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掌握外科的清创术和换药(论文文献综述)
蓝阳[1](2021)在《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联合红油膏纱条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运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联合红油膏纱条观察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并就诊于我院肛肠科住院患者,属低位肛周脓肿(热毒蕴结型)术后,获得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收集病例共6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即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术后予红油膏纱条换药,对照组即高锰酸钾坐浴,术后予凡士林纱条换药。治疗前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初始创面大小做数据分析比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术后1d、7d、14d切口的VAS疼痛评分情况,两组患者的术后3d、5d、7d创面分泌物量情况,两组患者7d、14d、21d愈合率的比较,两组新生上皮出现时间,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两组患者复发率情况及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等做一临床疗效观察,根据相关评判指标的检测进行记录并予以评分,记录完成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的数据中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符合计数资料的数据的采用卡方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根据统计学软件计算得出的P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具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在初始资料的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在年龄方面的分布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病程的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初始创面大小的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d、7d、14d的VAS疼痛程度评分中:患者在术后1d的VAS疼痛评分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7d的疼痛评分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4d的疼痛评分中,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表明观察组在降低患者VAS疼痛评分上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d、5d、7d创面分泌物量的比较中:两组患者在术后3d的创面分泌物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5d的创面分泌物量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7d的分泌物量上,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表明观察组在减少创面分泌物上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7d、14d、21d的创面愈合率比较中:两组患者在术后7d的愈合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4d的愈合率上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21d的愈合率上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表明观察组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上皮出现时间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在新生上皮长出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复发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在复发率的比较上无差异。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的比较中:观察组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联合红油膏纱条可减轻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减少了患者的创面分泌物量,提高了创面愈合率,加速新生上皮长出的时间,加快了创面愈合的时间,且观察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表明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联合红油膏纱条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上有显着的疗效,中医传统方剂仙方活命饮与特色制剂红油膏纱条结合易于患者接受,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孙春元[2](2021)在《康复新液对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炎性因子及Th1/Th2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使用康复新液冲洗及蘸有康复新液的无菌纱条填塞治疗低位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的愈合质量及检测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Th1/Th2平衡指数等指标,从而对康复新液在促进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做进一步探讨。方法:纳入60例2019年11月至2021年01月住院于安徽省中医院肛肠科的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康复新液组30例,两组患者于术后1d开始换药,换药前两组患者均用痔瘘洗剂坐浴熏洗10min,每天2次换药直至创面完全愈合,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创面后用凡士林纱条引流,康复新液组使用康复新液彻底冲洗后用蘸有康复新液的无菌纱条引流,对比术后1月的治疗有效率,术后3d、7d、14d、21d创面愈合质量评分,术前1d、术后1d、术后7d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Th1/Th2平衡指数。结果:(1)术后1月,康复新液组总有效率(93.33%)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显着升高(P<0.05)。(2)组间比较结果提示,术后7d、14d及21d,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愈合质量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d与对照组比,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愈合质量评分无显着差异(P均>0.05)。(3)对创面VAS评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提示,术后3d、7d、14d及21d,对照组患者创面VAS评分在依次显着降低,组内差异均有意义(P均<0.05)。术后3d、7d、14d,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VAS评分依次显着降低(P均<0.05),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VAS评分差异并不显着(P>0.05)。(4)对分泌物评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提示,术后7d与术后3d相比及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对照组患者分泌物评分虽有所降低但差异均并不显着(P>0.05);术后14d、21d分别与术后3d、7d相比,对照组患者分泌物评分均显着降低(P均<0.05)。术后3d、7d、14d,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评分依次显着降低(P均<0.05);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评分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5)对肉芽组织评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提示,术后7d与术后3d相比及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对照组患者肉芽组织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21d分别与术后3d、7d相比,对照组患者肉芽组织评分均降低明显(P均<0.05)。术后7d与术后3d相比,康复新液组患者肉芽组织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4d与术后7d相比及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康复新液组肉芽组织评分相比差异均不显着(P均>0.05),但术后14d与术后3d相比及术后21d与术后3d、7d相比,康复新液组肉芽组织评分均降低明显(P均<0.05)。(6)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两组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12)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术后1d与术前1d,两组患者促炎、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1d与术前1d相比,两组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内相比升高明显(P均<0.05),两组患者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内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7d与术前1d和术后1d相比,两组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内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康复新液组降低更为显着(P均<0.05),两组患者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内相比升高明显(P均<0.05),且康复新液组升高更为显着(P均<0.05)。(7)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IL-4/IFN-γ)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术后1d与术前1d,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1d与术前1d相比,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组内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7d与术前1d和术后1d相比,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组内相比升高明显(P均<0.05);且康复新液组升高更显着(P均<0.05)。结论:在促进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治疗中,使用康复新液冲洗联合纱条填塞创口的治疗方法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缓解了创面的疼痛程度、减少了分泌物的产生及促进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的生成,而且又调节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同时又通过维持机体Th1/Th2细胞免疫平衡以利于机体免疫应答趋于稳态,在治疗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过程中疗效显着。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编写组[3](2020)在《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全版》文中研究指明《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是通过分析临床糖尿病足的实践过程,查询理论依据及其等级,给出的推荐意见。本共识主要阐述了糖尿病足的评估和诊断、治疗,以及高危足的保护与溃疡预防,内容涵盖内外科、护理和康复等学科,总共50条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糖尿病足提供步骤和方案参考。
陈德胜,侯春丽,侯学红,杜勇,马赞林[4](2020)在《外科手术学分阶段教学在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外科手术学是培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外科手术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课程组对传统外科手术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施分阶段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面强化医德教育、培养临床思维、训练外科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无菌操作和外科学基本技能,为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提供经验与参考。
牧晶[5](2020)在《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压疮是皮肤在一定时间内承受一定的压力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形成的开放性溃疡,可能伴有疼痛,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或皮肤与医疗设备接触处。皮肤出现水疱、不发白的红斑,虽然不是真正的“疮”,也属于压疮的范畴。据统计,在急症医院和疗养院的患病率为3%至11%,超过50%的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治疗费用也随着压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在严重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危及生命。目前压疮的治疗手段较多,单纯西医方法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常用的是新型敷料、清洁清创、负压创伤治疗、高压氧、细胞和生长因子、生物工程及手术重建等治疗方法,疗效有限且费用昂贵,而中医药在其治疗上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逐渐发展,压疮的中医药研究从基础到临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各种外用中药,如硬膏、软膏、散剂、敷贴,以及针灸、熏熨、溻渍等中医外治疗法在压疮中应用广泛,疗效显着,具有一定的优势意义,但因证据等级不高,很难客观、科学地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尚需证据等级更高的临床研究来论证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目的:通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中药治疗压疮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CNKI、VIP、万方、SinoMed),3个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从 2009 年 12 月到 2019 年 12月,语种限汉语和英语。按照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收集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以“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阅读全文后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及系统评价,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结果:按照纳排标准筛查后,共计有28篇文献,涉及2486例压疮患者,其方法学质量一般,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平均愈合时间、肉芽生长时间及不良反应分析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示:①纳入文献中有26项研究提供了整体疗效数据,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更高,[OR=5.13,95%CI(3.73,7.06),Z=10.02,P<0.01]、[OR=3.42,95%CI(2.83,4.13),Z=12.77,P<0.01];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不同中医外治法较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均能提高压疮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总合并统计量为总有效率[OR=4.84,95%(3.32,7.04),Z=8.24,P<0.01]、治愈率[OR=3.59,95%(CI(2.77,4.64),Z=9.68,P<0.01]。②纳入文献中有17项研究提供了平均愈合时间数据,3项研究提供了肉芽生长时间数据,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试验组能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肉芽生长时间,[OR=-5.64,95%CI(-7.07,-4.20),Z=7.69,P<0.01]、[OR=-3.24,95%CI(-4.05,-2.42),Z=7.76,P<0.01];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治疗不同分期、不同疗程下压疮平均愈合时间较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均明显缩短,总合并统计量分别为[OR=-3.72,95%CI(-4.71,-2.73),Z=7.40,P<0.01]、[OR=-5.64,95%CI(-7.07,-4.20),Z=7.69,P<0.01]。③纳入文献中有3项研究提供了压疮PUSH评分变化数据,有1项研究提供了伤口表面积变化数据,有2项研究提供了视觉模拟量表变化数据,有1项研究提供了每处压疮治疗费用、更换床单次数的数据,有2项研究提供了创面一般情况、平均换药次数的数据,提示中医外治法试验组可显着改善创面愈合状态,降低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但以上研究部分数据不完整且样本量小,方法学不完善,循证学证据尚不充足。④纳入文献中仅2项研究提供了随访情况数据,5项研究提供了不良反应事件数据,提示中医外治法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但是均未详细说明,需要更多相关研究加强证据等级。结论:现阶段相较于西医常规治疗手段而言,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能明显提高临床的总有效率和愈合率,减少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加快肉芽组织的生长,有利于溃疡创面的封闭、修复和愈合;在护理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降低换药次数,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节省了医护人力及物力;同时减轻了压疮的治疗费用,有利于患者自身及家属的生命健康。因可获取的原始研究资料有限,其安全性评估不足,但目前暂无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手段较多,有中药软膏、中药散剂、中药溻渍或直接针刺熏灸等。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本次研究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压疮方面确实能提高整体疗效,加快创面愈合进程,减少治疗费用,临床可视具体情况进行一定推广。本系统评价部分原始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相对偏低,未来则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严谨、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提供更为严谨的证据。
展丽潇,史文峰,蒋昆,王克甲[6](2020)在《烧伤后残余创面相关编码分析》文中指出烧伤后残余创面是烧伤科常见的疾病诊断。编码员对于残余创面的概念不清,编码难度较大。本文总结对于疾病编码,可分为手术相关性和非手术相关性2种情况,手术相关性残余创面分类于手术后并发症T81.-,非手术相关性残余创面的分类主要体现残余创面的临床表现,如烧伤后慢性溃疡、烧伤后创面感染;手术编码需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及部位进行分类,主要有清创术、皮肤移植术(游离皮片移植术86.60-86.69、皮瓣移植术86.70-86.75)、VSD引流术等。编码时,需明确疾病类型与手术方式,再给予正确分类和编码。
师政伟[7](2020)在《一期单纯前路与后路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与单纯后路术式比较,探讨一期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3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6例单节段胸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B两组,其中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25人(A组),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31人(B组)。术前常规行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一般待结核中毒症状减轻时进行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手术前后ESR、CRP值、后凸Cobb角、矫正角、丢失角、矫正率、丢失率以及VAS评分、ASIA分级、植骨融合时间与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5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为22个月。两组在手术前后ESR、CRP值、后凸Cobb角、矫正度、矫正率、VAS评分、ASIA分级与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矫正丢失度与丢失率方面,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植骨融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植骨融合时间稍早于B组。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疼痛症状、神经功能均获得显着改善,后凸Cobb角得到有效纠正。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ESR、CRP等化验指标恢复正常,两组都达到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移位及断裂等情况,所有患者都获得临床治愈,无复发病例。结论:在抗结核药物标准化治疗下,一期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可获得与单纯后路术式相同的临床疗效,单纯前路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单纯后路术式,但在后凸矫正角长期维持方面不如单纯后路术式。
王菲菲[8](2020)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糖尿病足临床分级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Wagner临床分级的相关性,分析NLR对糖尿病足Wagner临床分级是否有预测性,同时寻找最佳预测值,为临床糖尿病足及时有效防治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9例糖尿病危险因素足及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的临床数据。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入院时足部情况、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根据患者入院时足部情况,严格按照Wagner临床分级分为Wagner 0级-V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多组间的NLR,LSD分析法进行两两组间比较NLR,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对Wagner临床分级与NLR、年龄、糖尿病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相关的散点图;绘制NLR的ROC曲线分析NLR值对糖尿病足Wagner临床分级的预测性及最佳预测值;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对本样中溃疡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糖尿病足Wagner临床分级间的NLR具有显着性且存在正相关(R>0,P<0.05),0级、I级、II级、III级组分别与IV级、V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0级、I级、II级、III级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IV级与V级比较差异显着(P<0.05);V级组NLR是最大的;2.NLR在Wagner 0级、I级、IV级、V级糖尿病足构建的ROC特性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04(95%CI:0.863-0.944;临界值:3.75;P=0.000)、0.787(95%CI:0.666-0.909;临界值:3.27;P=0.001)、0.792(95%CI:0.728-0.857;临界值:4.13;P=0.000)、0.851(95%CI:0.761-0.941;临界值:6.38;P=0.001),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3.Wagner临床分级、NLR与糖尿病病程的相关度R分别为0.506、0.424(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4.Wagner临床分级、NLR与患者年龄的相关度R分别为0.254、0.013(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5.本研究中单下肢(左或者右足)与双下肢患DFU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它们的NLR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糖尿病足Wagner临床分级与NLR存在高度正相关性(R=0.744,P<0.05);2.NLR可以对糖尿病足Wagner临床分级进行预测;3.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足Wagner临床分级、NLR存在正相关性(R分别为0.506、0.424,P均<0.05),患者年龄与糖尿病足Wagner临床分级、NLR也存在正相关性(R分别为0.245、0.175,P均<0.05);4.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单侧肢体患足溃疡的概率高于双侧肢体患足溃疡。
史兆瑞[9](2020)在《回阳玉龙煎干预阳虚寒凝证慢性创面疼痛及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和评价回阳玉龙煎对阳虚寒凝证慢性创面换药时疼痛的改善及其促愈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研究。所有病历采集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疮疡及周围血管外科病房,将90例阳虚寒凝证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n=30)采用生理盐水干预,干预组1(n=30)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干预,干预组2(n=30)采用回阳玉龙煎干预。观察比较3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局部中医症候积分、创面面积等指标,观察期为2周。结果:3组患者基线资料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1)创面疼痛评分:治疗后3组间换药前1h至换药时疼痛对比存在差异(p<0.05),且对照组(2.683±0.9279)>干预组1(2.467±0.9409)>干预组2(2.050±0.9129)。治疗后3组间相同时间节点的换药时疼痛对比均存在显着差异(p<0.0001),且对照组(5.88±1.71)>干预组2(1.73±1.41)>干预组1(0.93±1.81)(以第14天为例)。(2)局部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3组间局部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存在显着差异(p<0.0001),且对照组(39.03±9.626)>干预组1(34.83±11.15)>干预组2(21.40±10.58)。治疗后3组间症候积分疗效评价存在差异(p<0.05),且对照组无效13例,有效17例;干预组1无效6例,有效21例,显效3例;干预组2无效2例,有效21例,显效6例,临床痊愈1例。(3)创面面积:治疗后3组间创面面积存在显着差异(p<0.0001),且对照组(12.87±16.85)cm2>干预组1(8.577±6.862)cm2>干预组2(3.641±7.194)cm2。治疗后3组间创面面积疗效评价组间存在差异(p<0.05),且对照组无效11例,有效18例,显效1例;干预组1无效8例,有效17例,显效5例;干预组2无效3例,有效21例,显效5例,临床痊愈1例。(4)焦虑评分:治疗后3组间焦虑评分存在差异(p<0.05),且对照组(44.80±9.053)>干预组1(39.43±7.960)>干预组2(35.77±5.538)。(5)安全性评价:试验过程中,90例受试者均未出现与试验外用药物相关的局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以及实验室指标异常。结论:回阳玉龙煎具有温阳解凝、活血止痛的功效,针对阳虚寒凝证慢性创面可产生镇痛、促愈合作用,综合考虑回阳玉龙煎的治疗效果优于利多卡因注射液,且临床使用安全,具有性价比优势,可作为一种辨治慢性创面的新品种外用药物应用于临床。
张昊悦[10](2020)在《中药浸渍-吸灌动态管理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本课题对中药浸渍-吸灌动态管理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影响的临床研究,从创面肉芽生长质量、速度、微血管密度等方面进行对比,探索创新出一种在术后前期阶段、更舒适有效地管理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深大创面的开创性有效方法。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住院的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浸渍-吸灌动态管理组(试验组)和常规凡士林纱布换药组(对照组),每组均25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渗液量、创面肉芽色泽、创面肉芽致密度、疼痛指数、创面深度缩小率、微血管密度及总有效率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术后第1天创面渗液量、疼痛指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至术后第5天,试验组患者渗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着差异(P<0.01),在拆除负压引流海绵后,肉眼即可观察到试验组的患者创面色泽红活,肉芽呈颗粒状,无明显水肿,除了电刀烫伤的焦痂尚未脱落外,其余创面无腐肉、胬肉、脓苔覆盖,由于5天内无更换纱布的疼痛,所以两组疼痛指数比较也出现明显差异(P<0.01),取少量创面组织做CD31免疫组化分析后,显示试验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比对照组多(P<0.01);(3)在术后第10天,试验组患者已拆除负压引流装置,脱离负压吸引状态,恢复常规换药,创面重新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感染、炎症刺激,渗液量较前期又有所增多,但是对比同期对照组,仍有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在持续的换药过程中,腐肉渐脱,新肉渐长,两组的创面肉芽色泽、肉芽致密程度都较前改善,创面深度较前缩小,术后第21、28天试验组肉芽生长质量和速度均优于对照组;(5)由于受到术式的影响,两组患者治愈率相当,两种换药方式都对患者有显着效果。结论:中药浸渍-吸灌动态管理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早期术后创面在减少组织液流失、保证肉芽生长质量健康、加快愈合速度,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医生工作量等方面体现出显着优势,是一种舒适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二、正确掌握外科的清创术和换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确掌握外科的清创术和换药(论文提纲范文)
(1)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联合红油膏纱条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历史回顾 中西医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
1.中医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
1.1 中医学病因病机 |
1.2 中医内治法治疗原则 |
1.3 中医外治法 |
1.4 中医症候分类标准及治疗用药 |
2.西医对肛周脓肿认识 |
2.1 西医的病因病理 |
2.2 肛周脓肿的临床表现 |
2.3 实验室检查 |
2.4 病理学检查 |
2.5 诊断要点 |
2.6 鉴别诊断 |
2.7 肛周脓肿的手术方式 |
3.结语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一般资料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1 治疗方案 |
1.1 术前准备 |
1.2 手术过程 |
1.3 术后护理 |
2 观察方法 |
3 观察项目及评定标准 |
3.1 观察项目 |
3.2 评定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治疗结果分析 |
2.1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后第3d、5d、7d创面分泌物量比较 |
2.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的比较 |
2.4 两组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比较 |
2.5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2.6 两组患者复发率情况 |
2.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 安全性评定及不良反应处理 |
第四部分 讨论 |
1.中西医创面愈合机理 |
1.1 中医伤口愈合的机理 |
1.2 西医创面愈合机理 |
2.熏洗疗法 |
2.1 熏洗疗法的理论基础 |
2.2 熏洗疗法的现代研究 |
2.3 熏洗疗法的药理作用 |
3.方义分析 |
3.1 金银花为君药 |
3.2 当归、乳香、没药、陈皮、赤芍为臣药 |
3.3 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皂角、穿山甲为佐药 |
3.4 增补药物 |
4.红油膏纱条的作用 |
5.仙方活命饮熏洗合红油膏纱条配合使用的优势 |
6.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 |
7.结果分析 |
8.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
作者简历 |
(2)康复新液对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炎性因子及Th1/Th2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一般资料 |
1.2.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1.2.2 年龄 |
1.2.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1.3 诊断标准 |
1.3.1 西医诊断标准 |
1.3.2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脱落及剔除标准 |
2 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处理 |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3.1 疗效评价 |
3.2 创面愈合质量(创面VAS、分泌物、肉芽组织)评分 |
3.3 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
3.4 Th1/Th2平衡指数 |
3.5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
4.2 两组患者创面VAS比较 |
4.3 两组患者分泌物评分比较 |
4.4 两组患者肉芽组织评分比较 |
4.5 两组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12)水平比较 |
4.6 两组患者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比较 |
4.7 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比较 |
5 讨论 |
5.1 中医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
5.2 西医对影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
5.2.1 局部微循环障碍 |
5.2.2 创面组织再生能力及重塑障碍 |
5.2.3 创面持续的感染 |
5.2.4 机体的免疫损伤 |
5.2.5 关键生长因子缺乏或分布异常 |
5.3 Th1、Th2细胞因子及免疫平衡与创面愈合的关系 |
5.4 康复新液的药理作用 |
5.4.1 促进创面修复 |
5.4.2 抗炎消肿 |
5.4.3 调节免疫 |
5.4.4 抗肿瘤 |
5.4.5 抗氧化 |
5.5 结果分析 |
5.5.1 临床疗效对比 |
5.5.2 创面愈合质量(创面VAS、分泌物、肉芽形态)评分比较 |
5.5.3 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5.5.4 Th1/Th2 平衡指数比较 |
6 结论 |
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综述 中西医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治疗 |
2 西医治疗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附录 |
(4)外科手术学分阶段教学在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 |
2 分阶段教学及实施过程 |
2.1 分阶段教学 |
2.2 分阶段教学目标及内容 |
2.3 分阶段教学方法 |
2.4 分阶段教学考核方法 |
3 讨论 |
3.1 医德教育效果 |
3.2 临床思维培养 |
3.3 临床技能培养 |
4 结语 |
(5)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治疗压疮的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压疮的认识 |
2 压疮的流行病学特点 |
3 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
4 压疮的病理生理特点 |
5 压疮的最新定义和分期 |
6 压疮治疗的方式方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压疮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
1 传统医学对压疮的认识 |
2 中医外治法的概述 |
3 中医外治法在压疮中的具体应用 |
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1 数据来源 |
2 检索策略 |
3 纳排标准 |
3.1 文献纳入标准 |
3.2 文献排除标准 |
4 文献筛选 |
5 质量评价 |
6 数据提取 |
7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
2.1 基本信息 |
2.2 干预措施 |
2.3 结局指标 |
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4 数据提取与统计学分析 |
4.1 总有效率 |
4.2 总有效率亚组分析 |
4.3 治愈率 |
4.4 治愈率亚组分析 |
4.5 平均愈合时间 |
4.6 肉芽生长时间 |
4.7 其他结局指标 |
4.8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文献检索和确定 |
2 方法学质量评价 |
3 临床疗效的评估 |
3.1 结局指标分析 |
3.2 异质性的分析 |
3.3 Meta分析结果 |
4 安全性问题的评价 |
5 常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机理分析 |
6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7)一期单纯前路与后路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流行病学 |
1.2 遗传易感性 |
1.3 临床特点 |
1.4 手术发展史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一般资料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术前准备 |
2.2.2 手术步骤 |
2.2.3 术后处理 |
2.2.4 评价指标 |
2.2.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两组间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
3.2 两组间影像学相关指标比较 |
3.3 两组间化验指标及临床效果比较 |
3.4 术后随访与并发症 |
典型病例1 |
典型病例2 |
第四章 讨论 |
4.1 手术时机的选择 |
4.2 病灶清除范围和植骨材料选择 |
4.3 一期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术式的可行性 |
4.4 单纯前路术式的优缺点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词汇缩略表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8)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糖尿病足临床分级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足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回阳玉龙煎干预阳虚寒凝证慢性创面疼痛及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试验设计 |
3.观察指标 |
4.统计方法 |
5.流程图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1.一般资料比较 |
2.创面疼痛评分比较 |
3.创面症候积分比较 |
4.创面面积比较 |
5.焦虑评分比较 |
6.安全性评价 |
第三章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CW的认识 |
2.祖国医学对CW的认识 |
3.回阳玉龙煎外治阳虚寒凝证CW理论依据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中西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
1.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西医治疗原则与疗法 |
2.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中医治疗原则与疗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中药浸渍-吸灌动态管理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祖国传统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管理的概述 |
1.1 祖国传统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病因病机的分析 |
1.2 祖国传统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的治疗 |
2 肛瘘术后快速康复技术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肛瘘术式的改进 |
2.2 促愈材料的应用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过程 |
2.4 术后处理 |
2.5 术后换药 |
3 观察指标 |
3.1 一般安全性观察指标 |
3.2 疗效性观察指标 |
3.3 指标量化标准 |
3.4 微血管密度检测 |
3.5 统计学处理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基线资料 |
1.1 性别 |
1.2 年龄及病程 |
2 统计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差异性 |
2.1 创面渗出量 |
2.2 创面肉芽色泽 |
2.3 创面肉芽致密程度 |
2.4 疼痛VAS评分 |
2.5 创面深度缩小率 |
2.6 微血管密度 |
2.7 总有效率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王业皇教授经验方三化汤的方药分析 |
2 创面灌注-负压技术应用于创面的临床依据 |
3 中药浸渍-吸灌动态管理法管理创面的优势 |
4 问题与展望 |
4.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4.2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正确掌握外科的清创术和换药(论文参考文献)
- [1]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联合红油膏纱条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D]. 蓝阳.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康复新液对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炎性因子及Th1/Th2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D]. 孙春元.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全版[J].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编写组. 中华烧伤杂志, 2020(08)
- [4]外科手术学分阶段教学在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J]. 陈德胜,侯春丽,侯学红,杜勇,马赞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20(13)
- [5]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牧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烧伤后残余创面相关编码分析[J]. 展丽潇,史文峰,蒋昆,王克甲. 中国病案, 2020(05)
- [7]一期单纯前路与后路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比较[D]. 师政伟. 兰州大学, 2020(01)
- [8]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糖尿病足临床分级的相关性分析[D]. 王菲菲. 南华大学, 2020(01)
- [9]回阳玉龙煎干预阳虚寒凝证慢性创面疼痛及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D]. 史兆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中药浸渍-吸灌动态管理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影响的临床研究[D]. 张昊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