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主体与主体之间应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然而由于受单子式和双子式哲学理论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被框定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中,这就造成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呈现为两种模式:一是教师为主体或学生为主体(单子式主体理论);二是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双子式主体理论)。无疑,这两种模式都体现为占有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伴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理念的提出,以往的单主体论和双主体论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该实现向“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转换。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需要的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要求一种平等的、民主的、自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即交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理论、交往理论和现代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为思想指导,以对主体性理论的不同发展历程的阶段性审视为思想资源,以主客二分的主体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向主体间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转向为基本取向,以总结概括主体间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中运用和实现为实践方式,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体性的集中思考。这一思考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在教学方法、思维方式和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理论进行重新建构,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具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对单主体论的审视和双主体论的审视,通过对主客二分的主体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主体间性理论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主体间性理论介入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部分论述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运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与主体间性理论在教学方法,思维方式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在契合进行分析阐述。第三部分论述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中的具体运用和建构,一是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转变的基本模式——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转向的实践模式——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转向的实践模式——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