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旱QTL区域的连锁不平衡结构

水稻抗旱QTL区域的连锁不平衡结构

论文摘要

本文选取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籼稻品种和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稻抗旱QTL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连锁不平衡结构,探讨采用关联分析发掘水稻抗旱基因的可行性,主要结果如下:1.选取来自国内外籼稻品种42份,粳稻品种28份为实验材料,测序获得分布在水稻6条染色体上的6个QTL区域内98个位点总长为46895bp的DNA序列,采用DNASP软件分析发现了455个SNPs,其中转换306个,颠换149个,转换与颠换的比值约为2.05:1,与理论值2:1相当。籼稻中有371个SNPs, SNP频率(θw)为1.84×10-3,π值为1.74×10-3;粳稻中有271个SNPs, SNP频率(θw)为1.49×10-3,π值为0.76×10-3。籼稻和粳稻中都存在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籼稻大于粳稻。6个QTL区域之间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频率存在较大差异:在籼稻中,QTL QRT10区域最高(θw=2.31×10-3), QTL QRfp12区域的SNPs频率最低(θw=1.15×10-3),相差达两倍。在粳稻中,OA8.1区域上最高(θw=2.70×10-3),QRfp12区域SNPs频率最低(θw=0.48×10-3),相差五倍多。2.对比籼粳群体的次等位基因频率发现,籼稻和粳稻群体中分布最多的均为次等位基因频率小于等于10%的稀有SNPs位点。粳稻表现得更为明显,在271个SNPs位点中有121个是频率小于等于10%的稀有SNPs位点,占总数的44.6%;而籼稻中,在371个SNPs位点中有131个是频率小于等于10%的稀有SNPs位点,占总数的35.3%。而且在不同的QTL区域,稀有SNPs数目相差较大,籼稻在QTL qDT-5区域稀有SNPs所占的比例最大,为81.1%,在QRfp12区域所占比例最小,仅为6.3%;粳稻在QRT10区域稀有SNPs所占的比例达100%,而在OA8.1区域仅占24.1%。3.籼粳群体在6个水稻抗旱QTL区域呈现出不同的连锁不平衡结构,粳稻群体LD衰减距离为500-1500kb以上,籼稻群体LD衰减距离为500-1500kb。粳稻连锁不平衡强度R2平均值为0.2957,籼稻R2平均值为0.2473,粳稻的连锁不平衡强度大于籼稻。籼稻R2平均值在QTL PRL11.1最小,为0.0840,在QTL qCC-1最大,为0.3535;粳稻R2平均值在QTL PRL11.1最小,为0.1334,在QTL qDT-5最大,为0.4389,说明同一群体在不同染色体上QTL区域连锁不平衡强度差异较大。4.基于SNP单倍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籼稻和粳稻明显地聚为两大独立类群,但是无论是在籼稻还是粳稻中,水稻和旱稻的区别并不明显,互相混杂。表明籼稻和粳稻的群体差异高于水稻和旱稻的差异。5.对抗旱性与SNP/单倍型进行关联分析,发现QTL qCC-1、qDT-5、OA8.1和PRL11.1都与抗旱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与抗旱性关联性最强的标记位于11号染色体上PRL11.1 QTL,关联分析与QTL定位结果吻合的比率高达67%,说明用关联分析方法发掘抗旱基因是可能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水稻抗旱性及其机理
  • 1.1.1 避旱性
  • 1.1.2 耐旱性
  • 1.1.3 逃旱性
  • 1.1.4 复原抗旱性
  • 1.2 水稻抗旱QTL
  • 1.2.1 水稻抗旱性的遗传学研究
  • 1.2.2 QTL定位的原理和方法
  • 1.2.3 抗旱QTL定位步骤
  • 1.2.4 水稻抗旱性QTL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水稻抗旱性研究进展
  • 1.3.1 水稻抗旱育种
  • 1.3.2 水稻抗旱基因的克隆
  • 1.4 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
  • 1.5 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
  • 1.6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 1.7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基因组DNA提取
  • 2.3 QTL的选择和引物设计
  • 2.4 PCR扩增和产物序列测定
  • 2.5 统计分析
  • 2.5.1 SNIPs频率分析
  • 2.5.2 连锁不平衡(LD)分析
  • 2.5.3 聚类分析
  • 2.5.4 关联分析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水稻抗旱QTL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 3.1.1 单核苷酸多态性频率
  • 3.1.2 次等位基因频率
  • 3.2 水稻抗旱QTL区域的连锁不平衡
  • 3.2.1 LD衰退图
  • 2的平均值及重组率'>3.2.2 R2的平均值及重组率
  • 3.3 聚类分析
  • 3.4 关联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 4.2 连锁不平衡结构分析
  • 4.3 连锁不平衡与关联分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麦品种扬麦16赤霉病抗扩展QTL定位及分析[J]. 作物学报 2020(02)
    • [2].黄瓜单性结实性状遗传与QTL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1)
    • [3].水稻闭颖授粉QTL的初步定位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4)
    • [4].甘蓝型油菜对盐胁迫的响应及耐盐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04)
    • [5].亚麻QTL定位的研究进展[J]. 中国麻业科学 2020(04)
    • [6].控制水稻中胚轴伸长的QTL定位[J]. 中国稻米 2019(06)
    • [7].粳稻柱头外露率QTL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01)
    • [8].供氮和不供氮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1)
    • [9].玉米出籽率的QTL定位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04)
    • [10].东乡野生稻芒长的QTL定位[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7)
    • [11].QTL技术在水稻耐盐育种上的应用[J]. 农家参谋 2017(10)
    • [12].绒山羊QTL的研究进展[J]. 当代畜牧 2017(15)
    • [13].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相关QTL在两个群体中的验证[J]. 海洋通报 2017(05)
    • [14].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抽穗期QTL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 2015(06)
    • [15].黄瓜单性结实性状的QTL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1)
    • [16].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06)
    • [17].利用Solanum pennellii LA0716渐渗系群体初步定位番茄果实硬度QTL[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2)
    • [18].水稻次级群体QTL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2)
    • [19].猪乳头数性状QTL研究进展[J]. 家畜生态学报 2013(11)
    • [20].胡麻株高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功能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06)
    • [21].水稻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QTL定位[J]. 核农学报 2020(09)
    • [22].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3].玉米尾孢灰斑病抗性QTL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20(09)
    • [24].水稻种子休眠的QTL定位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论文 2016(24)
    • [25].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性状的QTL定位[J]. 新疆农业科学 2017(08)
    • [26].高粱子粒单宁含量和颜色QTL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5)
    • [27].马氏珠母贝两个与生长性状相关QTL的验证[J]. 海洋科学 2015(11)
    • [28].小麦耐热性状鉴定及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21)
    • [29].东乡野生稻的粒形相关QTL分析[J]. 杂交水稻 2014(06)
    • [30].半滑舌鳎性别决定的QTL互作研究[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01)

    标签:;  ;  ;  ;  ;  

    水稻抗旱QTL区域的连锁不平衡结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