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烟粉虱论文-曹娜,赵小云,宋鲜梅,马百林,王新谱

型烟粉虱论文-曹娜,赵小云,宋鲜梅,马百林,王新谱

导读:本文包含了型烟粉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Q型烟粉虱,杀虫剂,复配,增效作用

型烟粉虱论文文献综述

曹娜,赵小云,宋鲜梅,马百林,王新谱[1](2019)在《阿维菌素与常用杀虫剂复配对Q型烟粉虱的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出对Q型烟粉虱具有增效作用的药剂复配组合。[方法]室内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阿维菌素与6种杀虫剂单剂对Q型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毒力及其复配后的增效作用,并通过大田试验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供试药剂中,阿维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对烟粉虱成虫和若虫均显示了较高毒力,LC50值分别为1.27、0.82 mg/L和1.15、0.68 mg/L。阿维菌素与吡虫啉、苦参碱、藜芦碱等3种药剂复配(有效成分1∶1)对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增效作用较强,共毒因子分别为125.60、152.11、104.53和125.65、106.99、114.83。最佳配比筛选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苦参碱、藜芦碱复配对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增效作用均以有效成分1∶4的比例最好,其共毒系数分别达到915.45、543.87、349.72和780.00、520.48、306.52,增效作用显着。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吡虫啉(1∶4)]的复配组合对烟粉虱成虫和若虫防治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效可分别可高达92.99%和90.36%;与主干药剂阿维菌素相比,防效分别提高3.86%~7.67%和6.59%~14.95%。[结论]阿维菌素与吡虫啉以有效成分1∶4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显着,是田间进行Q型烟粉虱成虫和若虫防治的最佳复配组合,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11期)

黄柯程,程功,李欧燕,李广泽[2](2019)在《吡丙醚对黄瓜B型烟粉虱卵的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评价吡丙醚(pyriproxyfen)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iotype B)卵的室内生物活性。采用叶片喷雾法,研究吡丙醚对黄瓜B型烟粉虱初产卵孵化的直接抑制活性与持效性、向上移动传导及薄层转移活性。吡丙醚对烟粉虱卵直接抑制效果好且持效期长达15 d以上,另外吡丙醚还具备一定的向上传导以及薄层转移活性。本试验结果为吡丙醚合理应用及烟粉虱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尹飞,张万里,吴瑞杰,冯夏,李振宇[3](2019)在《Q型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iotype Q)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探索有效的"推—拉"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控烟粉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Y型嗅觉仪和田间寄主选择性试验,测试Q型烟粉虱对5科16种寄主植物的嗜食性。【结果】Q型烟粉虱对十字花科芥蓝、白菜、包心菜和油菜的选择性差异不显着(P>0.05,下同),其中对芥蓝的选择性略强于对包心菜、白菜和油菜的选择性;对锦葵科棉花和扶桑的选择性差异不显着,其中对棉花的选择性略强于对扶桑的选择性;对豆科四季豆和荷兰豆的选择性差异不显着,其中对四季豆的选择性略强于对荷兰豆的选择性;在4种茄科植物番茄、辣椒、茄子和烟草中,Q型烟粉虱最喜好番茄,其次为茄子和辣椒,对烟草的嗜食性最低,且显着低于对番茄的嗜食性(P<0.05,下同);在4种葫芦科植物白瓜、冬瓜、青瓜和节瓜中,Q型烟粉虱偏嗜青瓜,其次为冬瓜和白瓜,对节瓜的嗜食性最低,且显着低于对青瓜的嗜食性。室内选择性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的各科代表植物中,Q型烟粉虱嗜食性排序为青瓜>四季豆>番茄>芥蓝>棉花。田间选性试验结果与室内Y型嗅觉仪试验结果一致。【结论】青瓜可作为引诱植物种植在主栽作物周边,以便于集中杀灭烟粉虱,减少Q型烟粉虱对主栽作物的危害。(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汪怡蓉,焦晓国,常晓丽,王超[4](2019)在《携带TYLCV的B型和Q型烟粉虱对非传毒寄主的选择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寄主范围广、适应性强,可通过直接取食、分泌蜜露和传播植物病毒危害蔬菜和园艺作物。目前,B型和Q型烟粉虱是国内发生的主要生物型,也是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主要媒介。TYLCV不仅影响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行为、生殖和寿命,而且影响其对传毒寄主的选择(卫静等,2015)。烟粉虱对适宜寄主的准确选择有利于其种(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茂海,刘丽玲,张金花,万方浩,李建平[5](2019)在《胡瓜新小绥螨对B型烟粉虱的控制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 Ouderman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控害潜能,在(26±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16L:8D条件下,研究了各螨态胡瓜新小绥螨对不同发育阶段烟粉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胡瓜新小绥螨幼螨期较短,不取食烟粉虱,其他不同螨态的胡瓜新小绥螨可捕食除4龄若虫和成虫以外的其他各虫态的烟粉虱,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胡瓜新小绥螨雌成螨对烟粉虱卵的日捕食量最大(8.5粒/雌),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日捕食量最小(2.1头/雌);雌成螨对烟粉虱卵具有较高的瞬间攻击率(0.038)和寻找效应(0.025)。研究表明,胡瓜新小绥螨对烟粉虱卵及低龄若虫的捕食能力较强,是烟粉虱发生初期的有效天敌。(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宋天雪,田丽霞,谢文,崔洪莹,向文胜[6](2019)在《Q型烟粉虱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取食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番茄植株后,其体内的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arylsulfatase B,ARSB)是否能够做出应答反应,基于Q型烟粉虱基因组数据克隆得到ARSB基因cDNA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ARSB基因在Q型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携带TYLCV前后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Q型烟粉虱ARSB基因的cDNA全长为1 731 bp,编码57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4.89 kD,具有ARSB的保守结构域。ARSB基因在Q型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卵期表达量最高,成虫期表达量最低;该基因在Q型烟粉虱头胸部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腹部;Q型烟粉虱获取TYLCV 72 h后其体内ARSB基因表达量显着提高。表明ARSB基因在Q型烟粉虱不同龄期、不同组织内存在差异表达,并可能参与Q型烟粉虱对TYLCV的响应和传毒过程。(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茂海,刘丽玲,张金花,万方浩,李建平[7](2018)在《胡瓜钝绥螨对“B”型烟粉虱的控制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属半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主要为害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及棉花等经济作物,是园林、花卉及农业生产上的最重要的世界性入侵害虫。烟粉虱是一个包含30个以上隐种的物种复合体,其中,Middle East-Asia Minor1(MEAM1)隐种("B"型烟粉虱)具有寄主范围广、存活能力强、产卵量大及携毒广等特(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入侵生物学大会——入侵生物与生态安全会议摘要》期刊2018-08-03)

陈德鑫,张安盛,毛晓红,黄广华,张兴伟[8](2018)在《Q型烟粉虱对不同白肋烟品种的选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对不同白肋烟品种的选择性差异,筛选出抗Q型烟粉虱的烟草品种或种质,在室内温度为(26±1)℃,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简称RH)为60%~80%,光―暗周期为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Q型烟粉虱对不同白肋烟品种的选择性以及不同白肋烟品种对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与烟草叶背茸毛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白肋烟品种对Q型烟粉虱成虫的选择性、产卵趋性及发育历期影响明显;烟草叶背茸毛密度与成虫数量显着相关,在生产上可以选育少毛的烟草品种增加对烟粉虱的抗性。Q型烟粉虱对鄂烟209的选择性强,说明鄂烟209抗虫性弱,而Q型烟粉虱对五峰1号的选择性弱,说明五峰1号的抗虫性强。(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王超[9](2018)在《番茄斑萎病毒对Q型烟粉虱适合度及取食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通过直接刺吸和传播双生病毒危害寄主植物。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一种植物病毒,烟粉虱虽不是其媒介,但可与其相互作用。TSWV可以调节Q型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停留与产卵选择,相较于未感染TSWV曼陀罗,Q型烟粉虱偏好选择感染TSWV的曼陀罗,即使降低Q型烟粉虱的适合度。本文利用RT-PCR和q-PCR技术测定Q型烟粉虱获取TSWV与TSWV在Q型烟粉虱体内保留动态,比较并分析感染和未感染TSWV的Q型烟粉虱的适合度;其后利用刺吸电位图谱技术(EPG)测定感染和未感染TSWV的Q型烟粉虱的取食行为差异,以期明确携带TSWV对其非媒介昆虫—Q型烟粉虱的适合度、取食行为和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Q型烟粉虱的获毒(TSWV)与持毒本研究采用q-PCR技术分析Q型烟粉虱体内的获毒动态,分别测量在感染TSWV的曼陀罗上取食4 h、8 h、12 h、24 h、48 h和72 h后的Q型烟粉虱体内病毒粒子的相对浓度。结果表明,取食8h后Q型烟粉虱体内病毒相对含量最低,取食48h后病毒相对含量最高。本文采用RT-PCR检测Q型烟粉虱保持和传递TSWV的能力。分别选取取食感染TSWV曼陀罗48h后,在健康棉花上饲养5 d、10d、15d和20d后的烟粉虱及其下一代成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 d、10 d、15 d和20 d的Q型烟粉虱成虫中均能检测到TSWV,但在其下一代成虫中无TSWV。(2)TSWV对Q型烟粉虱适合度的影响本研究对携带TSWV和未携带的Q型烟粉虱亲代及其后代的适合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携带TSWV显着降低Q型烟粉虱的寿命和生殖力。测定携带TSWV与未携带TSWV的Q型烟粉虱子代的存活率,雄虫体长,雌虫体长,发育历期,发现TSWV并未影响Q型烟粉虱上述生物学参数。(3)TSWV对Q型烟粉虱取食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分别记录比较了携带TSWV与未携带TSWV的Q型烟粉虱在非传毒寄主棉花上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携带TSWV的Q型烟粉虱在韧皮部分泌唾液的持续时间和次数分别是未携带病毒的Q烟粉虱的6.63倍与3.3倍,携带病毒的Q型烟粉虱在韧皮部吸取植物汁液的持续时间和次数是未携带的Q型烟粉虱的2.95倍与2.94倍。携带与未携带TSWV的Q型烟粉虱在非韧皮部刺探的持续时间和次数均没有显着差异。通过记录携带病毒的Q型烟粉虱与未携带病毒的Q型烟粉虱在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番茄苗上的取食表现,发现携带病毒的Q型烟粉虱在韧皮部分泌唾液的持续时间和次数分别是未携带病毒的Q型烟粉虱的3.37倍与2.5倍。携带病毒的Q型烟粉虱在韧皮部吸取汁液的次数也显着高于不携带病毒的Q型烟粉虱。携带病毒Q型烟粉虱在非韧皮部上刺探的时间也显着高于不携带病毒的Q型烟粉虱。相反,携带病毒Q型烟粉虱与不携带病毒Q型烟粉虱在韧皮部吸取汁液的时间以及在非韧皮部刺探的次数上都没有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8-04-25)

周鹏飞,张婧,张博文,胡琼波[10](2018)在《玫烟色棒束孢的遗传地理差异及对B型烟粉虱的致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地区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的遗传地理差异,探讨其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致病性。【方法】从广东、福建和青海地区土壤分离得到16株玫烟色棒束孢菌株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供试菌株ITS序列的相似性,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浸渍法测定供试菌株分生孢子对B型烟粉虱2龄若虫的生物活性。【结果】供试菌株与参考菌株(KX057373.1、KX057375.1)ITS序列的相似性高于97.7%;9株广东菌株与6株福建菌株的ITS序列没有地理差异;青海菌株If TS01与参考菌株KX057375.1的ITS序列几乎相同,且与福建菌株If FJ02、If FJ06及广东菌株If GD17的ITS序列高度相似。16株菌株均以孢子剂量10~7 mL~(-1)处理B型烟粉虱2龄若虫,处理后第10天若虫的病死率为47%~86%;其中,菌株If FJ06、If GD02和If TS01处理后的B型烟粉虱2龄若虫病死率达80%以上。【结论】不同地区的玫烟色棒束孢菌株ITS序列没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其对烟粉虱的致病力与ITS序列及地理分布没有关系。研究发现3株对烟粉虱致病力较高的菌株,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型烟粉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室内评价吡丙醚(pyriproxyfen)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iotype B)卵的室内生物活性。采用叶片喷雾法,研究吡丙醚对黄瓜B型烟粉虱初产卵孵化的直接抑制活性与持效性、向上移动传导及薄层转移活性。吡丙醚对烟粉虱卵直接抑制效果好且持效期长达15 d以上,另外吡丙醚还具备一定的向上传导以及薄层转移活性。本试验结果为吡丙醚合理应用及烟粉虱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烟粉虱论文参考文献

[1].曹娜,赵小云,宋鲜梅,马百林,王新谱.阿维菌素与常用杀虫剂复配对Q型烟粉虱的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J].农药.2019

[2].黄柯程,程功,李欧燕,李广泽.吡丙醚对黄瓜B型烟粉虱卵的生物活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尹飞,张万里,吴瑞杰,冯夏,李振宇.Q型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J].南方农业学报.2019

[4].汪怡蓉,焦晓国,常晓丽,王超.携带TYLCV的B型和Q型烟粉虱对非传毒寄主的选择差异[J].植物保护学报.2019

[5].李茂海,刘丽玲,张金花,万方浩,李建平.胡瓜新小绥螨对B型烟粉虱的控制能力[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6].宋天雪,田丽霞,谢文,崔洪莹,向文胜.Q型烟粉虱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9

[7].李茂海,刘丽玲,张金花,万方浩,李建平.胡瓜钝绥螨对“B”型烟粉虱的控制能力研究[C].第五届全国入侵生物学大会——入侵生物与生态安全会议摘要.2018

[8].陈德鑫,张安盛,毛晓红,黄广华,张兴伟.Q型烟粉虱对不同白肋烟品种的选择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8

[9].王超.番茄斑萎病毒对Q型烟粉虱适合度及取食行为的影响[D].湖北大学.2018

[10].周鹏飞,张婧,张博文,胡琼波.玫烟色棒束孢的遗传地理差异及对B型烟粉虱的致病性[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

标签:;  ;  ;  ;  

型烟粉虱论文-曹娜,赵小云,宋鲜梅,马百林,王新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