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蛋白质弱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药物与蛋白质弱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论文题目: 药物与蛋白质弱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无线电物理

作者: 白国允

导师: 刘买利

关键词: 核磁共振,药物,弱相互作用,人血清白蛋白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核磁共振(NMR)波谱在研究药物与蛋白质的弱相互作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运用多种NMR参数建立起来的方法能够用于确定结合常数、筛选药物以及确定配体小分子在结合位点的空间取向。本论文建立了低亲和性竞争结合模型CLAB,并用两种药物和白蛋白体系加以验证;利用扩散实验中的trNOE现象建立了新的Epitope Mapping方法,用来确定配体在结合位点的空间取向;此外,我们用NMR方法研究了中药有效成分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首先,本论文建立了一种低亲和性竞争结合模型CLAB,用来确定两种药物(A、B)在蛋白(P)上共有的结合位点的数目。该模型是基于以下假设为基础建立的:a)蛋白上所有的结合位点都是独立的;b)对于检测方法(本论文所用的为NMR)的时间尺度来讲,结合反应PA + B≠PB + A是快速可逆的;c)所测得的参数是自由态和结合态参数的权重平均值;d)每个配体的所有结合点具有相同的离解常数,但不同配体(A和B)的离解常数不同(KdB≠KdA)。我们用人血清白蛋白(HSA)作为受体,水杨酸(SAL)和托美丁(TOL)作为配体验证了该模型。测定浓度滴定过程中质子纵向弛豫速率(R1)的变化,根据CLAB模型确定共有结合位点的数目。结果表明,在SAL的32±4个位点,和TOL的28±2个位点中,两者共有的结合位点为17±5个。这个结果说明尽管人血清白蛋白对多数配体有很大的结合容量,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低亲和性结合位点是结构选择性的。其次,运用扩散NMR实验中的trNOE现象,建立了Epitope Mapping新方法,用于表征配体的空间取向。用BPPLED序列测定药物-蛋白体系中药物的扩散系数时,扩散时间内配体与受体之间的trNOE会使测定结果偏小。当CPMG脉冲串加在BPPLED序列中第一个90°脉冲之后时,不仅可以用来消除蛋白背景峰的影响,还可以阻断从蛋白到配体的trNOE,使测量结果更加可信。此外,由于在CPMG-BPPLED和BPPLED-CPMG实验中,CPMG对trNOE的影响不同,因此改变扩散时间,可以观察到不同序列中质子衰减速率有差异。受蛋白结合的影响越大,衰减速率的差异越显著。将这两个实验中质子衰减速率的改变量化,数值的大小反映了配体各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药物一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1.2 核磁共振对药物一蛋白弱相互作用的研究

1.2.1 核磁共振及其发展

1.2.2 用于研究药物一蛋白弱相互作用的 NMR 参数和方法

1.2.3 用 NMR 方法确定药物一蛋白结合的离解常数

1.2.4 NMR 方法在药物筛选和 Epitope-Mapping 中的应用

1.2.5 用 NMR 方法研究中药有效成分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1.3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竞争结合模型(CLAB)

2.1 前言

2.2 低亲和性竞争结合模型(CLAB)

2.3 实验

2.4 结果与讨论

2.5 结论

2.6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转移 NOE 在扩散 NMR 实验中的影响及其应用

3.1 前言

3.2 实验

3.2.1 扩散系数的测定

3.2.2 扩散时间内trNOE 对纵向弛豫的影响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rNOE 对扩散系数测定的影响

3.3.2 扩散 NMR 实验中弛豫现象及其在表征配体空间取向中的应用

3.4 结论

3.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药苦参有效成分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NMR 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及样品

4.2.1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1H/~(13)C NMR 谱的归属

4.2.2 苦参碱与白蛋白的结合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1H/~(13)CNMR 谱的归属

4.3.2 苦参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 NMR 研究

4.4 结论

4.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

附录: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1-14

参考文献

  • [1].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和心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D]. 林爱华.武汉大学2005
  • [2].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残留宿主杂质研究[D]. 陈镇.武汉大学2014
  • [3].某些染料、药物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D]. 岳园园.兰州大学2010
  • [4].药物—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毛细管电泳法研究[D]. 何攀.河北大学2009
  • [5].设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作为药学研究的新工具[D]. 孙治刚.南京大学2015
  • [6].没食子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及其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 刘作家.吉林大学2013
  • [7].药物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D]. 张巍.吉林大学2010
  • [8].水杨酸系列铬配合物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 刘斌.山西大学2008
  • [9].人血清白蛋白融合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高效表达及其在动物水平的药效学初步研究[D]. 沈其.浙江大学2012
  • [10].功能蛋白与药物相互作用的亲和色谱法研究[D]. 何媛.西北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检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NMR新方法研究[D]. 孙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4
  • [2].有机小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 唐江宏.兰州大学2006
  • [3].药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D]. 毕淑云.吉林大学2006
  • [4].核磁共振的动力学方法和应用研究[D]. 罗仁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1999
  • [5].液体高分辨核磁共振在蛋白质研究中的方法及其应用[D]. 崔艳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3
  • [6].血清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NMR研究[D]. 杨运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4
  • [7].蛋白质和核酸与小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D]. 王飞.山东大学2006
  • [8].NMR方法对蛋白复合物结构的研究[D]. 陈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 [9].利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蛋白质与小肽相互作用时的毫秒动力学行为[D]. 牛晓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 [10].中药活性成分与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药物结合影响的研究[D]. 周能.中南大学2007

标签:;  ;  ;  ;  

药物与蛋白质弱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