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移动支付业务作为21世纪新兴的支付工具,无论是在国内或国外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全球市场上,一些主流的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纷纷致力于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在国内,尽管移动支付早有试点,但是却因各种原因发展缓慢。商家发现面对数量巨大的潜在用户,只有深入了解用户心理需求,培育用户新的消费习惯,才能推动移动支付业务健康发展。因而,如何提高用户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基于用户的角度,主要探讨用户对于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的阅读和总结,以科技接受模型理论(TAM)为基础,结合对部分用户使用体验的访谈结果,选取人口统计变量、网络外部性、信任、感知风险、感知有用、感知易用、使用成本等变量构建移动支付用户使用意愿的研究模型。通过对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和讨论,本文获得的基本研究结论有:(1)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的外部因素包括态度、信任、网络外部性和感知风险性。其中态度是使用意愿最直接且显著的影响因素。信任与使用意愿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感知风险和使用成本与使用意愿不存在显著的相互关系。(2)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均对用户态度产生显著而积极的影响作用。认知风险与使用态度间不存在关联。认知风险与认知有用性间不存在关联。使用成本对态度的影响作用不明显。认知易用性与认知有用性存在相关性。(3)受到积极的感知易用性和网络外部性的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也同样变得积极。感知易用性、网络外部性与感知有用性之间呈正向影响关系。而感知风险对感知有用的影响作用不明显。(4)越是正向的网络外部性,用户的感知易用性就越高。(5)消费者人口统计变量在影响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各个因素上有着显著性差异。最后,本文在各项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更好推动移动支付服务发展,拓宽移动支付市场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对象及分类1.3 研究内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1.4 研究方法1.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 移动支付市场环境分析2.1 移动支付定义及其分类2.1.1 移动支付定义2.1.2 业务分类2.2 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分析2.2.1 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及规模2.2.2 成都市移动支付市场环境分析第三章 文献综述3.1 消费者行为学理论3.1.1 基本概念3.1.2 消费者行为维度3.1.3 消费者去留的影响因素3.2 网络外部性理论3.2.1 网络外部性的概念3.2.2 网络外部性的类型3.3 感知风险理论3.3.1 感知风险的概念3.3.2 感知风险的维度3.3.3 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3.4 科技接受模型相关理论3.4.1 理性行为理论(TRA)3.4.2 计划行为理论3.4.3 TAM 理论3.5 总结与述评第四章 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4.1 研究模型的建立4.1.1 研究构思4.1.2 研究模型4.2 变量的定义4.3 研究假设4.3.1 对电子渠道的信任的相关假设4.3.2 感知风险相关假设4.3.3 感知风险与对电子渠道的信任之间相关假设4.3.4 基于TAM 的假设4.3.5 网络外部性相关假设4.3.6 使用成本相关假设4.4 变量的测量4.4.1 量表设计4.4.2 问卷设计、发放和回收第五章 实证分析5.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5.2 信度和效度分析5.2.1 效度分析5.2.2 信度分析5.3 模型验证5.3.1 态度和意愿回归分析5.3.2 感知有用性回归分析5.3.3 感知易用性回归分析5.4 数据分析结论5.4.1 验证结果5.4.2 移动支付技术采纳影响因素分析5.4.3 修正模型第六章 移动支付发展对策及建议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移动支付论文; 科技接受模型论文; 信任论文; 感知风险论文; 网络外部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