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野生植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各种物质资源,涉及从食品、医药、保健品、木材、花卉、能源到工农业原料等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随着利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野生植物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其物种和资源蕴藏量都急剧下降,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发展趋势。可见,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之间存在着较大矛盾,如何在保护好野生植物资源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充分的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另外,从资源分布上看,野生植物资源多分布在老少边穷的地区,丰富的资源却没能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发展动力,而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化的实现,将成为促进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同时,产业化的实现将有效的促进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缓解资源压力,可见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化的全面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对我国野生资源产业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将为我国野生植物利用走上产业化的道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对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及产业化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我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的特点进行概括。(2)探究我国野生植物利用的发展历程及演变,分析不同阶段野生植物利用特点。(3)利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知识,对野生植物的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包括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布局、产业市场、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模式、产业政策。(4)在产业分析结果基础上提出我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发展战略。在研究方法上,论文以资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结合统计学、生态学知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结论包括:(1)野生植物利用产业是一个内容丰富,构成复杂的产业。其丰富的内涵决定了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化应当包含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市场、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模式以及产业政策5方面要点。(2)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而在不同阶段中,政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3)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布局与资源禀赋情况具有较大的相关性。现有的资源禀赋情况决定了我国野生植物利用的地区不平衡性特点。(4)我国野生植物市场体系还处在发育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的发展。(5)野生植物利用产业构成的复杂性及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产业组织模式的多样性,目前单一的产业组织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产业的快速发展,而构建多样的组织模式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需要。(6)产业中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发展水平还很低,处在产业形成阶段向成长阶段的转变时期。(7)产业政策在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与导向作用,但是由于目前产业政策不完整造成了我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的缓慢发展甚至是停滞发展。(8)在分析基础上,文章创造性的构建出了我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提出了野生植物发展战略,通过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产业市场的完善、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以及产业政策保障体系的建立,为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2 研究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野生植物管理与保护研究
  • 2.1.2 野生植物利用研究与实践
  • 2.1.3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研究
  • 2.1.4 已有研究的评述
  • 2.2 基本理论基础
  • 2.2.1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 2.2.2 产业经济学
  • 2.2.3 区域经济学
  • 2.3 本章小结
  • 3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化的内涵界定
  •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1 野生植物
  • 3.1.2 产业及野生植物利用产业
  • 3.2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分类
  • 3.3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的特征
  • 3.4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化的分析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4 我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发展的过程分析
  • 4.1 我国野生植物利用发展历程
  • 4.2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的发展阶段
  • 4.3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3.1 管理体制方面
  • 4.3.2 技术方面
  • 4.3.3 市场方面
  • 4.3.4 其他方面
  • 4.4 本章小结
  • 5 资源禀赋与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空间布局分析
  • 5.1 资源禀赋与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布局的关系
  • 5.2 资源禀赋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 5.3 我国资源禀赋区域特点分析
  • 5.3.1 相关资源禀赋区域分布情况
  • 5.3.2 相关资源禀赋分布特点
  • 5.4 我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空间布局分析
  • 5.4.1 野生植物的采收利用型产业区域分布
  • 5.4.2 野生植物的栽培利用型产业区域分布
  • 5.4.3 野生植物的加工利用型产业区域分布
  • 5.4.4 野生植物的游憩、科研、宣教型产业区域分布
  • 5.4.5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利用产业布局特点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的发展动力与市场发育分析
  • 6.1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发展动力分析
  • 6.1.1 野生植物利用的收益动力
  • 6.1.2 野生植物消费与需求动力
  • 6.1.3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动力
  • 6.2 野生植物市场发育分析
  • 6.2.1 主要市场的类型及特点
  • 6.2.2 影响野生植物市场的因素
  • 6.2.3 野生植物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 6.3 本章小结
  • 7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结构及产业发展的水平分析
  • 7.1 我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结构分析
  • 7.1.1 野生植物采收利用型产业
  • 7.1.2 野生植物栽培利用型产业
  • 7.1.3 野生植物加工利用型产业
  • 7.1.4 野生植物游憩、科研、宣教相关产业
  • 7.2 我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7.3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发展水平及限制因素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8 中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组织模式分析
  • 8.1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组织模式特点
  • 8.2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组织模式的演进
  • 8.2.1 促进产业组织模式演进的因素
  • 8.2.2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模式的演进过程
  • 8.3 现有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组织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8.4 本章小结
  • 9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政策分析
  • 9.1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政策及特点
  • 9.1.1 产业政策的基本构成
  • 9.1.2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政策的特点
  • 9.2 产业政策的重要性
  • 9.3 现有的相关产业政策
  • 9.3.1 资源管理政策
  • 9.3.2 产业发展政策
  • 9.3.3 市场和贸易政策
  • 9.4 现有产业政策中问题分析
  • 9.5 本章小结
  • 10 中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发展对策
  • 10.1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空间布局对策
  • 10.1.1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空间布局变化规律
  • 10.1.2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最优布局原则
  • 10.1.3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的最优布局构建思路
  • 10.2 野生植物市场体系构建对策
  • 10.2.1 野生植物完整市场体系的重要作用
  • 10.2.2 野生植物市场体系的构成
  • 10.2.3 政府市场调节机制的建立
  • 10.2.4 野生植物市场体系构建
  • 10.3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组织模式的构建对策
  • 10.3.1 产业组织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 10.3.2 最优产业组织模式构建原则
  • 10.3.3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组织模式的构架
  • 10.4 野生植物利用产业保障体系的构建对策
  • 10.4.1 制度保障
  • 10.4.2 风险保障
  • 10.4.3 组织保障
  • 10.4.4 资金保障
  • 10.5 本章小结
  • 11 案例研究——福建省明溪县红豆杉利用产业分析
  • 11.1 明溪县概况
  • 11.1.1 明溪县自然资源概况
  • 11.1.2 野生植物利用情况
  • 11.2 明溪县红豆杉利用基本情况
  • 11.2.1 红豆杉利用基本情况
  • 11.2.2 红豆杉利用产业分析
  • 11.3 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 11.4 本章小结
  • 12 研究结论及展望
  • 12.1 研究结论
  • 12.2 政策建议
  • 12.3 主要创新点
  • 12.4 研究展望
  • 12.5 体会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兰州新区铁路网规划方案研究[J]. 甘肃科技 2019(05)
    • [2].台商赴大陆投资的产业布局影响因素研究[J]. 品牌(下半月) 2013(03)
    • [3].优化产业布局 构建现代焦化产业体系[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3(02)
    • [4].基于产业布局视角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11(06)
    • [5].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与环境承载力研究[J]. 绿色科技 2014(04)
    • [6].青海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路径选择及产业布局优化[J]. 甘肃科技 2018(24)
    • [7].大庆市产业布局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 [8].炼油产业绿色发展趋势研究[J]. 化学工业 2019(02)
    • [9].郑州市跨境电商产业布局调查研究[J]. 北方经贸 2017(11)
    • [10].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研究[J]. 经济论坛 2014(02)
    • [11].郑州市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布局与协调发展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03)
    • [12].中国产业布局的历史演进及区域经济变化趋势[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1)
    • [13].城市化进程与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J]. 西部论坛 2010(02)
    • [14].解读“义乌产业布局之谜”——基于政府行为与社会资本的视角[J]. 发展研究 2010(04)
    • [15].福建新能源产业布局的战略构想[J]. 发展研究 2010(12)
    • [16].北京市产业布局与交通系统互动协调发展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7].关于工业产业布局理论发展的评述[J]. 企业导报 2010(02)
    • [18].产业布局研究系统性述评[J].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5(03)
    • [19].交通约束、物流的配套与产业布局研究[J]. 财经理论研究 2013(01)
    • [20].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布局现状及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21)
    • [21].水泥工业产业布局研究[J]. 建材发展导向 2010(01)
    • [22].甘肃产业布局供给侧改革研究——以“一带一路”的视角[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S1)
    • [23].从产业布局角度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J]. 人民论坛 2014(14)
    • [24].影响地区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J]. 开封大学学报 2012(04)
    • [25].2000—2009年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J].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10(05)
    • [26].中国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J]. 西部论坛 2016(04)
    • [27].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安徽科技 2020(07)
    • [28].基于产业布局导向的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13)
    • [29].长沙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13)
    • [30].关于以服务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的思考[J]. 中国市场 2014(49)

    标签:;  ;  ;  ;  ;  ;  

    中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