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吉林省中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环境影响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水文学及水资源
作者: 赵峰
导师: 林学钰
关键词: 遥感,吉林中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壤侵蚀,水资源环境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水资源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程度,取决于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是作者在完成《吉林省中部地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方案研究》项目(省科技发展重点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水利部作者参与的全国水资源调查、与水有关的吉林省中部地区生态环境调查、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和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建立了吉林省中部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数据库。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GIS 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1988 年、1995 年和2000 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及其变化速率,及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并利用遥感技术和方法、水文分析法、图形迭代技术,计算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侵蚀、地表径流和水质、地下水补给量和水质的影响。论文成果对本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
第二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一、本文的研究意义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四、论文的新认识和观点
第二章 吉林省中部环境概况
第一节 研究区范围和经济简况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一、气候特征
二、土壤及土地利用历史
三、植被
第三节 水文特征
一、吉林省中部河流水系
二、吉林省中部河流径流状况
三、水资源特点
第四节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质、地貌
二、水文地质条件
第五节 吉林省中部水环境现状
一、地表水污染现状
二、地表水供水水源地水质
第六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的建立
第一节 建库的方法和内容
第二节 数据准备
一、地图投影设计
二、地形图的制备
三、遥感影像的处理
第三节 遥感动态监测
一、土地利用分类
二、解译标志建立
三、本底数据的制作
四、土地利用动态信息的提取
第四节 精度分析
一、成果精度检验
二、误差来源分析
第五节 数据集成与专题数据库的建立
一、专题数据的集成
二、环境背景数据集成
三、吉林省中部土地变化与环境数据库
第四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研究
第一节 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研究
一、土地利用/覆被的时间序列变化研究
二、土地利用/覆被的空间变化研究
第二节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
第三节 吉林省中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分析
第五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第一节 吉林省中部土壤侵蚀状况分析
一、土壤侵蚀状况分析
二、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原因
第二节 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的土壤侵蚀情况
一、耕地土壤侵蚀
二、林地土壤侵蚀
三、草地土壤侵蚀
四、水域用地土壤侵蚀
五、居民建设用地土壤侵蚀
六、未利用地土壤侵蚀
第三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动态分析
一、土地利用与侵蚀面积变化分析
二、土地利用与侵蚀速度变化分析
三、吉林省中部土壤侵蚀强度分析
第六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河流径流的影响
第一节 主要土地覆被类型对地表产流量的影响分析
一、林地变化对地表产流的影响
二、草地变化对地表产流的影响
三、耕地变化对地表产流的影响
四、居民用地变化对地表产流的影响
第二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产流计算
一、产流计算方法
二、计算参数的确定及计算结果分析
第三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河流径流的影响
一、农业灌溉用水量还原
二、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还原
三、水库蓄水变量还原
第七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第一节 非点源污染综合调查及其对河流水质影响计算
一、非点源污染综合调查内容
二、非点源污染量的计算
三、吉林省中部非点源污染调查成果分析
第二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一、耕地数量的变化
二、农药化肥用量的变化
三、人口数量的变化
四、牲畜数量的变化
五、河流总氮、高锰酸盐的变化
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河流氮磷含量的影响
第八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第一节 吉林省中部地下水资源状况
一、吉林省中部地下水分布赋存特征
二、含水层的富水性特点
三、地下水径流运移规律
四、地下水污染现状
第二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降雨入渗补给的影响
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下水消耗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下均衡的影响
第三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下水质的影响
一、化肥农药的影响
二、灌溉、城市化和畜禽养殖的影响
三、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