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电特性论文-雷衡东

血液电特性论文-雷衡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液电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液,介电常数,电导率,血流变特性

血液电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雷衡东[1](2014)在《血液流变学特性与介电特性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液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恶疾之一。目前,大多数血液检测方法都为侵入式或者体外检测,不仅对人体存在伤害,还难以准确地检测血液性质。血液疾病的发生一般伴随着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进而影响血液整体的介电特性。因此,研究血液流变特性与介电特性的关系有助于使用电磁学方法对血液的状态进行非侵入式检测,为诊断某些血液疾病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血液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与血流变特性的关系展开研究。首先,基于经典的血液叁元件模型,介绍了血液介电特性的相关理论。通过对阻抗法、电桥法等介电特性测量方法的比较,选取二电极法和四电极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血液介电特性展开测量。介绍了血液流变学的相关理论,重点探索了血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性等因素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总结了血液流变特性的测量指标及方法。其次,基于血液的Maxwell-Frick方程,详细推导了动态血液电导率与血流变特性的理论模型。进一步对血液介电常数和血流变特性的关系展开研究,初步建立了介电常数与粘度、血细胞压积等参数的关系。同时介绍了动态血液介电特性与血流变特性的同时测量装置,为实时研究两者关系奠定基础。最后,基于兔高血脂模型,在10k Hz-100MHz频段内对血液介电特性进行了实际测量。实验对不同浓度Na Cl溶液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进行了测量,通过与Na Cl溶液介电特性的理论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测量了不同血流变条件下血液的介电特性,并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证明血流变特性与介电特性强相关。(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11-01)

沈斌,梁艳秋,高炜淇,尤楚,洪梦琪[2](2013)在《贫血症小鼠血液介电特性的实验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0.1~100MHz频率范围,使用交流电阻抗方法测量小鼠血液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通过Cole-Cole方程的数值计算和曲线拟合的残差分析,观察苯肼性贫血症小鼠血液介电谱Cole-Cole参数的改变。结果表明,苯肼引起小鼠红细胞比容(Hct)明显降低;血液介电常数(ε)谱线向低介电绝缘区移动,血液介电性降低;血液电导率(κ)谱线向高导电区移动,血液导电性增加;第二特征频率降低;苯肼致血液介电谱Cole-Cole参数的改变皆具有剂量依存性。(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宫宇,陈林,沈斌,马青[3](2012)在《电阻抗谱评价模拟失重对大鼠血液电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频率为104~108 Hz范围,采用Agilent 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大鼠血液交流阻抗,通过电阻抗谱、Bode图、Nyquist图和Nichols图的数据分析,观察60d模拟失重(SWL)对大鼠血液电阻抗频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鼠血液电阻抗降低,主要表现在复阻抗实部(Z′0和Z′∞)、电阻抗幅模值(|Z*|0和|Z*|∞)、阻抗驰豫幅度(ΔZ′、Δ|Z*|)和低频阻抗幅模值对数(Log|Z*|0)较对照(CON)组均降低;(2)大鼠血液电阻抗谱的特征频率和相位角增加,主要表现在特征频率(fC1、fC2)和相位角[θP(degree)、θP(radian)]较CON组增加。提示模拟失重引起血液电阻率降低,导电性能增加。(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2年04期)

张蕊,田华,黄华[4](2008)在《血液电特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液组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血液的电特性,电特性的参数主要是电导率和介电常数。本文从红细胞流变性、血液结构,以及抗凝剂、存储时间和频率等环境因素方面,对血液的电学特性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08年06期)

卢宗武[5](2007)在《基于脉搏波阻抗谱的血液电特性无创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阻抗谱法血液成分无创检测方法通过在体无创测量血液在不同频率下的电阻抗特性,利用不同成分与血液电特性关系检测其浓度变化,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电阻抗谱测量时,电极与人体皮肤接触介面、电极类型、测量部位等实验条件和人体皮肤状况、血管分布、血流状况、体温等个体差异因素影响严重,测量精度难以提高。本论文提出了“脉搏波阻抗谱”的概念,可以基本上消除测量条件和被测对象个体差异对人体阻抗测量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脉搏波阻抗谱的血液电特性无创检测方法,为最终实现电阻抗法血液成分无创检测打下了基础,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阻抗血流图技术原理基础上,根据人体单支血管与周围组织并联模型,提出了脉搏波阻抗谱的概念,理论推导了人体阻抗谱和脉搏波阻抗谱与血液电特性参数的关系,分析了脉搏波阻抗谱消除阻抗测量中个体差异影响的原理。研究了人体阻抗测量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了基于正交解调的脉搏阻抗谱测量方法,研究了脉搏波阻抗谱测量系统中各电路模块设计要求和实现方案,构建了实验测量系统并进行了测量精度初步测试,实现了在较宽频率范围内对人体复阻抗谱和脉搏波阻抗谱的高精度测量分析了脉搏波信号的特征和影响脉搏波检测精度的影响因素;以傅立叶变换理论为基础,研究了脉搏波阻抗谱频域提取的方法和脉搏波数据段的截取长度对检测精度的影响;研究了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的阻抗脉搏波信号中奇异点剔除方法。根据人体解剖学特点,建立了手臂并联电阻抗模型和耳垂串连电阻抗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内电流和电压分布进行了计算。对实验对象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实验对象的手臂和耳垂部位的基础阻抗谱和脉搏波阻抗谱。有限元计算和实验结果证明,两个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人体手臂和耳垂的电阻抗特性。同时也表明,由于手臂各组织电阻抗的并联,测量段的脉搏波阻抗谱不能完全消除基础阻抗的影响,在此部位进行实现血液电阻抗特性的无创检测是困难的。而耳垂脉搏波阻抗谱几乎完全消除了个体差异的影响,能够实现血液电特性的无创检测。(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6-01)

王慧艳,任超世[6](1997)在《多频率阻抗法研究血液电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血液的阻抗-频率特性和典型的叁元件血液模型,介绍了一种研究血液电特性的新方法多频率阻抗法。并对用生理盐水置换了血浆的血液和经戊二醛磷酸缓冲液处理后,红细胞硬化的血液的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采用的血浆电阻R0,红细胞内液电阻R1和细胞膜电容C参数等能高灵敏地反映血浆、红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等的状态及性能变化,可为全面评价血液特性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王慧艳,任超世[7](1994)在《一种研究血液电特性的新方法─—多频率阻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描述了一种研究血液电特性的新方法及其用于血液电特性研究的初步结果。建立了血液的物理模型,结合血液的典型叁元件等效电路,并依据血液的频率特性,采用叁个不同频率的恒定电流,同时加于被测血样,测量相应的阻抗值,然后由电路方程解出血浆电阻R_0、红细胞内液电阻R_1和细胞膜电容C等参数。作为多频率阻抗法的一种实际应用,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新的电测红细胞压积Hct的计算公式,并对用生理盐水置换了血浆的血液和经二醛磷酸缓冲液处理后,红细胞硬化的血液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参数R_0、R_1和C等,能有效地反映血浆、红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等的状态及性能变化,能更全面反映血液特性。(本文来源于《山东生物医学工程》期刊1994年02期)

王慧艳,任超世[8](1991)在《血液的电特性和电测红细胞压积》一文中研究指出构成血液的红细胞和血浆有不同的电特性,血液电阻率是血浆电阻率、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形状的函数。本文综述了血浆电阻率、红细胞变形、红细胞取向、红细胞轴向聚集、红细胞压积、测量频率对血液电阻率的影响,并讨论了血液电阻率在电测红细胞压积中的应用问题。(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期刊1991年02期)

陈文霞[9](1978)在《流动血液的电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中,血液的电特性是有实用意义的,因为血液的阻抗比其它机体组织都低。流动血液的阻抗率的变化主要有叁个因子:红细胞定向、红细胞的变形和轴向集中,这些现象是同时发生的。在圆管内流动的血液不是所有的红细胞都定向流动,由于受到流体阻力,使红细胞发生旋转,其旋转速度因红细胞方向不同而有差异,故血液阻抗率是随血流变化而改变。如受流体运动的影响为零时,这种旋转速(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期刊1978年01期)

血液电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0.1~100MHz频率范围,使用交流电阻抗方法测量小鼠血液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通过Cole-Cole方程的数值计算和曲线拟合的残差分析,观察苯肼性贫血症小鼠血液介电谱Cole-Cole参数的改变。结果表明,苯肼引起小鼠红细胞比容(Hct)明显降低;血液介电常数(ε)谱线向低介电绝缘区移动,血液介电性降低;血液电导率(κ)谱线向高导电区移动,血液导电性增加;第二特征频率降低;苯肼致血液介电谱Cole-Cole参数的改变皆具有剂量依存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液电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雷衡东.血液流变学特性与介电特性关系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

[2].沈斌,梁艳秋,高炜淇,尤楚,洪梦琪.贫血症小鼠血液介电特性的实验研究与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3

[3].宫宇,陈林,沈斌,马青.电阻抗谱评价模拟失重对大鼠血液电特性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2

[4].张蕊,田华,黄华.血液电特性的研究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

[5].卢宗武.基于脉搏波阻抗谱的血液电特性无创检测[D].天津大学.2007

[6].王慧艳,任超世.多频率阻抗法研究血液电特性[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7

[7].王慧艳,任超世.一种研究血液电特性的新方法─—多频率阻抗法[J].山东生物医学工程.1994

[8].王慧艳,任超世.血液的电特性和电测红细胞压积[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1

[9].陈文霞.流动血液的电特性[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78

标签:;  ;  ;  ;  

血液电特性论文-雷衡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