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重庆40112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5例于2016年06月至2017年06月进入本院的病例,血常规专项检查中,以采血技术的差异予以分组,甲组46例施予静脉采血技术,乙组45例施予动脉采血技术,丙组施予44例末梢采血技术,对比WBC值、PLT值、RBC值、Hb值等指标。结果:甲组46例采血对象、乙组45例采血对象的WBC值、PLT值、RBC值、Hb值以及MCV值测定结果无显著性,(P>0.05),而丙组44例采血对象各血常规临床指标的测定结果与甲组及乙组比较,(P<0.05)。结论:对血常规检验患者实施不同的采取方法得到的检验结果也会不同,末梢采血方法的稳定性低于静脉采血的稳定性,所以说静脉采血更加准确,值得推广。

【关键词】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015-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effectofdifferentbloodsamplingmethodsinbloodroutinetest.Methods135caseswereenrolledinthehospitalfromAugust2008toJune2017,andthebloodsampleswerecollected.Thepatientswerepidedintofourgroups:groupA(n=46)andgroupA(n=45)Tothearterialbloodcollectiontechnique,groupCwasgiven44casesofperipheralbloodcollectiontechnique,andtheWBCvalue,PLTvalue,RBCvalueandHbvaluewerecompared.Results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WBCvalue,PLTvalue,RBCvalue,HbvalueandMCVvaluebetweengroupA(n=46)andgroupB(n=45),andgroupB(n=44)TheresultsofbloodroutineclinicalindicatorswerecomparedwiththoseofgroupAandgroupB(P<0.05).ConclusionTheresultsofdifferentmethodsofbloodtestweredifferent,andthestabilityofperipheralbloodcollectionmethodwaslowerthanthatofveinbloodsampling.Therefore,itwasworthwhiletomakethebloodcollectionmoreaccurateandworthyofpromotion.

【Keywords】Differentbloodcollectionmethods;Routinebloodtest;Clinicalvalue

血常规专业检验工作中,采血方法类型多样,其中以末梢采血、静脉采血以及动脉采血最为多见,当采血方法存在差异时,检验结果往往各不相同。鉴于此,为了解适合患者、能明确其血液指标的最佳采血技术,本次选取135例于2015年08月至2017年06月进入本院的病例,均施予血常规专项检查,旨在完善其采血技术,进而提升血常规专业检验工作整体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135例于2015年08月至2017年06月进入本院的病例,血常规专项检查中,以采血技术的差异予以分组。甲组共46例,20岁~60岁,均值(40.12±6.10)岁;26例(男;56.52%)/20例(女;43.48%),施予静脉采血技术。乙组共45例,19岁~61岁,均值(41.37±6.29)岁;25例(男;55.56%)/20例(女;44.44%),施予动脉采血技术。丙组共44例,19岁~63岁,均值(42.00±6.12)岁;25例(男;56.82%)/19例(女;43.18%),施予末梢采血技术。三组采血对象临床信息研究值无显著性,(P>0.05)[1]。

1.2采血方法

所选对象均于晨起后展开采血工作,且确保为空腹状态,采用迈瑞BC_2800型号的血常规机器对两组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检验,患者在采血前应该禁止饮食八小时以上,当采血当日上午完成抽血。采血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各组患者的采血方式进行抽血操作。抽血完成后将所有患者的血样封存于试管内,按照患者的个人信息做好编号处理,最后将血液样本送至医院化验科进行血液检验,同时还要避免在运送过程中出现血液样本遗失和污染。质控完成后,依照仪器对应的操作规范对血样实施检测,其中静脉血通过全血样品模式实施检测,而末梢血则采用预稀释样品模式实施检测。所有血样均需确保在0.5h至4h内检测完。

具体采血方法:(1)甲组46例施予静脉采血技术。定位机体肘静脉系统,以真空采血技术展开采血工作,其流程是:①定位抽血点后,予以充分消毒;②将针头妥善置入机体静脉内,另一侧则直接连接采血管;③完成采血工作后,需将针头缓慢拔除,并以专用棉球妥善按压,约3min~5min即可。(2)乙组45例施予动脉采血技术。定位机体挠动脉系统,设作采血点,具体采血流程是:①以1/500为比例标准,配置肝素以及生理盐水的混合液;②以注射器抽取混合液,且在抽取流程予以反复推动;③注满后,将液体缓慢排除,并对机体抽血点充分消毒;④进针角度控制为45度,确保针尖进入至机体动脉组织后,即可予以抽血;⑤完成采血工作后,需将针头缓慢拔除,并以专用棉球妥善按压,并对注射器展开封闭操作[2]。(3)丙组44例施予末梢采血技术。定位采血对象右手的中指部位后,设作采血点,具体采血流程是:①对机体中指的指腹进行按摩,确保其维持充血状态;②以酒精棉球展开消毒工作,并以三棱针对采血对象中指指腹进行刺破,并保证操作速度的迅速性;③挤压刺破部位,收集血样即可。

1.3观察指标

(1)对三组采血对象施予不同采血技术后,对其血常规临床指标做专业统计,具体有WBC值(白细胞值)、PLT值(血小板值)、RBC值(红细胞值)、Hb值(血红蛋白值)以及MCV值(红细胞平均体积)。(2)采血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进行评价,7~10分为重度疼痛,3~6分为中度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分值越高,疼痛度越高[3]。

1.4数据分析

综合统计103例入选病例情况,将调查结果录入至专用Excel表内,以SPSS22.0型软件对所有数据资料展开统计,同时以(n,%)表示,如若临床差异表现出显著性,(P<0.05)。

2.结果

2.1血常规指标

对三组采血对象施予不同采血技术后,其血常规专业测定结果见表。

由上,以不同技术施予血常规专业检查后,甲组46例采血对象、乙组45例采血对象的WBC值、PLT值、RBC值、Hb值以及MCV值测定结果无显著性,(P>0.05),而丙组44例采血对象各血常规临床指标的测定结果与甲组及乙组比较,(P<0.05)[4]。

2.2疼痛程度

甲组、乙组、丙组疼痛程度分别为(1.26±0.58)分、(2.97±0.66)分、(2.86±0.64)分,甲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乙组、丙组疼痛程度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乙组、丙组疼痛程度对比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作为临床检验工作中专业项目,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等指标含量可以揭示人体自身是否存在疾病,可以分析体检人员病因,为治疗和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5]。血常规检验工作不仅发生频率高,而且适用范围广,是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判断其造血功能是否存在异常、血小板生理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是否患有贫血以及是否出现感染的重要手段。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等指标含量可以揭示患者自身是否存在疾病,可以分析患者病因,为患者的治疗和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血常规检验主要是采集患者血液样本后分析患者血液样本中各项指标的含量,其中血常规检验按照采集方法不同可以分为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等等[6]。人体血液成分组成要素囊括细胞物质、体液成分等,且有末梢血液、静脉血液以及动脉血液之分,当采集方位存在差异时,血样测定结果往往各不相同。经查阅有关资料显示,采集血常规检验部位的不同、样品的方式不同,其检测出的结果也有所差异。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采血其采血的部位存在特殊性,其血样成分主要包括动静脉血、细胞内液、毛细血管血以及组织间液等等,此外,由于末梢血具有相对较慢的流通速度,外加血小板可于穿刺部位附着,因而极易形成血块,最终影响到血液检验的有效性[7]。值得注意的是,为使血液充足性得到保持,需不断对患者指尖进行按压,此举可导致更多的血小板聚集,同样可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带来影响。与末梢血不同,静脉血的成分较为稳定,受人为因素影响极低,可重复检测结果,因此检验出的结果更为准确。

本次以不同技术施予血常规专业检查后,观察WBC值、PLT值、RBC值、Hb值以及MCV值测定结果,发现甲组及乙组各指标专业测定值无显著性,(P>0.05),然而丙组采血对象各血常规临床指标与上述两种技术比较,(P<0.05),表明静脉采血技术及动脉采血技术应用价值更加显著。末梢采血技术多以指腹为首选采集部位,采集要求、采集标准普遍偏高,除了需要维持指腹部位的干燥性外,如果采血对象指腹部位存在伤口,或是有甲沟炎,均无法予以直接采集。不仅如此,末梢采血技术在稳定性方面还有待提升,其采集数据存在误差风险,因此临床多以静脉采血技术或者动脉采血技术展开血常规专业检查。其中,动脉采血技术有较高精准性及稳定性,然而其操作流程表现出繁琐性特征,除实践难度高以外,其耗时相对偏长,而且还可能有误采风险存在,以至于该技术应用受限。然而,静脉采血技术不仅操作流程便捷,而且重复性强,其测定结果同样具有较高精准性、稳定性,因此检验科多将该技术视作首选方案[8]。末梢采血在临床上应用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患者采血的疼痛度较轻,但是在末梢血样中还含有一些组织液和毛细血管液的杂质,会影响到血样检验的结果,而且在末梢采血的过程血样接触到消毒棉球,会影响到血液样本的纯度,从而降低血液样本检验的准确性。静脉采血中血样的杂质较少,血液检验的准确度会更高,血液检验可以多次进行,也不会对血液样本检验机器的精确度造成影响,所以静脉采血逐渐成为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采血方法。但是静脉采血对各方面采血要求较高,对采血人员的专业技术和采血环境的卫生情况均具有较高的要求。静脉采血液也有一些缺点,静脉采血多次穿刺,采取样本困难,在采血过程中稍不注意可能会出现感染的情况。另外,临床中采集末梢血时极易受到应激反应、外界环境变化因素的影响,获得的数值稳定性较低;并且若末梢血采血不顺利,可使采血的时间延长,对受检者手指反复挤压以获得充足的血样,但同时亦可促使更多的组织液进入至采集的血样中,使血小板出现聚集的情况,最终影响到检验的结果;末梢血采血量与静脉学相比要少,因此无法重复检验,HCT、PLT、RBC等水平与静脉血相比要低得多。

综上所述,临床展开血常规专业检查时,建议施予静脉采血技术,以确保检验工作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易伶俐.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12(38):395-395.

[2]袁艳伟.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5.9(3):47-48.

[3]田斌,邓虎重,刘海燕,等.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7):946-947.

[4]李明,林发波,金昕.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6):180-181.

[5]李莉娟,俞香菊,高岚.比较分析使用不同的采血方法-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7.12(2):25-25.

[6]陈丽佳.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2):10377-10377.

[7]俞荣,罗魁,陈絮.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9):214-214.

[8]申国娥,刘艳竹,张凤兰,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20(3):625-625.

标签:;  ;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