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医学史
作者: 吴文清
导师: 朱建平
关键词: 近代中医史,疫病史,鼠疫,霍乱,白喉,烂喉丹痧,疫痉
文献来源: 中国中医研究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1 绪言 疫病史的研究,是医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尚缺乏对中医近代防治疫病史的系统研究。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更凸显了疫病及疫病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导师指导下,特选择“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作为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课题。 1.1 相关概念界定 近代:指从1840年到1949年的百余年时间。 中医防治:指文中论述传统中医队伍,主要运用中医防治手段和方法,也包含这一时期部分中医汲取西医学若干诊治方法,设立某些特殊的防治机构,以及与西医联手抗疫的史实。 疫病:是外感疫疠邪气所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易引起大流行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统称,相当于现代的急性传染病。 疫病史研究:属于疾病史研究范畴。指对疫病的病名、病因、病理、病候、诊断、治疗及流行学等7个方面的认识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 重大疫病:本文所选的五种重大疫病,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危害重大、凶险程度高的疫病,如鼠疫、霍乱、白喉、烂喉丹痧;二是指意义重大,指所选疫病如疫痉,对当时的中医来说,属于研究的前沿,处于摸索治疗和总结经验的阶段。 文中所述五种疫病的名称和含义,以全国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已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为准。即: 鼠疫:指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以起病急骤,高热,出血,臖核肿痛,或咯痰、咳血,甚至因厥脱而毙为特点的烈性传染病。 霍乱:指感受霍乱弧菌引起的,以骤起剧烈吐泻米泔水样物,目眶凹陷,小腿转筋,津气严重耗损,甚至因厥脱而毙为特点的烈性传染病。 白喉:以发热,咽痛,咽、喉、鼻等处出现白色假膜不易剥脱为特点的传染病。 烂喉丹痧:以发热,咽喉肿痛糜烂,皮肤出现弥漫性猩红疹点为特点的传染病。 疫痉:感受疠邪,以头痛,重者头痛如劈,恶寒、发热、无汗,手足发冷麻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念及范畴界定
1.1.1 关于"近代中医防治"
1.1.2 关于重大疫病史
1.1.2.1 疫病及疫病史研究
1.1.2.2 关于重大疫病
1.2 研究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的目的和任务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任务
2 近代中医防治鼠疫
2.1 近代鼠疫流行情况概述
2.1.1 1894年香港鼠疫大流行
2.1.2 1910年东北第一次鼠疫大流行
2.1.3 1917年内蒙古、山西鼠疫大流
2.1.4 1920年东北第二次鼠疫大流行
2.1.5 1947年内蒙古鼠疫大流行
2.2 近代中医确立鼠疫病名
2.2.1 确立鼠疫病名
2.2.2 鼠疫的其他名称
2.3 对鼠疫病因病机的认识
2.3.1 外来戾气致疫
2.3.2 燥邪致疫
2.3.3 融会新知,认识鼠疫病因病机
2.4 中西互参,诊断鼠疫
2.4.1 早期医家对鼠疫的诊断
2.4.1.1 根据症状诊断鼠疫
2.4.2 汲取西医诊断学内容,更加准确地诊断鼠疫
2.5 近代医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鼠疫
2.5.1 吴宣崇汇编治鼠疫良方
2.5.2 罗芝园治疗鼠疫成就
2.5.2.1 加减解毒活血汤及其加减应用
2.5.2.2 关于加减解毒活血汤的其他讨论
2.5.2.3 内外并治疗鼠疫
2.5.3 三焦论治鼠疫法
2.5.4 按六经论治鼠疫
2.5.5 李健颐发明新方二一解毒汤和二一解毒注射液
2.5.5.1 注重实践,创制二一解毒汤
2.5.5.2 改良剂型,发明二一解毒注射液
2.5.6 冉雪峰对鼠疫的辨证治疗
2.6 近代中医对鼠疫的预防
2.7 中医防治鼠疫专著及相关文献
2.7.1 第一部防治鼠疫的专著--《治鼠疫法》
2.7.2 以《鼠疫汇编》为代表的一系列相关鼠疫著作
2.7.3 其他中医鼠疫著作及文献
3 近代中医对霍乱的防治
3.1 关于霍乱流行的历史回顾
3.1.1 近代以前的6次世界霍乱大流行
3.1.2 近代中国霍乱流行概况
3.2 对霍乱病名的认识和探讨
3.2.1 中医古籍中的"霍乱"病
3.2.2 近代医家重新认识霍乱病名
3.2.2.1 吊脚痧与霍乱转筋
3.2.2.2 麻脚痧
3.2.2.3 瘪螺痧
3.2.2.4 伏阴
3.2.2.5 脱疫
3.2.2.6 时行霍乱与时疫霍乱
3.2.2.7 霍乱
3.2.2.8 其他病名
3.3 认识霍乱病因病机
3.3.1 从寒立论者
3.3.1.1 徐子默从寒论吊脚痧
3.3.1.2 田宗汉从"伏阴"立论
3.3.1.3 章太炎结合新说从寒论霍乱
3.3.2 从热立论者
3.3.3 不可执寒热之一而论者
3.3.4 对秽浊之气与霍乱成因的认识
3.3.5 对霍乱发病季节与气候的认识
3.3.5.1 关于发病季节
3.3.5.2 霍乱流行与非时之气有关
3.3.5.3 霍乱流行与岁运的关系
3.3.6 对细菌致病的认识
3.4 关于霍乱的诊断
3.4.1 按中医传统诊法诊断霍乱
3.4.1.1 根据主要症状诊断霍乱
3.4.1.2 霍乱舌诊图的出现
3.4.1.3 关于霍乱的脉象
3.4.1.4 关于霍乱鉴别诊断
3.4.2 衷中参西,诊断霍乱
3.5 近代中医对霍乱的治疗
3.5.1 主张温通者
3.5.2 主张治热者
3.5.3 寒热各取其治者
3.5.3.1 朱湛溪主张以寒热通治方救治霍乱
3.5.3.2 张聿青推崇芳开法治疗霍乱
3.5.3.3 冉雪峰辨寒多热多治疗霍乱
3.5.3.4 结合天时,区分寒热,治疗霍乱
3.5.4 以解毒为主治疗霍乱
3.5.5 融汇西医新知,中西药并用救治霍乱
3.5.5.1 张锡纯结合中西学理,创治霍乱三方
3.5.5.2 中西法治疗霍乱各有所长,肯定盐水注射疗法
3.5.5.2.1 中西治疗霍乱医理相通
3.5.5.2.2 中西之法可并行不悖,中医善后优于西医
3.5.5.2.3 中医治疗初期霍乱,效果胜于西医
3.5.5.2.4 中医随病处方灵活,西医随身带药便于救急
3.5.6 对霍乱外治法的探讨
3.5.6.1 针刺法
3.5.6.1.1 赞成针刺法者
3.5.6.1.2 反对针刺者
3.5.6.2 艾灸法
3.5.6.3 膏贴
3.5.6.4 刮痧及放痧疗法
3.5.7 对治疗霍乱的其他一些探讨
3.6 关于霍乱的预防
3.7 近代中医防治霍乱史实举隅
3.7.1 民办兴化实济局中医施诊
3.7.2 廊坊救治霍乱记
3.7.3 中西两法合施,救治霍乱
3.7.3.1 早期上海中国时疫医院,中西医合作共治霍乱
3.7.3.2 上海神州医院时疫医院合中西两法治霍乱
3.7.3.3 景和救疫所中西法并备治疗霍乱
3.7.4 成都中医争取霍乱防治权,积极抗击霍乱
3.7.5 其他医家的一些抗疫行动
4 白喉的防治
4.1 近代白喉流行情况简介
4.2 统一白喉病名
4.2.1 统一白喉病名
4.2.2 白喉的其他病名
4.2.2.1 白缠喉风
4.2.2.2 走马喉疳
4.2.2.3 白喉风
4.3 对白喉病因病机的认识
4.3.1 "厉气"说
4.3.2 "燥邪致疫"说
4.3.3 "煤毒"说
4.3.4 细菌说
4.4 关于白喉的诊断
4.4.1 主要依据症状诊断白喉
4.4.2 融会新知,鉴别诊断白喉
4.4.3 西医诊断器械的引进
4.5 关于白喉的治疗
4.5.1 主张清凉解毒、滋润养阴者
4.5.2 主张忌表者
4.5.3 反对忌表者
4.5.4 辨别寒热施治而不忌升不忌表者
4.5.5 主张衷中参西者
4.6 关于白喉的预防
4.7 近代主要白喉著作概述
4.7.1 第一部以"白喉"命名的专著--《时疫白喉捷要》
4.7.2 其他较有影响的白喉著作
5 防治烂喉丹痧
5.1 近代烂喉丹痧流行概况
5.2 近代中医关于烂喉丹痧病名的认识
5.2.1 继续沿用古代烂喉丹痧及烂喉痧等病名
5.2.2 近代出现的其他病名
5.2.2.1 痳证
5.2.2.2 痧喉
5.2.2.3 喉痧
5.2.2.4 疫喉痧
5.2.2.5 猩红热
5.3 多方面探讨烂喉丹痧病因病机
5.4 关于烂喉丹痧的诊断
5.4.1 继承古代医家相关诊断知识
5.4.2 烂喉丹痧的鉴别诊断
5.4.2.1 烂喉丹痧与白喉的鉴别
5.4.2.2 烂喉丹痧与麻疹的鉴别
5.5 关于烂喉丹痧的治疗
5.5.1 继承古人治疗烂喉丹痧经验
5.5.2 衷中参西,吸受部分西医学治疗知识
5.6 对烂喉丹痧的预防渐趋完善
6 对疫痉的认识和防治
6.1 近代疫痉流行情况简介
6.2 对疫痉病名的认识和探讨
6.2.1 痉瘟
6.2.2 伏瘟
6.2.3 痉病与疫痉
6.2.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2.5 疫痉的其他名称
6.3 对疫痉病因病机的认识
6.3.1 伏气说
6.3.2 温毒说
6.3.3 时令失常
6.3.4 菌说
6.4 关于疫痉的诊断
6.4.1 根据症状诊断疫痉
6.4.1.1 蒋璧山论"伏瘟"症状
6.4.1.2 严苍山论疫痉症状
6.4.1.3 神州医药会研究症状结果
6.4.2 结合西医知识,诊断疫痉
6.4.2.1 时逸人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
6.4.2.2 刘裁吾对于疫痉诊断的认识
6.4.2.2.1 结合西医症状描述,论述疫痉症状
6.4.2.2.2 认为西医细菌诊断法不足取
6.4.2.3 关于疫痉的鉴别诊断
6.5 关于疫痉的治疗
6.5.1 蒋璧山分三期论治疫痉
6.5.2 恽铁樵发明安脑丸治疗疫痉
6.5.3 严苍山治疗疫痉经验
6.5.3.1 辨寒热、神昏、头痛等论治疫痉
6.5.3.2 发明严氏疫痉万灵散
6.5.4 神州医药会关于疫痉治疗的讨论结果
6.5.5 刘裁吾对疫痉治疗的探讨
6.5.5.1 分类论治疫痉
6.5.5.2 发明(艹过)叟脑脊消炎丸等治疫方剂
6.5.6 其他医家对疫痉治疗的探索
6.5.6.1 任养和针药结合治疗疫痉
6.5.6.2 朱明初推崇中药紫金锭及点灸之法
6.5.7 民国时期中医对西医治疗疫痉方法的探讨
6.5.7.1 疗病血清价高且不易采办
6.5.7.2 认为西法简单效鲜,西不如中
6.6 关于疫痉的预防
6.6.1 重视摄生及药物预防
6.6.2 关于清洁卫生及隔离预防
6.7 近代中医防治疫痉著作简介
7 讨论
7.1 近代中医防治疫病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7.1.1 疫病丛生的近代社会为中医防治疫病提出了客观需求
7.1.2 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对中医防治疫病的影响
7.2 近代中医对重大疫病的认识具有明显阶段性
7.3 近代中医始终是防治疫病的重要力量
8 结论
9 结语
10 致谢
附录一:参考文献
附录二: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28
参考文献
- [1].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D]. 郝先中.华东师范大学2005
- [2].广东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史研究[D]. 韩宇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 [3].近代医家恽铁樵与陆渊雷比较研究[D]. 张竞舜.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 [4].论近代经方派的形成及其原因分析[D]. 张薛光.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古代中国防疫思想与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D]. 王文远.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 [2].北京四大名医研究[D]. 李岩.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 [3].台湾中医发展过程研究[D]. 邱登茂.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 [4].六极学说源流研究[D]. 闫晓宇.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 [5].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D]. 胡勇.浙江大学2005
- [6].明代方剂学成就与特点研究(公元1368年~1644年)[D]. 赵艳.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
- [7].明清医学再认识[D]. 张玉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