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草莓重茬病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拮抗细菌,草莓重茬病菌,筛选和鉴定,抑制机理
草莓重茬病菌论文文献综述
宋玉红[1](2006)在《草莓重茬病菌拮抗细菌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机理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药用植物材料混配的腐解物和经上述植物材料混合处理3个月后的草莓重茬土壤中共分离纯化得到40株不同形态的细菌。经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40株待测细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只有菌株Bs-21对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大丽轮枝菌这叁种病原菌的抑菌带宽度都达到5mm以上,且病原菌与拮抗菌之间形成抑菌带的宽度不随时间的推移而显着改变。 对Bs-21进行鉴定,其形态特征、培养性状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均与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描述的枯草芽孢杆菌的特征相符合,因此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通过对Bs-21的抑菌机制研究表明,Bs-21的菌体和代谢产物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了Bs-21的菌体对叁种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通过显微镜观察,叁种病原菌的菌丝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并引起菌丝不同形态的畸形、原生质凝结、内含物外溢等现象;说明Bs-21可能产生多肽类和水解酶类物质。 测定了Bs-21不同处理对尖孢镰刀菌和大丽轮枝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Bs-21的发酵液滤液、高温杀死菌体的发酵液和发酵液原液对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37.27%、45.69%和69.56%,对大丽轮枝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62.11%、61.56%和72.27%;同时Bs-21发酵液的不同处理都能不同程度地引起尖孢镰刀菌孢子的畸形和萌发形成的芽管产生泡状物;引起大丽轮枝菌的分生孢子的膨大畸形,芽管长度明显低于PD培养液对照;此外,Bs-21的高温灭菌液对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P=0.01水平上高于发酵液滤液,说明Bs-21的代谢产物可能由多种物质组成,且受热后活性有可能增强。 通过含药介质法测定了Bs-21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Bs-21的发酵滤液和发酵高温灭菌液的不同稀释比例对叁种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浓度愈高,抑制作用愈强。但对不同病原菌抑制作用差别明显,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弱,在稀释比例为1:5时,Bs-21发酵滤液和发酵高温灭菌液对其的抑制率分别为27.49%和17.78%;而对尖孢镰刀菌和大丽轮枝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在稀释比例为1:5时,Bs-21发酵滤液对两者的抑制率分别为48.53%和48.92%,Bs-21发酵高温灭菌液对两者的抑制率分别为37.33%和33.97%;同时,Bs-21发酵滤液对叁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在总体水平上高于Bs-21发酵高温灭菌液,但高温灭菌液仍有较强的活性,说明Bs-21的代谢产物中含有具热稳定性的物质。 由于拮抗菌Bs-21对草莓重茬叁种病原菌都具有很好的拮抗作用,具有作为生防制剂的潜力,故对其研制为生防菌剂并加以推广应用做出了初步的研究。本研究初步(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6-06-12)
宋玉红,董轶博,曹克强[2](2005)在《药用植物材料混配抑制草莓重茬病菌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Ds-100,Ds-117和Ds-148 3种药用植物材料按不同比例混配对草莓重茬病主要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的T15- ,T15- ,T15- ,T15- 和T15- 5种不同混配比例中,T15- 对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5.5%和32.7%,并且在P=0.01水平下,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与其他4种配比的抑菌率差异极显着,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与T15- ,T15- 和T15- 3种配比的抑菌率差异极显着。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T15- 不同稀释倍数对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T15- 稀释200,400,800倍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0.8%,49.2%,22.1%;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9.2%,13.3%,7.9%,明显低于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此外,测定发现T15- 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为2.2 mg/mL,T15- 稀释50,100,200倍对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的抑菌率分别为59.9%,37.6%和17.0%。(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S1期)
黄亚丽,甄文超,张丽萍,张根伟,田连生[3](2005)在《草莓重茬病菌的分离及其生物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河北省主要草莓产区的8个连作地块草莓病株,对草莓根部重茬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草莓重茬病主要是由于镰刀菌属、丝核菌属和轮枝菌属的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的。室内平板实验结果表明,T42木霉发酵液能够抑制草莓重茬病菌菌落生长,其中T42木霉发酵液10倍稀释液对镰刀菌、立枯丝核菌菌落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7.8%、85.3%。以该木霉发酵产物作为生物制剂施入田间能够明显控制草莓重茬病害的发生,使草莓重茬死苗率由52.9%降低到14.5%,使草莓产量增加77.8%。(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05年06期)
宋玉红,董轶博,曹克强[4](2005)在《药用植物材料混配抑制草莓重茬病菌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Ds-100,Ds-117和Ds-148 3种药用植物材料按不同比例混配对草莓重茬病主要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的T15-1,T15-Ⅱ,T15-Ⅲ,T15-Ⅳ和T15-Ⅴ5种不同混配比例中。T15-Ⅰ对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5.5%和32.7%,并且在P=0.01水平下,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与其他4种配比的抑菌率差异极显着,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与T15-Ⅱ,T15-Ⅳ和T15-Ⅴ3种配比的抑菌率差异极显着。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T15-Ⅰ不同稀释倍数对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T15-Ⅰ稀释200,400,800倍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0.8%,49.2%,22.1%;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9.2%,13.3%,7.9%,明显低于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牢。此外,测定发现T15-Ⅰ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为2.2 mg/mL,T15-Ⅰ稀释50,100,200倍对尖孢镰刀菌孢子荫发的抑菌率分别为59.9%,37.6%和17.0%。(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5-08-01)
草莓重茬病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Ds-100,Ds-117和Ds-148 3种药用植物材料按不同比例混配对草莓重茬病主要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的T15- ,T15- ,T15- ,T15- 和T15- 5种不同混配比例中,T15- 对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5.5%和32.7%,并且在P=0.01水平下,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与其他4种配比的抑菌率差异极显着,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与T15- ,T15- 和T15- 3种配比的抑菌率差异极显着。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T15- 不同稀释倍数对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T15- 稀释200,400,800倍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0.8%,49.2%,22.1%;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9.2%,13.3%,7.9%,明显低于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此外,测定发现T15- 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为2.2 mg/mL,T15- 稀释50,100,200倍对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的抑菌率分别为59.9%,37.6%和17.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草莓重茬病菌论文参考文献
[1].宋玉红.草莓重茬病菌拮抗细菌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机理初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
[2].宋玉红,董轶博,曹克强.药用植物材料混配抑制草莓重茬病菌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3].黄亚丽,甄文超,张丽萍,张根伟,田连生.草莓重茬病菌的分离及其生物防治[J].生物技术.2005
[4].宋玉红,董轶博,曹克强.药用植物材料混配抑制草莓重茬病菌的初步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