一、一道全国力学竞赛选择题解答错误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卓[1](2014)在《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发展历程及其人才培养作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科技竞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课外活动。这种活动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参与,受到政府、高校和企业等组织的广泛关注,是一种为高教界和社会大众所认可的人才培养手段。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其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机制。依据相关资料,本文系统考察了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开办和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引入、发展和迅速扩增三个阶段,总结了竞赛活动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并讨论了外部因素——社会背景和政府政策,以及内部因素——竞赛活动的创新性和自主扩散性对竞赛发展的影响。结合对历程的梳理和对各项赛事内容的分析,本文将155项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分为了四种类型:知识考试类、科技探索类、产品设计类和职业技能类,并对它们的人才培养作用进行了分析。知识考试类竞赛的题目与本科相应课程的内容高度对应,可以考查和强化参赛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科技探索类竞赛题目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较为深广,并且包含多项不确定因素,为参赛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产品设计类竞赛的题目与主办企业某项业务或某款产品直接相关,反映了行业最新的技术、产品和发展方向,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参赛学生在产品开发或解决技术问题方面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加符合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职业技能类竞赛的题目内容不仅与制造和服务行业中技术应用性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高度对应,还多与相关职业标准或行业标准相符,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相应的职业情境,可以锻炼参赛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规范性。这四类竞赛虽然题目形式和人才培养作用各异,但是具有相似的人才培养机制。本文根据对各项赛事组织规程文件的解读,发现大学生科技竞赛本质上是一种由社会组织参与的学生评价活动。这种活动中有两个关键的信息传递过程。一是外部机构可以通过竞赛活动向高校和学生传递学习目标信息;二是参赛学生的能力水平信息经过评价流向外部机构和高校。学习目标信息的传递可以起到对学生的直接培养作用。而能力水平信息则能够为高校教学提供了反馈,引导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改善,间接影响当期甚至以后各届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对人才的间接培养作用。此外,产品设计类竞赛和职业技能类竞赛还具有特殊的组织机制。本文通过分析产品设计类竞赛的题目内容、组织规程和支撑技术,认识到这类竞赛的活动形式中都包含企业主办方“三取一予”的获利机制。这种获利机制可以促使企业积极地与大学生互动,拉近校园和业界的距离,可以为校企合作项目提供组织形式方面的参考。本文还对职业技能类竞赛的活动程序进行了分析,从中归纳出了政府、企业和高校在利益引导下的合作框架,为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多方协作的教育项目提供了良好范例。
刘靖[2](2012)在《地方高校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随着高校的扩招,承担扩招任务90%的地方院校均开展了创新教育,而创新班是其中一大特色。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当今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从大学生角度了解创新教育和创新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创新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两者的关系,有利于创新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对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本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创新班作为实证研究,运用调查、对比的研究方法,分析得出创新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针对不足提出建议和对策。本研究从目前研究领域所缺乏的针对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入手,将创新教育和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联。在概述了国内外创新教育的基础上,对创新教育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和介绍。然后针对所选取的调查对象,即创新班和普通班,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对比研究等方法,运用DPS的分析软件,比较创新班和普通班学生在学习和就业后的各项因素,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得出结论:创新班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分析创新教育不足的原因,借鉴“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研究,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重视科研活动、加强实践建设等对策。通过建立地方高校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宋艳红[3](2006)在《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的实践与认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同时国内的数学竞赛活动也搞的如火如荼。数学奥林匹克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各地中小学奥林匹克数学辅导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要设法纠正。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国际和中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的情况及本文中所涉及的数学奥林匹克范围: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第二章从数学奥林匹克和体育运动的相似性出发,论述了数学奥林匹克有利于数学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同时它也是一种普遍的健脑活动。第三章从奥林匹克数学有用和有趣两个方面,介绍奥林匹克数学中的一些内容,论其对数学知识的普及作用。第四章论述了数学奥林匹克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分别从为初等数学起到了探索内容的作用、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及对教育方式的影响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从学生思维的角度,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数学奥林匹克有利于学生开拓眼界、提高兴趣、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第六章通过实际调查,了解了一个数学奥林匹克培训机构的常规教学和教师的生存状态等方面的状况。第七章对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剖析,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数学奥林匹克。数学奥林匹克在中小学教学中应扬长抑短,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对数学奥林匹克教学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潘玉英[4](2000)在《一道全国力学竞赛选择题解答错误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物体沿竖直半圆形槽运动时 ,即使摩擦系数处处相同 ,但在槽的不同位置摩擦力未必处处相同的原因 ,并据此指出全国一道力学竞赛题答案的错误
婷坤[5](1995)在《《热现象》赛题选析与评讲》文中指出
谷忠宙[6](1991)在《学会敏捷思维的方法》文中研究表明 现在的考试由于逐步趋近于标准化的考试,选择题数量多,知识面广,试题灵活、多变,难度也在逐步加大。为了考出较好的成绩,必须加强双基,还应学会一些敏捷的思维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显示出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思维方法。因素分析法这是解选择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就是运用
杨泰良[7](1983)在《重庆市第一届初中数学竞赛试卷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如何行之有效地、逐步全面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是当前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广大数学教师深为关切的问题。由于数学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以及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性,中学数学教育的成败和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中阶段的教与学。
二、一道全国力学竞赛选择题解答错误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道全国力学竞赛选择题解答错误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发展历程及其人才培养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选题背景 |
2 前人研究状况 |
3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思路 |
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
1.1 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先导者——外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创 |
1.1.1 近代的科技竞赛 |
1.1.2 罗兰厄特沃什数学竞赛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考试类科技竞赛的源头 |
1.1.3 西屋科学奖和国家科学大奖赛——探索类科技竞赛的源头 |
1.1.4 数学建模竞赛和ACM大赛——大学阶段科技竞赛的开创 |
1.2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引入 |
1.2.1 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引入 |
1.2.2 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赛事的发展和首个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开办 |
1.2.3 科技作品展览活动的开展 |
1.2.4 数学建模竞赛的引入和程序设计竞赛的开展 |
1.3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发展 |
1.3.1 原有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延续和扩散 |
1.3.2 电子和计算机领域探索类竞赛的创办 |
1.3.3 机器人领域探索类赛事的引入 |
1.3.4 建筑领域探索类赛事的开展 |
1.4 21世纪以来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迅速扩增 |
1.4.1 对赛事的重新分类 |
1.4.2 知识考试类赛事的缓慢扩增 |
1.4.3 科技探索类赛事在多个领域的开办 |
1.4.4 产品设计类赛事在计算机领域的暴增 |
1.4.5 职业技能类赛事的创办 |
1.5 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发展的总体特征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
1.5.1 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数量在各阶段和各类型之间的非均匀增长 |
1.5.2 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发展受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共同影响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知识考试类竞赛对人才的培养作用及机制分析 |
2.1 知识考试类竞赛的题目特点和人才培养作用分析 |
2.1.1 题目范围与学科基础课内容的对应 |
2.1.2 题目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察 |
2.2 知识考试类竞赛的活动过程分析 |
2.2.1 初始环节 |
2.2.2 准备环节 |
2.2.3 实施环节 |
2.2.4 赛后反馈环节 |
2.3 知识考试类竞赛的人才培养机制 |
2.3.1 竞赛是一种教学评价 |
2.3.2 竞赛是社会范围的人才评价 |
2.3.3 竞赛的人才培养机制——双阶段信息传递模型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科技探索类赛事的题目特点及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用分析 |
3.1 科技探索类竞赛题目的内容特征和人才培养作用分析 |
3.1.1 题目的应用性 |
3.1.2 题目的综合性 |
3.1.3 题目的开放性 |
3.2 竞赛题目的开放性及其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
3.2.1 竞赛题目的不确定性分类 |
3.2.2 情节型问题分析 |
3.2.3 规则应用型问题分析 |
3.2.4 设计型问题分析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产品设计类竞赛与学生的互动机制及其人才培养作用分析 |
4.1 产品设计类竞赛题目的特点和人才培养作用分析 |
4.1.1 题目针对主办方业务的应用性 |
4.1.2 题目在单一领域内的综合性 |
4.1.3 题目在应用实践方面的开放性 |
4.2 竞赛中主办企业与学生的直接互动形式 |
4.2.1 合作教育与竞赛的同与异 |
4.2.2 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动力——“三取一予” |
4.2.3 竞赛中的技术因素及其作用——网络参赛机制 |
4.2.4 竞赛中的规程因素及其作用——奖励设置与学生管理机制 |
4.2.5 竞赛中的题目因素和整体培养模式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职业技能类竞赛的人才培养作用和政企深度协作机制分析 |
5.1 职业技能类竞赛的题目特点和人才培养作用分析 |
5.1.1 竞赛题目内容的职业性 |
5.1.2 竞赛题目内容的标准性 |
5.2 职业技能类竞赛中政府与企业的协作机制——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例 |
5.2.1 大赛中政府主导的赛事管理 |
5.2.2 大赛中企业参与的赛事执行 |
5.2.3 大赛中政府与企业的合作结构及其作用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2)地方高校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选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1 研究思路 |
2.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外创新教育概述 |
1 概念界定 |
1.1 创新的概念 |
1.2 创新教育的概念 |
2 国外创新教育的概况 |
3 国内高校的创新教育 |
3.1 创新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3.1.1 民间发展阶段 |
3.1.2 政府促进阶段 |
3.2 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 |
3.2.1 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三种模式 |
3.2.2 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述评 |
第三章 地方高校创新教育对就业的影响——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
1 地方高校创新教育的实践—以湖南农业大学创新班为例 |
1.1 实施理念 |
1.2 课程设置 |
1.3 培养制度 |
1.4 学习方式 |
2 地方高校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
2.1 调查背景及方法 |
2.2 创新教育实践现状分析 |
2.3 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
2.3.1 创新教育对就业意识的影响 |
2.3.2 创新教育对就业规划的影响 |
2.3.3 创新教育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
2.3.4 创新教育对就业结果的影响 |
3 地方高校创新教育不足的原因 |
3.1 教育模式陈旧,创新教育定位模糊 |
3.1.1 对创新与创新人才的误区 |
3.1.2 高校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
3.2 教学体制不完善,师生互动性不强 |
3.3 实践活动形式化,学生动手意识不强 |
3.4 教育条件有限,受益面不够广 |
第四章 推动创新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1 明确创新教育的观念和定位 |
1.1 创新教育的时代定位 |
1.1.1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选择 |
1.1.2 “创新功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 |
1.1.3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
1.2 创新教育的观念定位 |
1.2.1 创新教育教育价值观 |
1.2.2 创新教育人才质量观 |
2 完善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 |
2.1 开设创新教育的基础课程 |
2.2 开设结合专业内容的创新课程 |
3 重视创新教育的科研活动 |
3.1 成立稳定的研究性学习机构 |
3.2 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研究活动 |
3.2.1 做好以课题形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
3.2.2 做好学科竞赛体系的“四化”机制建设 |
3.2.3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 |
3.2.4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
4 加强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
4.1 校内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
4.2 校外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的实践与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介 |
1.2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简介 |
1.3 本文所探讨的数学奥林匹克: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 |
第二章 数学奥林匹克与体育运动的相似性 |
2.1 数学奥林匹克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
2.1.1 IMO 人才走上数学之路 |
2.1.2 国内“华杯赛”走出的优秀人才 |
2.2 数学奥林匹克有利于民众的普遍健脑 |
第三章数学奥林匹克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普及 |
3.1 奥林匹克数学有用,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
3.2 奥林匹克数学有趣,有助于数学的推广 |
3.3 总结 |
第四章 数学奥林匹克对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
4.1 可为初等数学探索内容 |
4.1.1 积累了一些成熟并具有时代性的内容 |
4.1.2 学生具备了接受数学奥林匹克知识的能力 |
4.1.3 地域具有差异性,可以适当加进数学奥林匹克内容 |
4.1.4 如何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学 |
4.2 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
4.3 对教育方式的影响 |
第五章 数学奥林匹克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5.1 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 |
5.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
5.3 能够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
第六章 一个数学奥林匹克培训机构的调查 |
6.1 调查方法及样本简介 |
6.2 观察、听课、访谈及其结果 |
6.2.1 观察和随堂听课 |
6.2.2 访谈和结果 |
6.3 问卷调查 |
6.3.1 家长问卷分析 |
6.3.2 老师问卷分析 |
6.3.3 学生问卷分析 |
第七章 正确看待数学奥林匹克 |
7.1 数学奥林匹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7.1.1 现状及各方的评议 |
7.1.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7.2 存在问题的简单分析 |
7.2.1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水平估计过高 |
7.2.2 教师不注意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递进性 |
7.2.3 教师自身的知识功底不够扎实 |
7.2.4 教师不注意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兴趣 |
7.3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页A:调查问卷 |
附页B:部分题目答案 |
四、一道全国力学竞赛选择题解答错误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发展历程及其人才培养作用分析[D]. 陈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06)
- [2]地方高校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D]. 刘靖. 湖南农业大学, 2012(01)
- [3]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的实践与认识[D]. 宋艳红. 广州大学, 2006(02)
- [4]一道全国力学竞赛选择题解答错误的分析[J]. 潘玉英. 南平师专学报, 2000(04)
- [5]《热现象》赛题选析与评讲[J]. 婷坤. 中学生理科月刊, 1995(17)
- [6]学会敏捷思维的方法[J]. 谷忠宙. 物理教学, 1991(05)
- [7]重庆市第一届初中数学竞赛试卷分析[J]. 杨泰良. 数学教学通讯, 19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