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重点阐述了生物信息学方法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在作物复杂性状分析中的应用,并以棉花基因组数据和玉米基因组数据为例详细说明了这两种方法在鉴别基因以及检测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SNP位点中的作用及意义。棉花NBS类型抗病基因的鉴定和分析中我们首先利用已有的雷蒙德氏棉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对棉花NBS抗病基因进行了挖掘,然后又依次对挖掘到的抗病基因进行了基因结构鉴定、基因分类、基因组定位、基因复制、基因系统进化树构建、基因表达、基因与抗病QTL的关联等分析,最后还通过转录组、EST、RT-PCR等技术验证了这些基因在雷蒙德氏棉中的表达情况,并针对所有NBS抗病基因设计了相应的分子标记。通过分析棉花NBS抗病基因,不仅证实了其它他植物中已观察到的NBS抗病基因的特征,如TIR类型抗病基因的独立进化模式、NBS抗病基因与抗病QTL的关联性等,而且也发现了一些其它植物中没有观察到的、可能是棉花特有的NBS抗病基因的特征,如NBS抗病基因N端的多态性、非标准NBS抗病基因的众多性等。雷蒙德氏棉全基因组NBS抗病基因的挖掘为棉花抗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提供了材料;同时,棉花NBS抗病基因的分析也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棉花抗病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玉米穗部性状QTS的检测及分析中我们利用玉米全基因组SNP标记及能够分析各种遗传效应的QTXNetwork软件,针对玉米NAM群体的三个穗部性状进行了QTS检测及分析。本研究中,利用玉米大量SNP数据及25个群体5个不同环境下的穗部表型数据进行的QTS定位和分析显示基因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对穗部性状有重要作用。QTS的定位结果表明大部分穗部性状QTS只在单一环境下检测到,说明穗部相关QTS与环境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除此之外,除了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外,本文研究还显示基因间的互作或者是基因间与环境的互作对玉米穗部性状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所检测的三个玉米穗部性状,其遗传率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基因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加性效应所占比重很小,例如,玉米的穗长有34.67%的遗传率是由基因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导致的,而此性状中,由加性效应导致的遗传率仅为0.88%。玉米QTS检测所用的混合线性模型可以分析加×加、加×显、显×显上位的各种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为其它作物复杂性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本研究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了于玉米穗部性状相关的QTS,此结果可为玉米的分子辅助育种奠定一定的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谷子生育期与茎秆以及穗部性状的关系[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2].不同施磷量对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产值影响研究[J]. 吉林农业 2011(05)
- [3].玉米黄改系穗部性状利用潜力评价[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1)
- [4].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1(02)
- [5].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09)
- [6].28个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及穗部性状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3(03)
- [7].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与穗部性状的关联分析[J]. 种子 2019(10)
- [8].增施腐殖酸及减量施肥对盐碱地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03)
- [9].授粉技术组合对玉米籽粒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24)
- [10].12个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5(06)
- [11].利用F_(2∶3)家系群体分析寒地水稻穗部性状间的关系[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5)
- [12].不同玉米组合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04)
- [13].不同施氮量对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产值影响[J]. 吉林农业 2011(04)
- [14].甜糯型鲜食玉米新品种评价及穗部性状灰色关联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5)
- [15].施氮量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6)
- [16].糯玉米合理种植密度试验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24)
- [17].小麦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研究进展[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8)
- [18].玉米穗部性状的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06)
- [19].我国北方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遗传增益[J]. 种子 2011(05)
- [20].水稻穗部性状QTL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 [21].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7(S1)
- [22].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和穗部性状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09(05)
- [23].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穗部性状QTL鉴定[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02)
- [24].玉米农艺性状、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上海蔬菜 2019(02)
- [25].广适高产玉米杂交种金玉506穗部性状改良效应[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10)
- [26].水稻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的QTL及其相互关系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8(06)
- [27].基于两个相关群体的玉米6个穗部性状QTL定位[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05)
- [28].利用三重测交群体解析玉米穗部性状杂种优势遗传学基础[J]. 江苏农业学报 2017(05)
- [29].安哥拉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23)
- [30].8种水旱环境下2个玉米群体穗部性状QTL间的上位性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