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园内的樟子松人工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对群落内不同种的生活史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松科樟子松和白扦、槭树科糖槭、豆科紫穗槐、木犀科暴马丁香、蔷薇科毛果绣线菊和托盘、红豆杉科东北红豆杉、菊科飞廉和线叶旋覆花、禾本科扁穗草、罂粟科白屈菜、唇形科夏至草、十字花科荠菜14种植物生活史型及谱特征进行了定量化分析,以此为依据对群落演替和健康水平进行评价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此群落中主林层植物(樟子松和白扦)营养生长(Vegetation growth,V)达到46%,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S)在35%,克隆生殖(Clone reproduction,C)约为19%;演替层植物(糖槭、紫穗槐、暴马丁香、毛果绣线菊、托盘和东北红豆杉)营养生长超过50%,克隆生殖略高于有性生殖;草本层植物(飞廉、扁穗草、线叶旋覆花、白屈菜、夏至草和荠菜)营养生长接近于47%,有性生殖只比营养生长少了4%,克隆生殖只占到11%。这些发现说明了主林层的生活史型是以营养生长为主的VS过渡生活史型,演替层植物应为V生活史型而草本植物为VS过渡类型。群落的生活史型是V0.49S0.33C0.18,属于VS过渡生活史型,在样地调查的14种植物中,生活史型大部分以营养为主,综合评价此群落处于以营养生长为主(49%)的健康群落水平,此群落中有性生殖占总生活史型得分的33%,有向有性生殖发展的趋势,但在一段时间内该群落应为稳定群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出版生活史研究范式的双重特质[J]. 编辑之友 2020(07)
- [2].一花一世界:日常生活史视域下宋朝“花生活”[J]. 古今农业 2020(03)
- [3].斐豹蛱蝶生活史[J]. 生物学教学 2018(03)
- [4].国外“生活史研究”述评[J]. 课程教学研究 2015(02)
- [5].个人生活史(节选)[J]. 星星 2017(34)
- [6].辽宋西夏金元日常生活史研究概述[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00)
- [7].关于上班这件事[J]. 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 2008(08)
- [8].春尺蠖生活史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管技术[J]. 新疆农垦科技 2017(04)
- [9].中国近代生活史研究30年:热点与走向[J]. 河北学刊 2016(01)
- [10].教师个人生活史与教育教学[J]. 四川教育 2013(10)
- [11].黑暗三角人格与生活史策略:依恋的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 2020(20)
- [12].教师个人生活史研究现状及启示[J]. 教学与管理 2014(21)
- [13].他山之石:国外和台湾地区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启示[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4].个人生活史:领导研究的新视角[J]. 领导科学论坛(理论) 2013(02)
- [15].个人生活史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09(12)
- [16].教师研究的生活史视角[J]. 教育科学研究 2014(02)
- [17].领导研究的个人生活史方法探讨[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4(02)
- [18].学校教育生活史:教育历史的形象再现——微观史学给予的启示[J]. 教育学术月刊 2013(08)
- [19].中国近现代出版生活史研究述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4)
- [20].日常生活史视野下中国的生命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3(02)
- [21].众生相:民国日常生活史研究[J]. 安徽史学 2015(03)
- [22].魏晉南北朝的鞋與人:一項中古日常生活史的建構嘗試[J]. 古典文献研究 2018(01)
- [23].教育生活史:教育史学研究新视域[J]. 教育研究 2015(06)
- [24].生活叙事、文学形式与重回现场——学生生活史研究的三个维度[J]. 教育研究 2015(11)
- [25].关于精神生活史研究的若干问题[J]. 河北学刊 2012(02)
- [26].从个人生活史揭秘美国“国家年度教师”之卓越教学——基于对2009-2017年6位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的质性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7].《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八卷本)出版[J]. 伦理学研究 2016(02)
- [28].叙事资本:对教育社会史、生活史研究的一种深度理解[J]. 高等教育研究 2013(04)
- [29].在具象而个性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清代日常生活史研究述评[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7(02)
- [30].教育生活史视域下校长元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