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脱壳冷榨浸出粕提取茶籽多糖的研究

油茶籽脱壳冷榨浸出粕提取茶籽多糖的研究

论文摘要

油茶系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湖南、江西等16个省(区)1100多个县市,全国油茶林面积约400hm2,占木本油料植物种植面积的80%以上。油茶果实是制取茶油的坚果,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及食用价值。我国年产油茶籽100余万吨,茶籽粕综合利用的研究由来已久。随着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多糖的价值逐渐被人们重视。充分利用我国油茶籽饼粕资源,深入研究油茶籽多糖,加快理论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向产业化,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油茶籽脱壳冷榨浸出粕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甲醇浸提法,分别设计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甲醇浸提法的最佳工艺,得到了茶籽粗多糖;对制得的茶籽多糖溶液脱蛋白和脱色,得到纯化的茶籽多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确定了苯酚-硫酸比色法的显色反应优化条件: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20min,测定波长490nm。由本方法测定所得平均加样收率为97.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3%。此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以作为实验室测定油茶籽多糖含量的分析方法。(2)本论文采用甲醇浸提法提取油茶籽多糖,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在多糖提取的工艺研究中,以甲醇-水溶液为浸提溶液,通过研究甲醇料液比、溶剂浓度、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四个影响因素,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W/V);溶剂浓度8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h。此时油茶籽粗多糖的提取率为3.92%。(3)分别采用Sevage法、TCA(三氯乙酸)法、HCl法对油茶籽多糖溶液脱蛋白,对油茶籽粗多糖的脱蛋白效果进行了研究。其中Sevage法多糖损失率为37.3%、蛋白去除率为83.7%;TCA法多糖损失率为18.9%、蛋白去除率为74.3%;而HCl法多糖损失率为16.6%,去除率为52.1%;最终选择TCA法为本研究油茶籽多糖脱蛋白的主要方法。(4)采用活性炭、过氧化氢和壳聚糖对油茶籽多糖的脱色效果进行了试验,综合比较选择活性炭为油茶籽多糖脱色剂,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得出在PH值为6.0,活性炭添加量2%,反应时间50min,温度60℃时多糖脱色率达到68.5%,多糖保留率达到78.3%。(5)对油茶籽多糖进行了抗氧化能力测定,证实了油茶籽多糖对·OH和O2-·均具有清除作用,而且与多糖的浓度成正相关性。使用邻苯三酚法测定,当多糖浓度达2%时,·OH的清除率达到83.7%;Fenton氧化法测得,当多糖浓度为1%时,对O2-·清除率达到49.1%。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油茶籽粕特性及开发利用现状
  • 1.1.1 油茶籽粕的特性及应用
  • 1.1.2 多糖的组成
  • 1.2 植物多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植物多糖的制备工艺研究
  • 1.2.2 油茶多糖的功能性研究
  • 1.2.3 油茶多糖的纯化研究
  • 1.2.4 油茶多糖的抗氧化研究
  • 1.2.5 油茶多糖的开发应用前景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的研究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原料与主要试剂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油茶籽多糖标准溶液的配制
  • 2.2.2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
  • 2.2.3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4 换算因子
  • 2.2.5 测定方法
  • 2.2.6 样品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 2.2.7 显色条件的优化研究
  • 2.2.8 精密度试验
  • 2.2.9 稳定性试验
  • 2.2.10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显色条件的优化研究
  • 2.3.2 精密度试验
  • 2.3.3 稳定性试验
  • 2.3.4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油茶籽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原料与主要试剂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1.3 测定方法
  • 3.2 试验方法
  • 3.2.1 油茶籽粗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 3.2.2 多糖提取的单因素实验
  • 3.2.3 正交实验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油茶籽中各成分含量
  • 3.3.2 多糖提取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 3.3.3 正交实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油茶籽多糖的纯化工艺研究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原料与主要试剂
  •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2 试验方法
  • 4.2.1 多糖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法)
  • 4.2.2 不同方法对粗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
  • 4.2.3 油茶籽多糖脱色研究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不同方法对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
  • 4.3.2 各种脱色剂脱色效果的研究
  • 4.3.3 粒状活性炭脱色单因素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油茶籽多糖抗氧化性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原料与主要试剂
  • 5.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5.2 实验方法
  • 5.2.1 油茶籽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的测定
  • 5.2.2 油茶籽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测定
  • 5.3 实验结果
  • 5.3.1 油茶籽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
  • 5.3.2 油茶籽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作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霉变油茶籽对压榨油茶籽油的影响研究[J]. 中国油脂 2019(03)
    • [2].油茶籽粕反刍动物饲料化利用价值初探[J]. 中国粮油学报 2017(10)
    • [3].油茶籽综合利用分析[J]. 绿色中国 2017(22)
    • [4].储藏期油茶籽霉菌多样性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 2018(09)
    • [5].油茶籽粕豆酱的研制及成分分析[J]. 中国调味品 2017(06)
    • [6].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多肽制备的工艺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6(02)
    • [7].油茶籽粕的综合利用[J]. 粮食与油脂 2016(01)
    • [8].油茶籽多糖液体对油脂过氧化值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25)
    • [9].油茶籽粕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饲料研究 2015(10)
    • [10].规模发展油茶籽要慎之又慎[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3(11)
    • [11].油茶籽壳的化学成分分析与扫描电镜观察[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12].油茶籽粕加工利用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23)
    • [13].碾压式油茶籽脱壳装置设计及仿真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19(12)
    • [14].蒸汽爆破辅助提取油茶籽蛋白及其功能性质分析[J]. 中国油脂 2019(09)
    • [15].不同品质油茶籽压榨制油工艺的对比研究[J]. 中国油脂 2018(03)
    • [16].岑溪软枝油茶籽成熟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和萌发能力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17(07)
    • [17].油茶籽废渣热解特性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5(12)
    • [18].那年学捡油茶籽[J]. 老友 2020(10)
    • [19].油茶籽的采收和综合利用[J]. 致富天地 2011(10)
    • [20].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茶籽粕中蛋白的工艺研究[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4(04)
    • [21].应用油茶籽壳栽培香菇的研究[J]. 食药用菌 2013(02)
    • [22].油茶籽粕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2(03)
    • [23].油茶籽粕微生物发酵研究进展[J]. 中国油脂 2012(07)
    • [24].油茶籽高效加工利用技术[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2(11)
    • [25].油茶籽壳栽培香菇的应用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2(06)
    • [26].酶法水解油茶籽粕制备油茶籽多肽的研究[J]. 中国油脂 2011(04)
    • [27].油茶籽粕蛋白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 2010(08)
    • [28].油茶籽储藏过程中品质因子的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4)
    • [29].油茶籽油加工安全关键工艺控制技术研究[J]. 中国油脂 2015(12)
    • [30].油茶籽粕微生物发酵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07)

    标签:;  ;  ;  

    油茶籽脱壳冷榨浸出粕提取茶籽多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