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意识概念

马克思的意识概念

论文摘要

“意识”概念一直是哲学研究的核心范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学者们对意识概念的探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正因为这样,我们甚至可以说,离开意识概念,哲学研究根本就无法展开。那么,马克思又是怎样阐释意识概念的呢?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中心话题。本文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文本,结合马克思早期的多个文本,试图对马克思的意识理论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整理,力争展示出马克思意识概念的“原貌”,揭示出马克思的意识科学作为一场哲学革命的本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世界的现实进一步阐发马克思意识概念的当代意义。首先,本文将主要阐释马克思意识哲学中的意识概念。马克思的意识哲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哲学(萌芽阶段)。(二)马克思的类意识哲学(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曾多次试图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阴影,却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他的这些努力始终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为无论是“自我意识”还是“类意识”,终究难以摆脱论为抽象概念的命运。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意识科学作为一场哲学革命的本质意义在于彻底摆脱意识的抽象性而真正地走向现实性。其次,本文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文本,解读马克思的意识概念的主要内容,揭示出马克思意识概念的完成阶段,其标志是意识科学的诞生。在这里,我们将从意识概念的主要内容、意识的基本特征、意识形态批判这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意识科学的主要内容。只有对意识科学的全貌有一个整体把握,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到意识科学与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并彻底地领悟到哲学革命作为一场革命并不只是简单的“量”的积累,更是一种“质”的飞跃。最后,我们将揭示意识科学作为一场哲学革命的本质意义,并指出意识科学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严格地来说,意识科学中的意识概念并不是形而上学的脱离现实生活世界的抽象“概念”,而是在生活世界之中的、我们能够直观或体验到的、并能在当下的历史语境中向我们呈现出来的“观念”。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意识科学终结了一切传统形而上学。此外,我们将结合现代社会的现实进一步阐发马克思意识科学的当代意义:现代性的双重批判和终极意义的当下呈现。在这里,马克思的意识科学的当代意义将向我们呈现出来,我们就能更好地领会和把握它,并运用它指导实践活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一章 马克思意识哲学中的意识概念
  • 第一节 "自我意识"哲学
  • 一、自我意识:冲破必然性的自由意志
  • 二、新哲学:意图走向现实世界的哲学
  • 第二节 "类意识"哲学
  • 一、"类意识"概念
  • 二、意识的异化及其扬弃
  • 第二章 马克思意识科学中的意识概念
  • 第一节 意识概念的主要内容
  • 一、"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 二、"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 三、"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存在的、现实的意识"
  • 第二节 意识的基本特征
  • 一、实践性
  • 二、社会性
  • 三、历史性
  • 第三节 意识形态批判
  • 一、意识形态的产生
  • 二、意识形态的特征
  • 三、意识形态的克服
  • 第三章 马克思意识科学的当代意义
  • 第一节 哲学革命:一切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
  • 第二节 意识科学:现代性的双重批判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马克思的意识概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