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产业同构研究

长三角产业同构研究

论文摘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产业、城镇、财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已经形成扎实的基础,呈现出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同时,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产业蓬勃发展。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集团化蓬勃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温家宝总理2007年也指出今后长三角要抓好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今在经济理论界、各级政府都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取得了共识。但在如何实现经济一体化方面还存在较多不同的声音,其中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问题就是一个焦点。很多研究都指出,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得出该结论的主要证据是经过计算得出的居高不下的省际产业相似系数和城市产业相似系数等指标。产业同构一方面拉动了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繁荣,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如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等,人们对这些负面效应深感担忧。产业同构最终会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会产生许多障碍,成为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长三角的产业同构问题显得十分紧迫,对长三角区域产业同构现象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帮助正确认识产业同构问题,避免和消除负面效应,使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布局合理、正常发展,让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本文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出发,对长三角两省一市的统计数据进行了相似系数、制造业专业化系数的测算,并重点分析了工业行业,总结出目前长三角产业同构原因和现状,并分析了制造业内部的差异性。产业结构的发展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上海、江苏、浙江又相互比邻,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比较高也并非反常。同时,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内部也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在领先行业的差异、行业集中度差异、产业层次差异等方面。根据长三角的产业结构特征,本文提出了长三角产业整合的思路:根据各个城市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构建垂直与水平分工的产业布局;根据区内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的格局;以产品、资产为联系纽带,把组建超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区域内产业整合的重要手段;加快钢铁、汽车、石化行业内的跨地区企业重组;通过市场来推动电子通讯、现代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技术构成的行业的企业兼并活动,提高行业集中度。产业整合的重点则包括:根据各城市的资源禀赋特征和比较优势,深化产业分工;通过改造和重组,提高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挥科研教育资源集聚优势,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发展。综上所述,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产业同构的研究,希望帮助长三角区域避免和克服产业同构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进一步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对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 1.3 数据来源
  • 1.4 主要观点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 2.1.1 配第-克拉克定律
  • 2.1.2 库茨涅兹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 2.1.3 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
  • 2.1.4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 2.2 区域分工理论
  • 2.2.1 区域分工理论概述
  • 2.2.2 现有区域分工理论的局限性
  • 2.2.3 区域分工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关系
  • 2.3 国内外有关产业结构趋同理论研究综述
  • 2.4 长三角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
  • 2.4.1 产业同构现象的现状与问题
  • 2.4.2 产业同构的成因研究
  • 2.4.3 产业同构的影响研究
  • 2.4.4 产业同构的对策措施
  • 3 长三角产业同构的实证研究
  • 3.1 长三角概况的介绍
  • 3.1.1 长三角区域范围
  • 3.1.2 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概览
  • 3.1.3 长三角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 3.1.4 长三角两省一市的最新经济状况
  • 3.2 长三角产业同构问题的认识
  • 3.3 长三角产业结构演进态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 3.3.1 长三角产业结构演进态势分析
  • 3.3.2 长三角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
  • 3.4 长三角产业的差异性分析
  • 3.5 长三角产业分工趋势分析
  • 3.6 长三角产业分工基础与集群现象分析
  • 4 长三角产业整合的思路与对策
  • 4.1 长三角产业整合的战略地位
  • 4.2 长三角产业整合的思路
  • 4.2.1 处理好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 4.2.2 以一正两副三中心融入世界制造业体系
  • 4.2.3 垂直与水平分工相结合
  • 4.2.4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结合
  • 4.2.5 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 4.3 长三角产业整合的对策
  • 4.3.1 以产品资产为纽带组建超大型企业集团
  • 4.3.2 加快钢铁汽车石化行业的跨地区重组
  • 4.3.3 提高通讯医药精细化工行业集中度
  • 4.3.4 提高上海的辐射程度
  • 4.3.5 完善产业整合协调机制
  • 4.3.6 构筑统一的要素市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测度与提升路径[J]. 区域经济评论 2020(03)
    • [2].长江三角洲三省一市新零售聚集特征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20(07)
    • [3].“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15)
    • [4].清代以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社会保障研究[J]. 黑龙江史志 2015(07)
    • [5].长江三角洲地区矿山地质特征及施工工艺特性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22)
    • [6].长江三角洲初冬一次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11)
    • [7].生产性服务业与雾霾天气相关性研究——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数据的实证分析[J].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 [8].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驱动机理[J]. 地理研究 2015(03)
    • [9].怎样做好地理微课——以“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的设计为例[J]. 地理教育 2015(01)
    • [10].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 [11].重在持续,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这七年[J]. 领导决策信息 2010(24)
    • [12].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 财务与金融 2010(05)
    • [13].从极化区的功能探讨长江三角洲的扩展范围[J]. 地理学报 2009(02)
    • [14].“长江三角洲”栏目征稿通知[J]. 华东经济管理 2009(07)
    • [15].社会与法律的契合——也谈长江三角洲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2)
    • [16].略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J]. 华东经济管理 2008(03)
    • [17].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分布演化与偏移增长[J]. 地理科学 2008(02)
    • [18].长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 [19].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J]. 城市规划通讯 2008(19)
    • [20].“一带一路”倡议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对非贸易的进展与展望[J].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9)
    • [21].试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三足陶器的起源——以河姆渡遗址三足陶器为例[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05)
    • [22].长江三角洲文化市场一体化水平研究[J]. 文化产业研究 2008(00)
    • [23].长江三角洲夏季降水异常及气候成因[J]. 气象科学 2009(03)
    • [24].“长江三角洲”栏目征稿通知[J]. 乡镇经济 2009(06)
    • [25].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11)
    • [26].工业化、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的实证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12)
    • [27].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能源供应安全的思考[J]. 上海电力 2008(05)
    • [28].基于空间变差函数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演变——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 [29].201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及形势分析[J]. 水运管理 2015(04)
    • [30].江西省临川一中2019届高三月考作文评析[J]. 高中生之友 2020(03)

    标签:;  ;  ;  

    长三角产业同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