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光损伤论文-司昀灵

抗光损伤论文-司昀灵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光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蛇油,光损伤,抗炎,抗氧化

抗光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司昀灵[1](2019)在《五步蛇蛇油抗光损伤作用的研究及其产品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然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尤其是UVB的照射会导致过量ROS及炎症因子的产生。ROS与炎症反应共同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过度表达,进而导致细胞外基质降解,并最终使得皮肤出现粗糙、皱纹、干燥和松弛等光损伤表现。根据皮肤光损伤的潜在机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天然产物预防光损伤的兴趣日益高涨,一些具有抗炎、抗氧化的天然产物被证明具有预防光损伤的作用。蛇油是一种传统的天然护肤品,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然而对于蛇油是否可以预防光损伤未见报道,且目前市面上蛇油制品较为单一(乳霜状)。基于此,本课题将通过构建光损伤动物模型来探究蛇油是否可以预防光损伤并以蜂蜡、单甘酯为凝胶因子开发新剂型的蛇油凝胶新制品。结果如下:1、局部涂抹蛇油及其脂肪酸可显着改善UVB照射导致的小鼠皮肤宏观表现以及表皮增厚、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降解;同时,蛇油及其主要脂肪酸可显着抑制抗氧化酶活力降低,抑制MDA升高,且蛇油作用效果较脂肪酸作用效果基本无显着性差异;蛇油及其主要脂肪酸可降低炎症因子、炎症细胞的过度表达,且蛇油作用效果显着优于其主要脂肪酸;此外,蛇油及其脂肪酸可显着降低MMP-1的异常分泌。通过各项检测结果结合其目前光损伤作用机制的探索我们认为蛇油及其主要脂肪酸通过抑制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和GSH-Px)降低以及抑制炎症因子产生的途径共同抑制金属蛋白酶-1的产生,进而维持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的完整性,从而保护皮肤免受UVB的损害。此外,通过对各项指标中蛇油及其主要脂肪酸作用效果的对比我们发现蛇油中主要脂肪酸在蛇油抗UVB诱导的氧化损伤中起了关键作用,抗炎作用上效果次之。2、本研究探索了蛇油基凝胶油制备时蜂蜡和单甘酯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少量单甘酯的存在(蜂蜡/单甘酯=8:2)降低了蛇油基凝胶油的触变性及硬度,促进凝胶油长枝状结晶的生成,增加α,β以及β'型晶体;随着单甘酯的进一步增加(0:10<蜂蜡/单甘酯<8:2),蛇油基凝胶油析油率和触变性增加,长枝状结晶逐渐变短至消失,α型晶体逐渐消失。通过不同蜂蜡与单甘酯的添加比例对蛇油基蛇油凝胶油性质的分析确定了蜂蜡/单甘酯=4:6时为最佳比例,此时蛇油基凝胶油的析油率为1.8%,硬度为242 g,黏度恢复值(触变性)为37%。在此基础开发了高蛇油含量的蛇油凝胶产品。此外,又开发了低蛇油的蛇油护肤膏。(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0)

徐静,吴晗晗,杜霄烨,张腾,陈瑜[2](2019)在《白蒺藜抗光损伤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及保护视网膜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蒺藜对光损伤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及受损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光损伤模型组、白蒺藜给药组。暗适应24 h后,白蒺藜给药组腹腔注射白蒺藜水煎液100μl(每20 g体质量100 mg生药),给药后30 min进行光照造模。造模采用白色荧光灯,光强度为10 000 lux,持续照射30 min。正常对照组和光损伤模型组同时腹腔注射等量0.9%NaCl溶液。(1)光照1 d、3 d后,摘取眼球制备冰冻切片,采用TUNEL法标记凋亡的光感受器细胞。(2)光照6 d后采用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测小鼠视网膜功能。结果 (1)TUNEL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的外核层光感受器细胞核TUNEL染色为阴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光损伤后模型组小鼠的视网膜外核层TUNEL阳性光感受器在1 d开始显着增加,3 d达到高峰(P<0.001);与光损伤模型组比较,白蒺藜给药组外核层仅见少量散在的TUNEL阳性光感受器细胞(P<0.05)。(2)ERG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光损伤模型组小鼠视网膜a波、b波振幅显着降低(P<0.05),白蒺藜给药组a波、b波振幅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白蒺藜能显着地减轻光损伤引起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对光损伤小鼠视网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孔腾飞,梁朋辉,刘宏德,郑大怀,刘士国[3](2018)在《叁元同成分掺镁铌酸锂晶体的生长与抗光损伤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元同成分为基础配料,生长了掺杂浓度为6.5mol%、7.5mol%的掺镁铌酸锂晶体,并与传统的掺镁5.0mol%(Li/Nb=48.38/51.62)铌酸锂晶体作对比。光斑畸变法实验表明所生长的掺镁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均达到5×105W/cm2,与掺镁5.0mol%同成分铌酸锂晶体相近。全息法测得晶体最大折射率变化分别为4.39×10-6、4.61×10-6,而掺镁5.0mol%晶体为5.62×10-6。晶体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谱显示,所生长的掺镁6.5mol%、7.5mol%晶体均已超过掺杂阈值。综上可知,采用叁元同成分配比是获得高质量晶体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郑大怀,孔勇发,刘士国,张玲,许京军[4](2015)在《铋镁双掺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损伤增强及相匹配温度展宽》一文中研究指出铌酸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人工晶体,它集优良的电光、声光、弹光、光折变、压电、热释电效应等优良物理特性于一身。在铌酸锂晶体掺入不同的杂质离子,可以有效的改变晶体的光学性质,有效推动晶体的市场化应用~([1])。我们用Czochralski提拉法生长了一系列铋镁双掺铌酸锂晶体,在保持Bi_2O_3的掺杂比例为1.0 mol%不变的前提下,调节MgO的掺杂比例为3.0 mol%,5.0 mol%和6.0mol%,分别标为:LN:Bi_(1.0),Mg_(3.0),LN:Bi_(1.0),Mg_(5.0)和LN:Bi_(1.0),Mg_(6.0)。我们通过单透镜法测量晶体的抗光损伤阈值,实验室用1064 nm脉冲激光器测试晶体的二次(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5-08-11)

张欣,代丽,冯国楠,焦珊珊,刘威[5](2014)在《镁掺量对镁钕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损伤和激光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提拉法生长了掺0.4%(摩尔分数,下同)Nd2O3和分别掺1.0%、3.0%、5.0%、7.0%MgO的4种Nd∶Mg∶LiNbO3(Nd∶Mg∶LN)晶体。通过透射光束变形法测试晶体抗光损伤能力。结果表明:0.4%Nd∶7.0%Mg∶LN和0.4%Nd∶5.0%Mg∶LN两种晶体抗光损伤能力皆达到阈值浓度,抗光损伤能力比0.4%Nd∶3.0%Mg∶LN和0.4%Nd∶1.0%Mg∶LN晶体提高2个数量级。利用980nm激光二极管测试晶体的荧光光谱。在500~900nm的光谱范围内,出现2个光发射带,发光强度最强的近红外发射波长为840nm,对应4 I9/2→2 H9/2,4 F5/2能级跃迁。840nm处荧光来源于双光子过程,该上转换荧光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赵银光[6](2013)在《锆掺杂铌酸锂晶体结构及抗光损伤能力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体全息存储技术以其存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等优势成为新兴存储技术的佼佼者。铌酸锂晶体是目前实现体全息存储技术的关键材料,然而在全息光栅记录过程中铌酸锂晶体所产生的光损伤一直制约其在体全息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在铌酸锂晶体中掺入抗光损伤元素是提高铌酸锂抗光损伤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镁元素是掺杂的代表元素。锆元素是近年来性能更为优异的新型掺杂元素。本论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计算方法,为抗光损伤元素掺杂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首先,利用MS软件建立纯铌酸锂晶体的微观结构模型,在进行了几何优化之后对晶体的电学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电学结构结算表明晶体的结果表明晶体对可见光有良好的透射率,晶体的介电函数、能量损失谱、吸收谱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并且都与带隙间电子跃迁有关。其次,利用已知的参数建立了掺镁铌酸锂晶体的结构模型并进行理论计算,分析表明两种晶体的光学性质有一定的差别,并且掺镁铌酸锂晶体的光导率有所增强,表明掺镁铌酸锂晶体抗光损伤性能要好。最后,在理论计算之后发现掺锆铌酸锂晶体的电学结构与纯铌酸锂晶体的电学结构、光学性质相差很大,掺锆铌酸锂晶体光导率有较大幅度增强。在分析掺锆铌酸锂、掺镁铌酸锂以及纯铌酸锂晶体光导率和激发电子浓度后,发现掺锆铌酸锂晶体抗光损伤能力最佳。(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3-05-01)

马成国,范叶霞,夏士兴,俞泽民[7](2012)在《锌镱钬叁掺铌酸锂晶体的缺陷结构及抗光损伤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锌(Zn)离子和镱(Yb)离子均能增强钬(Ho)离子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其中锌离子还可强化铌酸锂(LiNbO3)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因此本文设计以Zn、Yb和Ho叁种离子同时掺入同成分LiNbO3晶体中制得Zn、Yb和Ho叁掺杂LiNbO3晶体。本实验采用提拉法生长了不同掺锌量的Zn(1,3,5,7和9mol.%):Yb(0.5mol.%):Ho(1mol.%):LiNbO3晶体,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谱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研究掺杂铌酸锂晶体的缺陷结构,同时利用Kr离子476nm蓝光为光源,采用透射光斑畸变法测试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测试结果显示:随着Zn掺杂浓度的增加,晶胞体积发生变化,但Zn:Yb:Ho:LiNbO3晶体仍然保持LiNbO3晶体原有的晶格结构,说明掺入的Zn和Yb,Ho是以取代Li或Nb的方式进入晶体;由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可得,当Zn2+浓度较低时,Zn2+以取代Li+和反位铌离子(NbLi4+),当Zn2+浓度继续增加,反位铌被完全取代,Zn2+以取代正常位置的Li+和Nb5+为主;同时根据Ho3+能级图对Ho3+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对应的跃迁光谱项进行了解释,利用Judd-Ofelt理论计算出Ho3+的强度参数、自发辐射几率等光谱参数,确定易于实现激光发射的跃迁为I7→5I8,5I6→5I8,5I5→5I7,5I5→5I7,5F5→5I7,5F5→5I8,5F4→5I8,5S2→5I7,5S2→5I8;透射光斑畸变测试结果显示,相对于Ho:LiNbO3晶体,Zn(9mol%):Yb:Ho:LiNbO3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有较大地提高,达到5.82×104W/cm2,提高了3个数量级。由此可见,新型的叁掺Zn:Yb:Ho:LiNbO3晶体是一种有前景的上转换发光材料。(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6晶体结构、缺陷和表征》期刊2012-10-21)

钱艳楠[8](2012)在《不同价态抗光损伤离子对Er:LiNbO_3晶体缺陷和光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掺铒光波导放大器(EDWA)是未来微光子系统的重要组件之一,Er:LiNbO_3晶体作为EDWA的基体材料具有稳定性高和集成性能好等优点,并可以将Er~(3+)离子的激光性能和LiNbO_3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结合在一起。Er:LiNbO_3晶体发射的1.54μm波段近红外发光对应现代光纤通信的标准“窗口”波长。然而,Er:LiNbO_3晶体的光损伤效应限制了晶体的实际应用。本论文选择不同价态Zn~(2+),In~(3+)和Zr~(4+)离子提高晶体的光损伤性能,研究了不同价态抗光损伤离子对Er:LiNbO_3晶体缺陷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为获得高效率1.54μm波段近红外发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了Zn~(2+),In~(3+)和Zr~(4+)离子掺杂LiNbO_3晶体的几何结构。结果表明,Zn~(2+),In~(3+)和Zr~(4+)离子在晶体中均优先占据Li位。研究了Zn~(2+),In~(3+)和Zr~(4+)离子在Li位上的稳定性,认为在Er:LiNbO_3晶体中,Zn~(2+)离子会促使Er~(3+)离子进入Nb位,形成Er~(3+)离子团位束。In~(3+)离子对Er~(3+)离子占位影响不大。Zr~(4+)离子在Li位上稳定性较低,易于进入Nb位,使Er~(3+)离子继续占据Li位。采用Czochralski方法生长了Er:LiNbO_3晶体,通过研究不同浓度Er~(3+)离子掺杂同成分LiNbO_3晶体的缺陷结构和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近红外发射光谱,上转换发射光谱和上转换布局机制,提出了Er~(3+)离子占位与光学性能的关系,即Er:LiNbO_3晶体中Er~(3+)离子团位束的形成增大了交叉弛豫的发生概率,在980nm激发光源下,Er~(3+)离子团位束会抑制1.54μm波段近红外发光。研究了不同[Li]/[Nb]比(分别为0.94,1和1.25)对Er:LiNbO_3晶体缺陷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Li]/[Nb]=1时,Er:LiNbO_3晶体中的Er~(3+)离子团位束被解离,发射高效率的1.54μm波段近红外发光。研究了Er~(3+)(3mol%)/Zn~(2+)(3,6和7mol%):LiNbO_3晶体的缺陷结构和光学性能,结果显示,Er~(3+)离子并未影响Zn~(2+)离子在晶体中的阈值浓度;当Zn~(2+)离子掺杂浓度低于其阈值浓度时,晶体中的Er~(3+)离子团位束被解离,引起了1.54μm波段近红外发光的增强;当Zn~(2+)离子掺杂浓度高于其阈值浓度时,晶体中会再次形成Er~(3+)离子团位束,导致1.54μm波段近红外发光降低。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和Er~(3+)离子占位和光学性能的关系,生长了Zn~(2+)/Er~(3+)摩尔比例为3/1.5(mol%/mol%),6/1(mol%/mol%)和7/1.5(mol%/mol%)的Zn/Er:LiNbO_3晶体。光学测试结果表明Zn/E(r6mol%/1mol%):LiNbO_3晶体具有最强的1.54μm波段近红外发光。Zn/Er:LiNbO_3晶体的OH-吸收峰Lorentz叁峰分解和上转换绿光寿命测试结果表明,Zn~(2+)离子促使Er~(3+)离子在低于其阈值浓度时从Li位进入Nb位,在晶体中形成了Er~(3+)离子团位束。研究了In/Yb/Er:LiNbO_3晶体(In~(3+)离子掺杂浓度为1,2和3mol%)的缺陷结构和光学性能。研究发现,Yb3+和Er~(3+)离子共掺降低了In~(3+)离子的阈值浓度;当In~(3+)离子达到阈值浓度时,晶体中形成Er~(3+)离子团位束。由于Yb3+离子的敏化作用,In/Yb/Er:LiNbO_3晶体中Er~(3+)离子团位束的形成有利于1.54μm波段近红外发光。In~(3+)离子掺杂浓度为阈值浓度时,晶体1.54μm波段发射最强。Zr/Er:LiNbO_3和Zr/Yb/Er:LiNbO_3晶体近红外发射光谱测试结果显示Zr~(4+)离子提高了1.54μm波段近红外发射效率。通过晶体Raman光谱和Er~(3+)离子4I11/2→4I15/2跃迁在1020nm处的衰减曲线测试结果分析了Zr~(4+)离子增强近红外发光强度的机理是晶体最大声子能量的增大。不同价态Zn~(2+),In~(3+)和Zr~(4+)离子掺杂Yb/Er:LiNbO_3晶体的1.54μm波段发射性能结果显示,Zn~(2+)离子降低了1.54μm波段发射,In~(3+)离子对此波段发光没有影响,Zr~(4+)离子大幅度增强了1.54μm波段发射。因此Zr/Yb/Er: LiNbO_3晶体将成为最有前景的优良波导器件基质材料。采用Judd-Ofelt理论研究了Zn~(2+), In~(3+)和Zr~(4+)离子掺杂Er:LiNbO_3和Yb/E r:LiN bO_3晶体的光谱性质,Zr/Yb/Er:LiNbO_3晶体具有最大的光学品质因子值。通过McCumber和Füchtbauer-Ladenburg理论分析了抗光损伤离子掺杂Er:LiNbO_3和Yb/Er:Li NbO_3晶体1.54μm波段的发射性能,结果显示,晶体均具有大的发射截面积,适合作为EDWA的基体材料。(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06-01)

邓丹琪,刘流[9](2012)在《植物抗光损伤、光致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紫外线照射特别是中波紫外线(UVB)可引起皮肤光损伤、光致癌,如何对其防护是目前皮肤科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发现来源于植物或食物的光化学防护剂能预防及减少皮肤光损伤及皮肤癌的发生。该文就主要植物光化学防护剂抗光损伤、光致癌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代丽,吴士平,钱钊,郭景杰,徐超[10](2011)在《In:Ho:LiNbO_3晶体的生长及抗光损伤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同成分铌酸锂(LiNbO3)晶体中掺入1%(摩尔分数,下同)Ho2O3和分别为0,1%,3%,5%的In2O3,采用提拉法生长In:Ho:LiNbO3晶体。测试晶体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双折射梯度和抗光损伤能力。结果表明:随着In:Ho:LiNbO3晶体中In3+含量的增加,吸收谱中吸收边连续紫移;5%In:1%Ho:LiNbO3晶体有较好的光学均匀性,5%In:1%Ho:LiNbO3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比1%Ho:LiNbO3提高2个数量级以上。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晶体中In3+和Ho3+的摩尔含量,并计算其分凝系数,随晶体中In3+含量增加,Ho3+的分凝系数由0.36提高到0.71。结合LiNbO3晶体的锂空位缺陷模型和占位机制解释了相关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抗光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白蒺藜对光损伤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及受损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光损伤模型组、白蒺藜给药组。暗适应24 h后,白蒺藜给药组腹腔注射白蒺藜水煎液100μl(每20 g体质量100 mg生药),给药后30 min进行光照造模。造模采用白色荧光灯,光强度为10 000 lux,持续照射30 min。正常对照组和光损伤模型组同时腹腔注射等量0.9%NaCl溶液。(1)光照1 d、3 d后,摘取眼球制备冰冻切片,采用TUNEL法标记凋亡的光感受器细胞。(2)光照6 d后采用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测小鼠视网膜功能。结果 (1)TUNEL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的外核层光感受器细胞核TUNEL染色为阴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光损伤后模型组小鼠的视网膜外核层TUNEL阳性光感受器在1 d开始显着增加,3 d达到高峰(P<0.001);与光损伤模型组比较,白蒺藜给药组外核层仅见少量散在的TUNEL阳性光感受器细胞(P<0.05)。(2)ERG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光损伤模型组小鼠视网膜a波、b波振幅显着降低(P<0.05),白蒺藜给药组a波、b波振幅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白蒺藜能显着地减轻光损伤引起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对光损伤小鼠视网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光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司昀灵.五步蛇蛇油抗光损伤作用的研究及其产品开发[D].南昌大学.2019

[2].徐静,吴晗晗,杜霄烨,张腾,陈瑜.白蒺藜抗光损伤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及保护视网膜功能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

[3].孔腾飞,梁朋辉,刘宏德,郑大怀,刘士国.叁元同成分掺镁铌酸锂晶体的生长与抗光损伤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8

[4].郑大怀,孔勇发,刘士国,张玲,许京军.铋镁双掺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损伤增强及相匹配温度展宽[C].第十七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摘要集.2015

[5].张欣,代丽,冯国楠,焦珊珊,刘威.镁掺量对镁钕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损伤和激光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4

[6].赵银光.锆掺杂铌酸锂晶体结构及抗光损伤能力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燕山大学.2013

[7].马成国,范叶霞,夏士兴,俞泽民.锌镱钬叁掺铌酸锂晶体的缺陷结构及抗光损伤性能[C].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6晶体结构、缺陷和表征.2012

[8].钱艳楠.不同价态抗光损伤离子对Er:LiNbO_3晶体缺陷和光学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9].邓丹琪,刘流.植物抗光损伤、光致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

[10].代丽,吴士平,钱钊,郭景杰,徐超.In:Ho:LiNbO_3晶体的生长及抗光损伤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1

标签:;  ;  ;  ;  

抗光损伤论文-司昀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