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爱丁堡学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相对主义,社会建构论,强纲领,有限论
爱丁堡学派论文文献综述
周正[1](2018)在《爱丁堡学派相对主义表征及其遭遇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近现代西方科学发展以来,科学主义思潮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从经验主义到实证主义,再到马赫主义、实用主义,最后实现语言学转向,发展成为以分析哲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等。科学哲学对科学的研究也一直以理性主义为基础,以经验、事实、实验为手段而逐步向前推进。但是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问题也逐步显现,表现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互对立,环境、生态、伦理等一系列问题频频发生。因此,逻辑实证主义的地位慢慢开始衰落,对科学的态度也发生了各种分歧,其中出现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以及60年代初兴起的历史主义,代表人物为库恩。库恩的“范式”和“不可通约性”思想包含了许多相对主义的成分,对后来的科学哲学产生重大影响,并促成了科学学的社会转向。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大卫·布鲁尔、巴里·巴恩斯为代表的、以爱丁堡学派为主要阵营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在英国出现,该学派立足于迪尔凯姆的宗教社会学和卡尔·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进一步推进了默顿学派的研究方向,并且吸收了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思想以及继承和发展了库恩的历史主义思想。爱丁堡学派极其尖锐地提出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的元理论问题,即:人类的知识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因素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一切的追问,都是针对科学知识本身进行的,其主要研究目的是对科学知识进行一种社会学说明,在论证的过程中,爱丁堡学派把包括自然知识在内的所有知识都归结为是相对的、不具有任何确定性和客观性的。由此,爱丁堡学派提出像“强纲领”、“有限论”等很多重要理论,从这些理论中我们能够得出其相对主义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因此理解爱丁堡学派的相对主义就要从他们的基础理论入手。爱丁堡学派相对主义思想提出后遭受到来自科学家、传统科学哲学家以及科学社会学家等学术界多方抨击,他们对其中的某一点或者某几点甚至对整个学派的理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其中比较着名的有拉里·劳丹、马丁·霍利斯、史蒂芬·科尔等。随着理论进一步的发展,不仅是外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内部成员也同样出现了见解分歧,比如,布鲁诺·拉图尔后期组建了巴黎学派来修正爱丁堡学派。对来自各界的批判,爱丁堡学派自身也在反思,不仅积极回应那些无理由的诽谤,也同时逐渐修正、改良其极端的相对主义理论。爱丁堡学派的兴起、发展直至式微这一系列过程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并具有研究意义的。它的出现顺应了科学的发展,是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融合的一次典型案例,是科学哲学社会转向的必然产物。通过对爱丁堡学派思想的分析,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爱丁堡学派,了解“强纲领”、“有限论”思想,了解科学知识社会学,还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知识的本质含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8-03-01)
李丹[2](2015)在《爱丁堡学派的理论困境及其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其激进的科学建构论主张迅速产生了国际性影响。虽然科学知识社会学派系分化且观点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张:科学知识的内容不是对自然界的描述,而是社会性地建构出来的,因而科学知识社会学又被称为“社会建构主义”。爱丁堡学派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流派中发展最为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学派。爱丁堡学派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哲学渊源。在爱丁堡学派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中影响较大的有休谟的经验论、逻辑经验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等,这些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相对主义思想的导向及维特根斯坦关于“生活世界”的思想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爱丁堡学派首先对哲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抬高社会学的地位,提出了强纲领。强纲领为爱丁堡学派带来广泛支持的同时,也遭到了更多人的反对,强烈的批评不仅揭示了强纲领的内在矛盾,侵蚀着科学知识社会学生存和发展的合理性基础,而且也造成了科学知识社会学内部的理论混乱。在强纲领内在理论矛盾的困扰下,科学知识社会学各个亚纲领的实践者,都以不同的方式对强纲领进行了改进,从而不仅导致强纲领向“弱”纲领的转变,而且还引起了科学知识社会学内部广泛的理论纷争。对于外界的批评,爱丁堡学派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对自己的纲领也进行了自我辩护并且提出了后期的社会学有限主义。然而,从总体上看来,不同的亚纲领并不能超越强纲领所设置的理论框架,因此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强纲领内在的理论矛盾。本文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和爱丁堡学派的产生,爱丁堡学派的主要理论和所面临的理论困境以及爱丁堡学派之后的出路四部分着手,对爱丁堡学派进行了整体研究,并对其今后发展的出路给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第一部分论述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代表学派爱丁堡学派产生的哲学来源、社会学来源和文化背景。阐明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是爱丁堡学派的思想渊源,以及爱丁堡学派对库恩的科学哲学的发展;二战后科学霸主地位的确立、“大科学”观念的形成是爱丁堡学派产生的文化背景。第二部分梳理爱丁堡学派的主要纲领。着重分析了其理论核心“强纲领”的因果性、公正性、对称性和反身性四条基本信念,以及爱丁堡学派后期的社会学有限主义。第叁部分指出爱丁堡学派的理论困境。首先指出其理论缺陷,包括“强纲领”的相对主义遭到批判,后期的社会学有限主义又陷入了极端相对主义的困境。第四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尽管爱丁堡学派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爱丁堡学派也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也有一定的贡献。旨在通过对爱丁堡学派的贡献与不足中,探讨中找到爱丁堡学派之后的发展道路。爱丁堡学派对科学知识的考察给我们研究科学知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通过介绍爱丁堡学派的主要纲领以及爱丁堡学派的理论困境,我们看到了爱丁堡学派对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的贡献:第一,强纲领为我们提出了研究科学知识的新方法和新方向;第二,强纲领给了我们一次解放思想的机会;第叁,强纲领让我们在研究科学知识的时候能够转化视角,强纲领促使人们对神圣的传统科学观念进行反思。爱丁堡学派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第一,他把科学知识降低到了信念的地位,否认了科学知识所具有的特殊性;第二,强纲领不能正确理解科学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第叁,强纲领对相对主义的坚持必然会走向主观主义、唯心主义。通5过对爱丁堡学派贡献与不足的分析,从而也能找到一条适合爱丁堡学派今后发展的道路。同时,促进了我们对科学知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科学知识本身,如果要对爱丁堡学派进行深刻而完整的理解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8)
艾战胜[3](2014)在《试论爱丁堡学派激进解读库恩科学社会学理论的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库恩不仅是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而且也是科学社会学家,其科学社会学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爱丁堡学派就是借助库恩的影响力,通过激进解读库恩来创建其科学知识学社会学理论的。这种解读的进路就是对库恩的"常规科学"作社会学的理解和强化范式中的相对主义意蕴。(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9期)
艾战胜,刘建金[4](2014)在《论爱丁堡学派强纲领的相对主义困境及其辩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强纲领"是爱丁堡学派所构建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它的提出实现了科学社会学研究由非认知科学社会学向认知科学社会学转型,标志着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诞生。科学知识社会学从此取代了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理论主导地位。但是,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立场否认了科学的客观性标准,受到了科学家、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的猛烈批评。爱丁堡学派针对这些批评尽管作出了积极的辩护,但仍难化解其理论困境。(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艾战胜[5](2014)在《爱丁堡学派解构默顿科学社会学何以可能?——基于科技管理实践及哲学观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知识社会学逐步成为主流的科学社会学理论,这种转向肇始于英国爱丁堡学派对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全面解构。爱丁堡学派对默顿科学社会学的解构有其历史背景和必要条件。具体而言,"大科学"的兴起、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兴盛和库恩的社会学思想,为科学社会学向科学知识社会学转型奠定了社会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理论学刊》期刊2014年06期)
郭启贵[6](2013)在《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叁个根本缺陷》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所有理论困难都根源于以下叁个方面:一是它的表征语言的设定,这是爱丁堡学派最根本性的缺陷;二是它的普遍主义诉求,这一诉求由表征语言引起,同时又是其他缺陷的原因;叁是它的宏观理论的阐述风格,这一风格阻碍了爱丁堡学派发现科学知识成因的"庐山真面目"。(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高璐,黄之栋[7](2013)在《对话爱丁堡学派》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华语学界对爱丁堡学派兴趣尚浓之时,爱丁堡学派是否早已成了明日黄花?爱丁堡大学科学技术与创新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每年都会抓紧风和日丽的夏日时光,举办师生"自强活动"(retreat)。2008年初夏,自强活动在爱丁堡近(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巴里.巴恩斯,黄之栋,方芗,高璐,朱容萱[8](2013)在《卸下“爱丁堡学派”这张招牌吧!——巴里·巴恩斯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主义是自然主义推论下的必然产物,科学与相对主义并非是相互冲突的。坚决反对二元论观点的自然主义不容许在科学文化与其他文化间做出区分,要一以贯之地将科学或自然主义的方针运用于研究人类及其文化上,社会科学(主要是社会学或人类学领域)成功的研究也应该被运用于理解自然科学上。有限论可以被还原为权力与自我指涉问题,就对权力本质的认识而言,社会中权力的问题、认识论的问题、知识的问题,其实都是同样的问题。社会即是自我指涉的知识系统,知识与权力是一体的两面,几乎所有的权力都是以集体的方式存在的。在任何权力的授权系统中,都有个无法根除的问题,即欠缺联结与控制的问题,理解自我指涉的循环机制极具实际重要性。有限论正在被运用于政府管制机构的正式规定与指导方针、法律以及官僚行政等的研究,强纲领自然主义的研究路径及经典成果早已被运用于其他领域上了。中国科技与社会学界可以类比的方式将经典研究成果拓展到其他案例上,创造出有价值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艾战胜[9](2013)在《论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丁堡学派建构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质疑理性主义,开创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方向,建构的理论背景非常丰富,但主要受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知识社会学和建构论等理论的影响。具体来说,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和思想的分析为强纲领的建构在哲学层面提供了理论基础;知识社会学所关注的信念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是强纲领需要回答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其蕴含着的"社会决定论"理论成分也极大启发了爱丁堡学派;建构论从哲学领域进入社会学领域,为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的建构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艾战胜[10](2012)在《科学社会学的流变:从默顿到爱丁堡学派》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默顿的开创性贡献,科学社会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纲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占据着科学社会学研究的统治地位。但是,自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后,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理论面临诸多挑战,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遭受到爱丁堡学派的全面解构,科学知识社会学取代了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理论,成为了主导的理论。不过,这种变化与科学的发展实际是相应的,也顺应了主流哲学观的转变和科学社会学本身理论发展的需要。(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爱丁堡学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其激进的科学建构论主张迅速产生了国际性影响。虽然科学知识社会学派系分化且观点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张:科学知识的内容不是对自然界的描述,而是社会性地建构出来的,因而科学知识社会学又被称为“社会建构主义”。爱丁堡学派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流派中发展最为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学派。爱丁堡学派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哲学渊源。在爱丁堡学派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中影响较大的有休谟的经验论、逻辑经验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等,这些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相对主义思想的导向及维特根斯坦关于“生活世界”的思想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爱丁堡学派首先对哲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抬高社会学的地位,提出了强纲领。强纲领为爱丁堡学派带来广泛支持的同时,也遭到了更多人的反对,强烈的批评不仅揭示了强纲领的内在矛盾,侵蚀着科学知识社会学生存和发展的合理性基础,而且也造成了科学知识社会学内部的理论混乱。在强纲领内在理论矛盾的困扰下,科学知识社会学各个亚纲领的实践者,都以不同的方式对强纲领进行了改进,从而不仅导致强纲领向“弱”纲领的转变,而且还引起了科学知识社会学内部广泛的理论纷争。对于外界的批评,爱丁堡学派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对自己的纲领也进行了自我辩护并且提出了后期的社会学有限主义。然而,从总体上看来,不同的亚纲领并不能超越强纲领所设置的理论框架,因此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强纲领内在的理论矛盾。本文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和爱丁堡学派的产生,爱丁堡学派的主要理论和所面临的理论困境以及爱丁堡学派之后的出路四部分着手,对爱丁堡学派进行了整体研究,并对其今后发展的出路给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第一部分论述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代表学派爱丁堡学派产生的哲学来源、社会学来源和文化背景。阐明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是爱丁堡学派的思想渊源,以及爱丁堡学派对库恩的科学哲学的发展;二战后科学霸主地位的确立、“大科学”观念的形成是爱丁堡学派产生的文化背景。第二部分梳理爱丁堡学派的主要纲领。着重分析了其理论核心“强纲领”的因果性、公正性、对称性和反身性四条基本信念,以及爱丁堡学派后期的社会学有限主义。第叁部分指出爱丁堡学派的理论困境。首先指出其理论缺陷,包括“强纲领”的相对主义遭到批判,后期的社会学有限主义又陷入了极端相对主义的困境。第四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尽管爱丁堡学派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爱丁堡学派也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也有一定的贡献。旨在通过对爱丁堡学派的贡献与不足中,探讨中找到爱丁堡学派之后的发展道路。爱丁堡学派对科学知识的考察给我们研究科学知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通过介绍爱丁堡学派的主要纲领以及爱丁堡学派的理论困境,我们看到了爱丁堡学派对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的贡献:第一,强纲领为我们提出了研究科学知识的新方法和新方向;第二,强纲领给了我们一次解放思想的机会;第叁,强纲领让我们在研究科学知识的时候能够转化视角,强纲领促使人们对神圣的传统科学观念进行反思。爱丁堡学派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第一,他把科学知识降低到了信念的地位,否认了科学知识所具有的特殊性;第二,强纲领不能正确理解科学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第叁,强纲领对相对主义的坚持必然会走向主观主义、唯心主义。通5过对爱丁堡学派贡献与不足的分析,从而也能找到一条适合爱丁堡学派今后发展的道路。同时,促进了我们对科学知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科学知识本身,如果要对爱丁堡学派进行深刻而完整的理解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爱丁堡学派论文参考文献
[1].周正.爱丁堡学派相对主义表征及其遭遇的批判[D].安徽大学.2018
[2].李丹.爱丁堡学派的理论困境及其反思[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艾战胜.试论爱丁堡学派激进解读库恩科学社会学理论的进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4].艾战胜,刘建金.论爱丁堡学派强纲领的相对主义困境及其辩护[J].广东社会科学.2014
[5].艾战胜.爱丁堡学派解构默顿科学社会学何以可能?——基于科技管理实践及哲学观的变化[J].理论学刊.2014
[6].郭启贵.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叁个根本缺陷[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
[7].高璐,黄之栋.对话爱丁堡学派[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8].巴里.巴恩斯,黄之栋,方芗,高璐,朱容萱.卸下“爱丁堡学派”这张招牌吧!——巴里·巴恩斯访谈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9].艾战胜.论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构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0].艾战胜.科学社会学的流变:从默顿到爱丁堡学派[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