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资本市场在21世纪初取得了深远发展,金融资产规模庞大,安全保管、有效运营、准确核算、客观评价、及时披露、全面监督等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资产托管作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制度选择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经过十年的业务发展,已经基本建立了包括基金类资产托管、委托类资产托管以及全球类资产托管在内的业务体系,为托管资产提供包括安全保管、资金结算、会计核算、交易监督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但由于正式的资产托管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不长,缺乏一套规范、完整的资产托管行业规范,其中资产托管会计则是整个托管制度的基础和核心。该文在对资产托管业务定义、历史演进、服务内容、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完整的资产托管会计理论体系,包括资产托管会计概念框架、横向视角的资产托管会计实务、纵向视角的资产托管会计实务、资产托管成本收益分析等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可以分为以下部分:第一部分资产托管理论基础及研究框架的构建。在对国内外有关托管概念进行分析总结之后,从实践性、前瞻性、包容性的角度出发,提出资产托管就是托管人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契约约定,基于受托精神而对托管资产提供保管等相关服务的行为。按照托管客体的不同(即按照托管资产的不同特征)将资产托管分为基金类资产托管(公募类)、委托类资产托管(私募类)、全球类资产托管三类。将国内资产托管业务划分为仅托管证券投资基金阶段(1998年至2001年)、委托资产托管起步发展阶段(2001年至2006年)和全球资产托管阶段(2006年开始至今)等三个阶段。将国外资产托管业务发展历程划分全球托管阶段(20世纪70年代)、全球证券服务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及全球投资者服务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第二部分资产托管会计理论部分。本部分主要研究资产托管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挑战与创新。会计与资产托管同根同源,会计与资产托管是将受托责任密切结合的最佳组合。资产托管会计的目标是向托管资产的契约相关方提供是否签订契约的信息,这在“传统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现代受托责任观”的认识发展之后向前探索了一步。资产托管会计对传统会计假设提出了挑战。“契约签订观”目标导向下,首要的质量特征为相关性,即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首先要满足不同要素产权所有者签订契约决策的需要。就资产托管会计而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更是应该着重强调的一条质量要求。谨慎性原则更应谨慎使用。“产权转移制”是资产托管会计对确认标准的推进努力;资产托管会计为公允价值的获取进行了有益探索;资产托管会计也对会计披露理论进行了丰富。第三部分资产托管会计实务部分。横向视角的资产托管会计实务部分,从目前托管行业中公认的三大类托管产品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资产托管会计在基金类资产托管、委托类资产托管、全球类资产托管中的全面应用。纵向视角的资产托管会计实务即资产托管会计的纵向应用,按照托管业务流程分为资产托管基本服务会计、资产托管增值服务会计和资产托管新兴服务会计分别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细化为资产托管会计在安全保管、结算、公司行动、税收服务、交易监督、绩效评估、证券借贷以及会计外包等方面的应用。资产托管的成本收益分析部分结合目前行业水平,在一定的托管费率结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假设、以及托管产品结构假设的基础上,对资产托管的保本规模进行了实际测算。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ABSTRACT第1章 导论1.1 选题背景1.2 相关文献综述1.2.1 国内文献综述1.2.2 国外文献综述1.3 本文逻辑框架及研究方法1.4 创新之处第2章 资产托管的历史演进2.1 托管的引入2.1.1 托管概念辨析2.1.2 托管与相关概念的关系2.1.3 托管的分类2.2 资产托管的界定2.2.1 资产托管定义2.2.2 选择资产托管的原因2.2.3 资产托管的分类2.3 资产托管的产生与发展2.3.1 国内资产托管的产生与发展2.3.2 国外资产托管的产生与发展2.3.3 资产托管发展的特点及趋势2.4 资产托管的服务内容2.4.1 资产托管基本服务2.4.2 资产托管增值服务2.4.3 资产托管新兴服务第3章 同根同源的会计与资产托管3.1 会计与资产托管的关系辨析3.1.1 会计与资产托管同根同源3.1.2 会计是资产托管的主体服务内容3.1.3 会计责任是资产托管人的主要职责3.1.4 资产托管发展依赖于会计3.2 构建资产托管会计的必要性3.2.1 托管实践的需要3.2.2 会计实践的需要3.2.3 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推动3.2.4 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推动3.3 资产托管会计的作用3.3.1 有助于建立和完善资产托管的行业标准3.3.2 有助于推动资产托管实务的发展3.3.3 有助于通过资产托管视角探索会计理论3.3.4 有助于建立资产托管会计准则的尝试3.3.5 有助于提高和改进资产治理水平第4章 资产托管会计概念框架4.1 资产托管会计概念框架简述4.1.1 资产托管会计概念框架的含义4.1.2 资产托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4.1.3 概念框架与基本会计准则的关系4.1.4 资产托管会计概念框架构成要素4.1.5 资产托管会计概念框架发展趋势4.2 资产托管会计目标4.2.1 会计目标主要观点4.2.2 “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的关系4.2.3 会计目标的“契约签订观”4.2.4 “契约签订观”在资产托管会计的初步实践4.3 资产托管会计假设4.3.1 传统会计假设含义及内容4.3.2 资产托管对传统会计假设的挑战与阐释4.4 资产托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4.4.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代表性观点4.4.2 资产托管会计对信息质量的特殊要求4.5 资产托管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4.5.1 资产托管会计确认4.5.2 资产托管会计计量4.5.3 资产托管会计披露第5章 横向视角的资产托管会计实务5.1 基金类资产托管会计5.1.1 基金类资产托管会计确认5.1.2 基金类资产托管会计计量5.1.3 基金类资产托管会计披露5.2 委托类资产托管会计5.2.1 养老金托管对象5.2.2 基本养老金托管会计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建议5.2.3 企业年金托管会计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建议5.2.4 保险资产托管会计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建议5.2.5 其他委托类资产托管会计5.3 全球类资产托管会计5.3.1 全球类资产托管的主要流程5.3.2 QDII 托管会计5.3.3 QFII 托管会计第6章 纵向视角的资产托管会计实务6.1 资产托管基本服务会计6.1.1 资产托管会计在安全保管中的应用6.1.2 资产托管会计在结算中的应用6.1.3 资产托管会计在公司行动中的应用6.1.4 资产托管会计在税收服务中的应用6.2 资产托管增值服务会计6.2.1 资产托管会计在交易监督中的应用6.2.2 资产托管会计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6.2.3 资产托管会计在证券借贷中的应用6.3 资产托管新兴服务会计第7章 资产托管的成本收益分析7.1 资产托管成本收益分析方法7.2 资产托管的收益7.3 资产托管的成本性态7.3.1 托管产品的固定成本分析7.3.2 托管产品的变动成本分析7.4 资产托管的盈亏临界点7.4.1 模型选用及参数定义7.4.2 托管产品盈亏临界点分产品分析7.4.3 托管产品盈亏临界点多产品分析7.5 资产托管目标利润下的规模实现7.5.1 目标利润设定下的本量利分析模型7.5.2 目标利润设定下的托管产品分析第8章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8.1 研究结论8.1.1 资产托管基础理论的研究结论8.1.2 资产托管会计理论的研究结论8.1.3 资产托管会计实务的研究结论8.2 研究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资产托管会计论文; 概念框架论文; 横向视角论文; 纵向视角论文; 契约签订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