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辩证分析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辩证分析

一、体外冲击波碎石的辨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世麒,黄政凯,林志健,张冰[1](2021)在《中西医治疗尿酸性肾结石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对含嘌呤食物摄入的增加,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尿酸性肾结石易损伤肾脏且反复发作,西医以手术结合降尿酸、保护肾脏治疗为主,但药物治疗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结石可以避免因长期服用西药所致的肝肾功能损害,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结石较单独西医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在改善患者症状、术后恢复及降低损伤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成为尿酸性肾结石临床治疗的趋势。未来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结石的深入研究,可探明其具体机制,并针对特定治疗靶点筛选有效干预尿酸性肾结石形成的中药单体或组方。

吴慧彬[2](2021)在《清瘀排石颗粒治疗下焦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清瘀排石颗粒对下焦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其安全性,促进清瘀排石颗粒在临床上的应用推广。方法:选取从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中医院结石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下焦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配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予清瘀排石颗粒治疗,对照组予肾石通颗粒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结石排出率、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等,用PASW Statistics 18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试验所得数据,做出初步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例在性别、年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左右侧分布、输尿管上段结石大小、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等5个方面的比较结果都是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的结石排出率是50%,对照组的结石排出率是23.33%;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3.33%,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到93.33%,而对照组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的比较结果是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清瘀排石颗粒每袋1.835元,1个疗程需77.07元;肾石通颗粒每袋2.50元,1个疗程需105元。结论:(1)清瘀排石颗粒和肾石通颗粒治疗下焦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均有疗效,清瘀排石颗粒的结石排出率高于肾石通颗粒,并且清瘀排石颗粒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3.33%,而肾石通颗粒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67%,说明清瘀排石颗粒比肾石通颗粒的疗效更好。(2)清瘀排石颗粒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到93.33%,而肾石通颗粒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33%,说明清瘀排石颗粒比肾石通颗粒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更好。(3)从清瘀排石颗粒和肾石通颗粒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来看,二者差异不大,临床安全性都好,均可在临床上应用。(4)从价格方面来说,相比于肾石通颗粒,清瘀排石颗粒的费用较低,更能减轻患者负担。

洪白羚[3](2021)在《消石通淋汤加减治疗湿热夹瘀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消石通淋汤对湿热夹瘀型肾结石的结石最大直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NRS评分、尿红细胞等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消石通淋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单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福州市中医院肾病科门诊的湿热夹瘀型肾结石患者58名,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排石颗粒(国药准字Z36020273,江西南昌济生制药厂)治疗,试验组予消石通淋汤加减治疗,两组病人疗程均为30天。观察并收集两组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NRS评分、尿红细胞、结石最大直径、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有2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要求行西医外科治疗予以剔除,对照组有2例患者失访。故本研究实际有效统计病例数分别为26例及27例。2.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630,0.431>0.05),治疗前的结石最大直径、疼痛NRS评分、尿红细胞、中医证候积分经统计学分析后,亦无统计学差异(P=0.554,0.634,0.262,0.786>0.05)。3.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0.05);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00<0.05),两组治疗均能改善中医证候,但试验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明显。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84.62%、62.9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9<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总有效率: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70.73%,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27<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结石大小:治疗后两组的结石最大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79>0.05),治疗前后两组结石最大直径的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0<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本次研究案例数较少、结石最大直径数值较小有关;试验组治疗前后结石最大直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结石最大直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75>0.05)。6.NRS评分:治疗后两组NR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22>0.05);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9<0.05),两组治疗前后NRS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04<0.05),两组治疗均能有效减少NRS评分,但试验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7.尿红细胞:两组治疗后尿红细胞有统计学差异(P=0.034<0.05),两组治疗后尿红细胞差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756>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00<0.05)。两组均能有效改善尿红细胞,在对于尿红细胞指标的改善效果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8.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本次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ALT、AST、BUN、Scr)监测未见明显异常,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消石通淋汤治疗湿热夹瘀型肾结石较排石颗粒总体疗效更好。2、消石通淋汤可明显改善湿热夹瘀型肾结石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具备一定溶石、排石功效。3、消石通淋汤在为期30天的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朱晓云[4](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巴元明教授治疗肾结石的核心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导师巴元明教授治疗肾结石的用药特点、临床四诊情况、病证治法规律,总结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以期为临床治疗肾结石提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本研究通过对于湖北省中医院巴元明教授门诊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期间诊断为肾结石的患者病案资料,按照统一格式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出常见的证候及核心药对、药组配伍规律,总结巴元明教授治疗肾结石的经验。结果:本研究纳入100个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共有235个处方,涉及113味中药,总频数达1712次,其中频次最高的11味药物是:茯苓,黄芪,黄柏,党参,乌药,瞿麦,萹蓄,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滑石;所有的药物中,使用最多的是利尿通淋药,其次是行气止痛药,活血通经药,利水渗湿药,清热燥湿药,利水消肿药,生津养血药,行滞通痹药等;药性上以寒最多,其次是平、温、微寒、微温;五味中以甘、苦多见,其次为辛、淡、咸;四气雷达图显示以寒为主是肾结石的主要治疗特点,清热药、利湿药大多属于寒性药,寒性药多用于治疗热证、湿热证,而补虚药很多属于温性药;五味雷达图显示以甘、苦为主是肾结石的治疗特点,苦味药能泄、能燥,主要用于治疗热证、湿证,清热药多属于苦味药,甘味药能补,能治疗正虚证,故通过四气五味统计结果可看出肾结石治法以清热、利湿、补虚为主,在四气五味方面的用药特点与所治疗疾病的病机及证候分布有关。药物归经以肺、肾、肝、膀胱、脾、胃多见,其后按照心、小肠、大肠、胆、心包、三焦顺序频次递减;对纳入的100例病历的性别、年龄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男性患者共58例,女性共42例,其中发病率最高年龄区间为50-59岁。对100例患者症状体征、舌象、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频数出现在前11位的症状是夜尿增多,腰痛,睡眠欠佳,疲倦乏力,大便粘滞,尿频,精神欠佳,尿急,口干咽燥,小便涩痛不利,皮肤瘙痒。舌质以淡红舌、绛舌为主,舌苔以苔厚和黄厚为主。对中医病证诊断进行分析,前5位分别为:石淋病,慢性肾衰病,腰痛病,慢肾风,肾系病类。对所用方剂进行分析,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排石2号,排石1号,泌感康1号,护肾7号,肾康6号。结论:巴元明教授认为肾结石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本,湿热贯穿疾病始末,多因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正虚水停等而发病,病位在肾、膀胱,多涉及肝脾。故治疗上,巴元明教授以清热利湿、理气、活血化瘀等为其常法,临床上着重辨病、辨证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

王贵林[5](2021)在《体外碎石联合中药排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体外碎石联合中药排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2016年8月—2020年8月,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患者646例,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3例。对照组均采用深圳新元素SYS.SUI-6X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进行碎石治疗,术后嘱患者多活动、多饮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四号排石冲剂辅助排石,服用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结石排净率、结石排净时间、止痛时间、12个月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第一疗程结石排净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第二疗程两组结石排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结石排净时间、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12个月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疼痛与发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体外碎石结合中药排石,能让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排石率、减少病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于文晓[6](2021)在《头花蓼类中药对草酸钙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复发率居高不下,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困扰着众多的临床医生。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对其深入研究是必要且急迫的。骨桥蛋白(OPN)与尿石症的发生、PI3K-AKT通路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化和代谢是目前尿石症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骨桥蛋白作为一种有机大分子,被认为是结石形成的基质组分之一,在结石形成阶段必不可少,但针对骨桥蛋白作用通路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肾小管细胞损伤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学者所认同。同时,多项研究也表明PI3K-AKT通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化和代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清热利湿法被广泛应用于尿石症的治疗,众多研究表明苗药头花蓼治疗尿石症效果确切。本研究以头花蓼类中药对草酸钙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作为基础,探索骨桥蛋白与PI3K-AKT通路之间的关系,这或可成为尿石症机制研究新的突破口。目的:基于清热利湿法,探讨头花蓼类中药对草酸钙结石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头花蓼类中药治疗尿石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第一部分: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选取尿石症患者7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克淋通胶囊联合坦索罗辛与坦索罗辛单药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尿石症的疗效,观察克淋通胶囊在促进结石清除、减少二次碎石、减少肾绞痛发作、减少抗生素及止痛药使用等方面的作用。(2)第二部分:围绕PI3K-AKT与骨桥蛋白的关系,选用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克淋通组、枸橼酸组7组,当大鼠适应环境一周以后,采用乙二醇造模法诱导大鼠草酸钙结石形成,以头花蓼低、中、高剂量、克淋通进行干预,通过ELISA、HE染色、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大鼠24h尿液中尿素氮、肌酐、尿酸、尿钙、尿枸橼酸、草酸的变化、肾小管管腔内结石结晶情况、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及OPN蛋白变化情况,从而探讨头花蓼对大鼠草酸钙结石的作用机制。结果:(1)第一部分:从促进排石效果上看,克淋通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第二次碎石率上看,克淋通组的二次碎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结石排净所需的天数上看,克淋通组的排石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天数上看,克淋通组的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止痛药使用率上看,克淋通组的止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上看,克淋通组对腰腹部及会阴部疼痛、排尿情况、血尿、肾区叩击痛及输尿管行程压痛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从肾绞痛发作率上看,两组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从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看,两组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2)第二部分:从大鼠一般状态上看,成石模型建立后大鼠体重降低,饮食量减少,体毛变稀疏,体毛光泽度降低,活动量减少,打斗现象减少,精神变差。从大鼠24小时尿液分析结果上看,低、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钙、草酸、肌酐、尿素氮、尿酸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枸橼酸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从HE染色结果上看,低、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结晶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和克淋通组。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上看,低、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PI3K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01);低、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AKT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P<0.0001);低、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OPN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P<0.0001)。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上看,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PI3K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P<0.0001);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AKT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P<0.0001);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OPN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P<0.0001)。结论:(1)克淋通胶囊辅助体外冲击波治疗尿石症(湿热瘀阻证)的排石疗效明显,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外碎石治疗后二次排石率和抗生素使用率,同时可缓解排石过程中出现的疼痛,对中医证候(腰腹部及会阴部疼痛、排尿情况、血尿、肾区叩击痛及输尿管行程压痛症状)改善明显;(2)头花蓼及头花蓼类中药可以降低草酸钙结石大鼠的尿草酸及钙浓度,增加尿枸橼酸浓度,减轻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损害,进而产生保护肾脏的作用;(3)头花蓼及头花蓼类中药防治草酸钙结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OPN表达相关;(4)头花蓼及头花蓼类中药减轻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损害,进而产生保护肾脏的作用,与上调PI3K、AKT的表达相关。

刘田[7](2021)在《基于Meta分析的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客观评价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现有临床研究在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为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为今后更加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计算机检索词、检索式,检索各个数据库,同时合并手工检索,全面检索出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的文献。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0年12月11日。所有检索到的文献导入Note Express软件中,先进行查重,剔除掉重复的文献,再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纳入的文献。用Excel表格记录纳入文献的基本资料及数据,并绘制成三线表格资料,同时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并绘制图形。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分析的结局指标主要有:有效率、Scr、BUN、血清Cys C、炎症指标(TNF-α、IL-2、IL-6)、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排石时间、复发率,对其结果用森林图表示,对于纳入文献在10个以上时,用漏斗图分析是否存在发表偏倚,最后对所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文献进行分析,共包含2308例患者,治疗组有1156例,对照组有1152例。对22篇文献的8个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ESWL后加用中药复方的总体疗效优于无中药的对照组。(1)有效率:RR=1.2,95%CI[1.16,1.24],Z=10.2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Scr:MD=-12.48,95%CI[-13.07,-11.88],Z=41.0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BUN:MD=-1.06,95%CI[-1.19,-0.93],Z=16.04,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血清Cys C:SMD=-0.81,95%CI[-1.30,-0.32],Z=3.26,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TNF-α:MD=-0.66,95%CI[-0.75,-0.61],Z=18.4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2:MD=-1.76,95%CI[-1.87,-1.66],Z=31.8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6:MD=-1.97,95%CI[-2.44,-1.49],Z=8.1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CD3+:MD=5.11,95%CI[3.92,6.30],Z=8.4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MD=3.81,95%CI[2.76,4.86],Z=7.1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CD8+:MD=0.18,95%CI[0.12,0.24],Z=5.4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MD=-0.19,95%CI[-0.88,0.50],Z=0.54,P(2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排石时间:SMD=-3.21,95%CI[-4.10,-2.32],Z=7.06,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复发率:RR=0.33,95%CI[0.13,0.88],Z=2.22,P=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对22篇文献的中药复方分析,用药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中药有: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牛膝、甘草、石韦、车前子、黄芪、滑石。对中药类别进行统计,主要由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等几类组成,中药用药与临床上肾结石的中医治疗原则基本相符。结论: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相对于ESWL治疗在提高临床有效率、促进肾功能恢复(Scr、BUN、Cys C)、改善炎症(TNF-α、IL-2、IL-6)、保护免疫功能(CD3+、CD4+、CD4+/CD8+)、缩短排石时间、降低复发率等方面疗效更加显着。但考虑本研究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偏低,导致本次Meta结果的有所偏倚,望日后能有更多高质量的RCT为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提供更准确的循证医学证据。

黄念文[8](2021)在《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及人们不均衡的饮食,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结石不仅可以引起腰部疼痛、血尿、感染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若结石嵌顿时间过长,会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液,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目前临床上诊断输尿管结石主要是依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辅助检查(超声波检查、尿路X线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CT扫描、磁共振水成像(MRU)等)。治疗措施主要根据结石位置、大小及是否伴有感染等而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溶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ESWL)、输尿管镜(URL)、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开放及腹腔镜手术等。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90%以上输尿管结石来源于肾结石,是由肾内形成掉入输尿管,结石嵌顿在输尿管引起的腰痛等症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中医学对于输尿管认识相对模糊,基于现代临床知识,导师根据输尿管的解剖位置、功能等可将其归于中医学上“肾”的范畴。输尿管主要的功能是将在肾脏产生的尿液传送到膀胱,属于“肾者主水”理论的一部分。肾气的温煦与推动功能是体内水液正常代谢的基础,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由于输尿管属“肾脏”,补益肾气不仅可以增强肾的气化功能其表现为促进输尿管蠕动频率,同时亦利于机体尿液的代谢,从而促进结石的下排。因此治疗上要着力于补益肾气,增强输尿管蠕动,促进尿液代谢,以利于结石的下行和排出。前期临床疗效观察发现,补肾通淋汤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相对单纯ESWL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临床症状,且排石时间明显缩短,碎石次数显着减少。对于直径较小未达到手术标准的输尿管结石,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实验研究是根据临床上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有效而提出的,探讨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作用机理。目的通过观察补肾通淋汤对大鼠输尿管蠕动电位频率、蠕动电位幅度及对大鼠尿量的影响,探讨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为治疗输尿管结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补肾通淋颗粒(熟地15g、山萸肉10g、泽泻12g、茯苓15g、党参15g、牛膝12g、猪苓12g、山药15g、广金钱草30g、炙黄芪 30g、陈皮 12g、牡丹皮 12g)浓缩液 10g/(kg.d)、20g/(kg.d)、30g/(kg.d)灌胃,对照组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保持四组灌胃液体量相同,1天1次,连续7天。用代谢笼收集大鼠第6天的24h尿量,第7天使用生理记录仪测量四组大鼠服药后的输尿管蠕动电位频率及蠕动电位幅度,并收集尿量。结果1.高剂量组动作电位频率明显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剂量增高,动作电位频率增大且存在显着差异。2.高剂量组动作电位幅度明显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剂量增高,动作电位幅度升高且存在显着差异。3.高剂量组服药后第6天24h尿量明显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高剂量组第7天服药后90min内尿量明显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剂量增高,90min内尿量增多且存在显着差异。结论1.补肾通淋汤可以增强大鼠输尿管蠕动强度。2.补肾通淋汤可以促进大鼠的尿液的代谢,增加尿量的产生。3.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机制可能与增强输尿管蠕动强度及增加尿量相关。

刘雨婷[9](2021)在《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对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国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Cochrane和Pub Med数据库,从这些数据库的建库之时开始检索,至2020年12月。通过检索筛选得到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偏倚评价表来判断评价出文献的质量情况,对获取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则利用Revman5.3软件来完成,同时制作森林图和漏斗图,应用敏感性分析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同时应用漏斗图呈现发表偏倚结果。结果:⑴本研究共纳入18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语种均为中文,纳入研究对象共3262名。治疗组的干预措施包括单纯针灸治疗、针灸联合药物治疗、针灸联合体外碎石治疗,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体外碎石治疗。⑵Meta分析结果表明:(1)共有15项研究报道了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55,95%Cl(3.40,6.08),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共有7项研究报道了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OR=2.32,95%Cl(1.85,2.91),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共有4项研究报道了结石完全排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组结石排出率高于对照组[OR=2.99,95%Cl(1.84,4.88),P<0.00001],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共有7项研究报道了结石排出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组结石排出天数短于对照组[MD=-3.73,95%CI(-4.74,-1.92),P<0.00001],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共有3项研究报道了疼痛缓解时间,各项研究间异质性较大,故对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纳入的3项研究结果均显示在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方面,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6)共有5项研究报道了止痛时间,各项研究间异质性较大,故对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纳入的5项研究结果均显示在缩短止痛时间方面,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7)共有2项研究报道了结石复碎率,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复碎率方面,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OR=0.27,95%Cl(0.14,0.50),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共有2项研究报道了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应降低复发率方面,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OR=0.40,95%Cl(0.20,0.78),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Meta结果显示针灸疗法能够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治愈率及治疗的有效率,安全性高,同时在缓解疼痛,快速止痛,促进排石,降低复发风险方面也有较好疗效,但本次纳入的文献大多质量不高,整体样本量偏小,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认证。

于文晓,裴晓华,孙宁,杨立杰,杨洋,周广军[10](2021)在《揿针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揿针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v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预行ESWL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揿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654-2注射液(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肌注治疗。对两组患者ESWL术中、术后6 h内、术后6 h至24 h内、术后1~3 d的最高疼痛评分、7 d后结石排净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ESWL术中及术后1~3 d最高疼痛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24 h内最高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7 d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揿针配合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止痛和促排石效果优于单一西药治疗。

二、体外冲击波碎石的辨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外冲击波碎石的辨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治疗尿酸性肾结石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对尿酸性肾结石的认识
    1.1 中医
    1.2 西医
2 尿酸性肾结石的中西医治疗
    2.1 中医治疗
        2.1.1 单味中药治疗
        2.1.2 中药复方治疗
    2.2 西医治疗
        2.2.1 药物治疗
        2.2.2 手术治疗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3 小 结

(2)清瘀排石颗粒治疗下焦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采集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脱落、剔除、终止标准
        6.1 病例脱落、剔除原则
        6.2 临床试验终止标准
    7 试验设计
    8 治疗方案
        8.1 一般治疗
        8.2 研究用药
    9 观察指标
        9.1 疗效性指标
        9.2 安全性指标
        9.3 副作用观察
        9.4 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10 疗效判定标准
        10.1 西医临床疗效判定
        10.2 中医疗效判定
        10.3 安全性评价
    11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1.3 结石左右侧比较
        1.4 结石大小比较
        1.5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 治疗结果的比较
        2.1 结石排出率的比较
        2.2 西医临床疗效的比较
        2.3 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3 两组药物价格的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西医对尿路结石的认识
        1.1 概念
        1.2 影响因素
        1.3 发病机制学说
        1.4 西医治疗
    2 中医对石淋病的认识
        2.1 概念
        2.2 病因
        2.3 古代中医病机认识
        2.4 现代中医病机认识
        2.5 中医治疗
    3 导师对石淋病的认识
    4 清瘀排石颗粒的方药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5 选择肾石通颗粒作为对照组的临床依据
    6 结果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消石通淋汤加减治疗湿热夹瘀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病例入选标准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4.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5.统计计算方法
研究结果
    1.治疗后病例统计说明
    2.基线资料
    3.研究结果
讨论
    1.西医对肾结石的认识
    2.中医对肾结石的认识
    3.导师运用消石通淋汤治疗湿热夹瘀型肾结石患者的学术思想
    4.排石颗粒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研究
    5.疗效分析
    6.安全性分析
    7.总结
    8.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肾结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巴元明教授治疗肾结石的核心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研究对象
    1.1 病例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案资料纳入标准
    1.4 病案资料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信息采集
        2.1.1 建立结构化电子病例模板
        2.1.2 录入纳入病例
        2.1.3 数据提取
    2.2 数据预处理
        2.2.1 规范临床症状
        2.2.2 中药名称规范
        2.2.3 药物剂量规范
    2.3 数据挖掘方法
        2.3.1 频数分析
        2.3.2 关联分析
3.研究结果
    3.1 患者性别统计
    3.2 患者年龄统计
    3.3 症状统计结果分析
    3.4 舌诊分析结果
    3.5 处方统计分析结果
    3.6 四诊与处方关系统计
    3.7 中药分布情况
    3.8 药性统计分析
    3.9 药物功效统计分析
4.关联规则分析
    4.1 处方药物关联频次结果
    4.2 证候-治法关联频次结果
5.层次聚类分析
讨论
    1.导师治疗肾结石的数据挖掘结果探讨
        1.1 基本信息分析
        1.2 药性频数结果分析
        1.3 药味频数结果分析
        1.4 药物归经结果分析
        1.5 核心药物分析
        1.6 核心药对分析
        1.7 核心处方分析
    2.导师用药规律总结
        2.1 辨治特色
        2.2 预防复发
    3.不足与展望
    4.病案举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1.西医传统治疗
    2.中医治疗肾结石的研究进展
        2.1 肾结石的概念
        2.2 肾结石的分类
        2.3 肾结石的病因病机
        2.4 肾结石的治疗
    3.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3.1 数据挖掘简介
        3.2 数据挖据技术在中医药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5)体外碎石联合中药排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疗效评价
    1.7 疗效判定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第一疗程、第二疗程结石排净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结石排净时间、止痛时间比较
    2.4 两组患者12个月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6)头花蓼类中药对草酸钙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一、中医学对尿石症的认识
        参考文献
    二、现代医学对尿石症的认识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克淋通胶囊治疗尿石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第二节 诊疗标准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二章 头花蓼对大鼠草酸钙结石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 实验方案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基于Meta分析的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学对肾结石的认识
        1.1 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肾结石的认识
        2.1 肾结石的流行病学
        2.2 西医治疗
    3 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方法学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方法
    1.7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特征
    2.3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3.1 ESWL后的并发症分析
    3.2 肾损伤的生化指标
    3.3 疗效性分析
    3.4 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3.5 异质性来源分析
    3.6 发表偏倚分析
    3.7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8)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1 输尿管结石的流行病学
        2 输尿管结石形成因素
        3 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机制
        4 输尿管结石的诊断
        5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现状
    综述二 中国传统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的研究进展
        1 古代医家对“淋证”的认识
        2 古代医家对“淋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3 古代医家对“淋证”的治疗
        4 现代中医对输尿管结石的治疗
        5 现代中医对输尿管结石的动物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
    2 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理论基础
    3 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的可行性
    4 实验结论分析、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纳入标准
        1.1 文献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干预措施
        1.5 结局指标
    2.排除标准
        2.1 文献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干预措施
    3.检索策略
        3.1 中文检索策略
        3.2 英文检索策略
    4.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5.方法质量学评价
    6.统计分析
    7.敏感性分析
    8.发表偏倚
    9.安全性评价
第二部分 结果
    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
    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1 研究对象
        2.2 干预措施
        2.3 结局指标
    3.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4.Meta分析结果
        4.1 总有效率的比较
        4.1.1 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
        4.1.2 总有效率的敏感性分析
        4.2 治愈率的比较
        4.2.1 治愈率的Meta分析结果
        4.2.2 治愈率的敏感性分析
        4.3 结石完全排出率的比较
        4.3.1 结石完全排出率的Meta分析结果
        4.3.2 结石完全排出率的敏感性分析
        4.4 结石排出天数的比较
        4.4.1 结石排出天数的Meta分析结果
        4.4.2 结石排出天数的敏感性分析
        4.5 疼痛缓解时间比较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4.6 止痛时间比较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4.7 结石复碎率的比较
        4.7.1 结石复碎率的Meta分析结果
        4.7.2 结石复碎率的敏感性分析
        4.8 复发率的比较
        4.8.1 复发率的Meta分析结果
        4.8.2 结石复发率的敏感性分析
    5.发表性偏倚
    6.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西医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2.对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分析
        2.1 随机化方案的实施
        2.2 盲法的实施
    3.治疗有效性分析
    4.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
    5.针刺穴位分析
    6.针灸疗法机理
        6.1 针灸治疗方法分析
        6.2 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机制研究
    7.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8.对今后研究和实践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揿针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2. 1 西医诊断标准
        1.1.2. 2 中医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基础治疗
        1.2.2 个体治疗
    1.3 疗效评定指标
        1.3.1 疼痛程度评定
        1.3.2 促排结石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结石直径、术前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7 d结石排净率比较
3 讨论

四、体外冲击波碎石的辨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治疗尿酸性肾结石的研究进展[J]. 王世麒,黄政凯,林志健,张冰. 医学综述, 2021
  • [2]清瘀排石颗粒治疗下焦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慧彬.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消石通淋汤加减治疗湿热夹瘀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研究[D]. 洪白羚.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巴元明教授治疗肾结石的核心用药规律研究[D]. 朱晓云.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体外碎石联合中药排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J]. 王贵林. 中国医药导报, 2021(15)
  • [6]头花蓼类中药对草酸钙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D]. 于文晓.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7]基于Meta分析的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评价研究[D]. 刘田.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 黄念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系统评价[D]. 刘雨婷.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揿针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J]. 于文晓,裴晓华,孙宁,杨立杰,杨洋,周广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4)

标签:;  ;  ;  ;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辩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