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认知公正”为题,考察了知识的社会辩护问题。这是一个跨越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研究,将处理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求知活动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道德政治实践统合起来考虑,并试图证明,二者应该是合一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知识的社会辩护中,知识的合法性来源于公正的知识生产社会过程,而这个过程必须体现参与者之间的平等、自由关系。本文的口号是,将每个人都当作不可替代的知识来源。在第一章引言中,我考察了“认知公正”这个词组的用法以及意义。随后提出了本文将要采取的用法,即在认识论中引入伦理学、政治学的考虑。然后,介绍了围绕这个论题的相关研究,从而初步勾画了本研究的概貌。第二章从知识辩护理论入手,考察了知识的三因素定义,进而考察了“辩护”概念。辩护是一个评价性概念。辩护理论的发展必将从内在辩护发展到社会辩护,从私人辩护发展到公共辩护。与“认知公正”最为相近的认识论术语我们认为是知识的辩护,即主体怎样才能合法地持有一个知识主张,这包括了认知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知识辩护中内在论的视角和外在论的视角都是必要的,内在辩护论遇到的困难表明内在辩护并不能单独承担起知识辩护的重担。特别是在当知识生产高度社会化的环境下,知识的社会辩护的规范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章突破了经典认识论对自治的认识主体的预设,转而在群体中寻求知识的有效性辩护。第三章以科学和民主的关系历史为线索,结合当代知识生产状况,看“认知公正”概念的提出的理论必然性。在思想史上,“认知”与“公正”是分属于不同的学科的。“认知”是一个认识论概念,“公正”是一个伦理学、政治学概念。前者属于理论科学,而后者属于实践科学。因此,并没有出现“认知公正”这样的理论语言。但是“认知”与“公正”二者在思想史上以及在实践上并非没有关系。在思想史上知识论和伦理学、政治学有时被分开,有时又融合。本章试图表明,二者应该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融为一体。第四章确定了几个当前社会知识生产、传递和解释过程中的几个认知公正问题。具体地说,就是确定几类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出现了知识的社会辩护问题,以及相伴随的资源和权利的分配问题。这些场景有:因认知依赖性而来的证词的社会辩护问题;专家知识以及相应的知识伦理问题:本土知识与文化权威的问题,这个问题关乎话语权之争以及相应社会利益的争夺;商谈民主问题,这个问题是关于知识生产中的程序问题;公众参与科学也是一个知识生产民主问题,但是产出的产品是科学知识。虽然“商谈民主”的讨论所涉及的关于“共同的善”知识与科学所生产的知识都需要民主程序,达成共识。第五章重新总结了何为“认知公正”,并提出了“认知公正”的概念以及“认知公正”诸原则以及相应的根据。“认知公正”就是知识的社会辩护。第二小节具有总述的作用,然后分别从分配的公正、交换的公正以及话语公正的角度论述了“认知公正”所涉及的各个层面。知识的生产依赖于知识生产的社会组织,知识必定是在一个社会认知权威结构中以及一定的参与程序中受到辩护的。认知权威结构以及参与程序都应体现分配的公正、矫正的公正,以及话语公正。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外环境公正研究综述[J]. 热带地理 2019(02)
- [2].规范知识与权力的四种进路——以认知公正为切入视角[J]. 学习与实践 2014(11)
- [3].民主与科学的分与合[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标签:认知公正论文; 知识论文; 知识生产论文; 辩护论文; 社会辩护论文; 民主论文; 话语权论文; 分配公正论文; 矫正公正论文; 解释公正论文; 社会认识论论文; 证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