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杭州)
摘要:日本动画产业,以电视动画为核心,形成了漫画-动画-游戏(ACG)产业链,占据了世界动画市场的半壁江山。本文想通过对日本漫画与日本动画关系的初步探究,去探讨日本动画成功的经验,并结合当前对我国产业发展现状的了解,浅谈我对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反思。
关键词:日本动画;日本漫画;中国动画发展
日本动画创作始于1917年,其产业的形成以1956年东映动画公司的成立为标志。在近百年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动画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全面模仿到引领世界动画走向。
日本漫画比日本动画出现的时间要早许多。日本是个漫画大国,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日本漫画从12世纪就开始发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
日本动画与漫画间的羁绊,可谓是历史渊源,由来己久了。早在1963年1月,日本国产首部根据漫画拍成的多集黑白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开播,获得了观众的极大喜爱。它的成功播放,开创了日本漫画改编成动画的先河。它的制作人,“日本动漫之神”手家治虫由此掀起了“漫画-动画”的创作模式,通过以漫画作品为模板进行二次创作。
日本动画与日本漫画两者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日本学者中野晴行认为:“进入70年代后半期,漫画产业才开始真正的起飞。”而这一时期恰好与日本动画的崛起时期相互吻合。也就是说。《宇宙战舰大和号》的热播为漫画产业的起飞吹响了冲锋号,在《银河铁道》、《机动战士高达》等电视动画的带动下,漫画产业进入了真正的繁荣期。随着两个领域交流的不断增加,一些漫画家开始向动画导演进行转变,诞生了宫崎骏、庵野秀明、大友克洋等一代动画大师。这种领域间广泛的人才转换,为日本动画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使得日本漫画成为日本动画逐渐走向世界的幕后推动者。
结语:他山之石——对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反思
日本动画自诞生之初,历经模仿、借鉴与融汇的发展历程,是在数代动画人的不懈努力之下形成了以电视动画为核心,以完善的漫画市场为前提,以衍生品开发为后续的成熟的ACG动画产业链模式。
20世纪60年代以《小抖找妈妈》、《牧笛》为代表的“水墨动画”受到了世界的高度评。然而中国动画人注重绘画艺术而弱化故事创意,重教育轻娱乐,且尚未形成完整的动画产业链,使得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动画与日本动画存在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我觉得中国动画产业链还需要不断完善,逐渐发展出一套适合中国动画的产业链。就像《攻壳机动队》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由漫画到动画,再到游戏和小说,有着一条通畅的产业价值链。现在很多公司已经在通过多媒体平台再次开发IP,由此开发出的衍生产品,力求创造更大的产值。
再者,中国动画在脚本或者编剧方面可能相对日本来说还存在比较大的欠缺,而日本动画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利用多渠道的改编来为动画提供更多更好的剧本来源。从经典文学一直到类型文学,都可能提供内容来源。比如说今敏的最后一部动画长片《红辣椒》,也是改编自一位叫筒井康隆的日本科幻作家的同名科幻小说。但这部科幻小说一直被认为是不可能改编、不可能影像化的小说,因为它涉及很多与精神分析相结合的内容,涉及非常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对于超现实梦境的描绘,被认为难以影像化。这时候就需要动画导演也具有非常富于创意的视觉想象力,今敏成功地做到了把这部小说影像化,最终呈现给了我们。
作为一名正在学习动画的大学生,我们要制作出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旨在弘扬内在的民族意识、价值观的片子,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让中国动画不仅走出去,而且要占据世界动画领域的一席之地。这应该是未来我们这代动画人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蔡亚南.本动画产业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刘薇.从矢泽爱的作品看日本动画与漫画的关联性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
[3]日本动漫都赢在了哪?——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