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研究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居住区是城市功能地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规划布局与建设对于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同时,居住区规划与建设水平也是一个城市社会发展的缩影,直接反映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因此,通过居住区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来保障城市居住区规划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存在着过分注意开发商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城市公众利益,城市低收入阶层居住条件改善困难重重,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文脉破坏日益严重等问题。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对居住区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将有利于解决与改善这些问题,进而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塑造具有城市地方特色的居住区空间结构。同时,对居住区规划方案的合理综合评价是科学审批居住区规划方案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居住区规划设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地对居住区规划评价原则、内容的探讨,选择居住区规划评价主体,建立居住区规划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居住区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初步构建了居住区规划设计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文章主要从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对居住区规划的概念内涵和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内容,以及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进行了论述,明确了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相关流程;同时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这些技术经济指标是对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以及展开评价的重要参考。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国外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田园城市理论、勒·柯布西埃的“光辉城”理论、广亩城市理论、邻里单位理论以及新城市注意理论。这些理论内容对于评价原则的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与设计的发展历程,明确了各个不同阶段居住区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侧重方面、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等,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适合我国居住区规划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提供了参考。第四部分:从居住区规划评价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新时期我国居住区规划的主要特点,居住区规划评价的主要原则,以及居住区规划评价的主要内容,为下一步进行居住区规划评价奠定了基础。第五部分:客观而全面地选择了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评价主体,并明确了不同评价主体的要求,进而建立了居住区规划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居住区规划评价理论展开详尽论述,初步构建了居住区规划设计评价方法的理论模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概念与内容
  • (一) 居住区规划的概念
  • (二) 居住区规划的内容
  •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技术经济分析
  • (一)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 (二) 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分析
  • 第二章 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理论分析
  • 一、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 (一) 田园城市产生背景
  • (二) 田园城市的主要思想
  • (三) 田园城市的借鉴意义
  • 二、勒·柯布西埃的“光辉城”
  • (一) 思想背景
  • (二) 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光辉城”方案
  • (三) 理论借鉴意义
  • 三、赖特的“广亩城市”
  • (一) 广亩城市理论的提出
  • (二) 理论设想
  • (三) 借鉴意义
  • 四、邻里单位理论
  • (一) 邻里单位理论背景
  • (二) 邻里单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 (三) 理论的借鉴意义
  • 五、新城市主义理论
  • (一) 理论背景
  • (二) 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内容
  • (三) 新城市主义的社区开发模式
  • (四) 理论的借鉴意义
  • 第三章 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的发展与演变
  • 一、建国至改革开放居住区规划与建设
  • (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居住区规划与建设
  • (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住区规划与建设
  • 二、改革开放以来居住区建设与发展
  • (一) 改革开放初期
  • (二) 计划商品经济时期
  •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 第四章 居住区规划评价的原则与内容
  • 一、新时期居住区规划的特点
  • (一)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环境
  • (二) 充分体现地域环境与文化特色
  • (三) 高质量、多元化的住宅设计
  • (四) 形成完善的交通联系网络
  • 二、规划评价的基本原则
  • (一) 综合全面性原则
  • (二) 科学性原则
  • (三) 地方性特色原则
  • (四) 公众参与原则
  • (五) 可操作性原则
  • 三、规划评价的内容
  • (一) 居住区布局结构的合理性
  • (二) 居住区道路交通的通达程度
  • (三) 居住区设施配套状况
  • (四) 居住区住宅的舒适状况
  • (五) 居住区绿化环境状况
  • (六) 居住区的安全状况
  • 第五章 居住区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 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一) 评价主体的构成
  • (二) 不同评价主体的要求
  • (三)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体系的建立
  •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 (一)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 (二) 多目标评价模型的建立
  • (三) 层次分析法评价的步骤
  • (四)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
  • 结论
  • 一、基本结论
  • 二、主要贡献
  • 三、遗留问题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演化分析[J]. 城市住宅 2020(01)
    • [2].居住区规划的核心理念[J]. 建筑结构 2020(10)
    • [3].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探讨[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1)
    • [4].开放式小区在寒地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08)
    • [5].提高社区邻里空间交互性的居住区规划探索[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05)
    • [6].梦想家园富纳里居住区规划[J]. 城市环境设计 2016(05)
    • [7].以邻里互动为基础的高层居住区规划模式探讨[J]. 安徽建筑 2017(04)
    • [8].基于低碳理念的居住区规划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6(06)
    • [9].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管窥[J]. 居业 2016(03)
    • [10].“田”字式开放性居住区设计初探——以青岛即墨市某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J]. 城市地理 2017(12)
    • [11].《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方法探究[J]. 长江丛刊 2017(16)
    • [12].新形势下居住区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27)
    • [13].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居住区规划原理教学探析[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05)
    • [14].居住区规划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探索[J]. 居舍 2018(27)
    • [15].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居住区规划建设适老化研究[J]. 山西建筑 2016(13)
    • [16].城市化进程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山地居住区规划[J]. 城市建筑 2013(20)
    • [17].村镇居住区规划模式探析——以北京郊区为例[J]. 城市建筑 2010(01)
    • [18].西安市高新区居住区规划实施调查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4)
    • [19].给居住区规划的几点建议[J]. 科技信息 2010(24)
    • [20].引入“社区”概念后居住区规划教学的若干实践与思考[J]. 中外建筑 2009(09)
    • [21].居民认知能力对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影响[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35)
    • [22].新城市主义和现代居住区规划[J]. 山西建筑 2008(13)
    • [23].规划与环境——居住区规划与热环境[J]. 商情(财经研究) 2008(02)
    • [24].影响居住区规划方案的主要因素分析[J]. 内江科技 2008(10)
    • [25].居住区建筑组团室外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以徐州市某居住区组团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9(05)
    • [26].新农村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15)
    • [27].中国特色的居住区无车化及其社会化改造[J]. 华中建筑 2018(09)
    • [28].居住区规划前期调研启发[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40)
    • [29].社会发展需求视角下的居住区规划原理教学改革探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25)
    • [30].利于邻里交往的高层居住区规划模式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5(01)

    标签:;  ;  ;  ;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