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论文摘要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沿江八市(分别为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扬州、泰州和南通,简称苏南八市)和浙江环杭州湾七市(分别为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和台州,简称浙北七市)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富饶的区域之一,并领跑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增长,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对长三角整个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研究的同时,加大对其区域内部各城市间自1978年以来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就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对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不少,但从收敛性(也译作“趋同性”)理论的视角来进行研究的却几乎是空白。正是基于这种研究现状,本文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关于收敛性的有关理论框架出发,力图从各城市的人均GDP、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多个角度,全面地考察从1978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探讨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本文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相关理论基础,分别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介绍了与收敛性有关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作者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明确了全文研究的概念体系框架。其次,详细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演变。分别对长三角十六城市从1978年到2004年期间的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指标的发展差异进行了详细地考察。结果发现,从总体上,其绝对差异指标中的标准差在不断扩大;而相对差异指标中,无论是变异系数还是基尼系数,尽管有所波动,但呈现出逐年缩小的发展态势。第三,通过实证考察长三角地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发现尽管少数年份人均GDP指标与人均收入指标的变动方向有所不一致,但从总体上来看,长三角十六城市间不存在所谓的“地区差异变动之悖论”;同时,在长三角十六城市间,经济增长的“倒U”型假说未能通过检验。第四,采用变异系数这一指标,考察长三角十六城市经济增长的δ—收敛,结果发现: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1978年到2004年期间,其变异系数尽管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上呈现出收敛的特征。第五,基于MRW基本分析框架,结合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实际情况,构建了新β—收敛分析模型,对长三角十六城市经济增长的β—收敛验证结果表明,该地区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收敛;进行俱乐部检验后发现,就人均GDP指标来看,苏南八市和浙北七市内部都不存在收敛,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这两项指标,在各地区内部都存在俱乐部收敛。最后,在对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产业发展、制度因素、FDI以及聚集经济要素等五个方面对影响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在几个影响因素中,固定资本投资、工业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和聚集经济效应都促使收敛性的存在,FDI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收敛或者发散的影响效果不是很明显。

论文目录

  • 图录
  • 表录
  • 附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主要内容
  • 1.3 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收敛性的概念
  • 1.3.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3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3.4 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数据及资料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1.4.2 数据及资料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收敛性
  • 2.1.1 储蓄率外生的收敛性预测
  • 2.1.2 储蓄率内生的收敛性预测
  • 2.1.3 新古典理论框架中要素的流动与收敛性
  • 2.2 新增长理论与收敛性
  • 2.2.1 资本积累与收敛性
  • 2.2.2 分工与收敛性
  • 2.2.3 技术进步与收敛性
  • 2.2.4 新增长理论框架中要素流动与收敛性
  • 2.3 政治经济学与收敛性
  • 第3章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演变
  • 3.1 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测算方法及比较
  • 3.1.1 绝对差异
  • 3.1.2 相对差异
  • 3.1.3 "倒U"型假说
  • 3.2 长三角城市人均GDP差异的考察
  • 3.2.1 长三角城市人均GDP差异的基本分析
  • 3.2.2 不同价格体系下各城市人均GDP差异的比较
  • 3.3 长三角城市人均收入差异考察
  • 3.3.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分析
  • 3.3.2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差异分析
  • 3.4 "地区差异变动之悖论"检验
  • 3.5 "倒U"型假说检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分析
  • 4.1 收敛性分析的基本框架
  • 4.1.1 MRW分析框架
  • 4.1.2 Dowrick-Rogers分析框架
  • 4.2 δ—收敛检验
  • 4.2.1 人均GDP的δ—收敛检验
  • 4.2.2 人均收入的δ—收敛检验
  • 4.3 β—收敛检验
  • 4.3.1 模型的改进
  • 4.3.2 绝对β—收敛检验
  • 4.3.3 条件β—收敛检验
  • 4.4 俱乐部收敛检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资本积累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
  • 5.1.1 基本模型、指标界定和数据的处理
  • 5.1.2 计量分析
  • 5.1.3 分析小结
  • 5.2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 5.2.1 长三角各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
  • 5.2.2 长三角各城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分析
  • 5.2.3 长三角各城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5.2.4 分析小结
  • 5.3 市场化水平与经济增长
  • 5.3.1 市场化水平指数的设计和数据资料
  • 5.3.2 长三角各城市市场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5.3.3 分析小结
  • 5.4 外国直接投资与城市经济增长
  • 5.4.1 各城市经济增长与FDI占GDP比重的关系
  • 5.4.2 FDI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5.4.3 分析小结
  • 5.5 聚集经济效应与经济增长
  • 5.5.1 聚集经济效应指标的界定和相关数据的处理
  • 5.5.2 聚集效应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
  • 5.5.3 分析小结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差异演变主要分析结果
  • 附录1.1 长三角人均GDP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分析
  • 附录1.2 长三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数据
  • 附录1.3 长三角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差异数据
  • 附录1.4 长三角十六城市"倒U"型假说检验结果
  • 附录1.5 苏南八市"倒U"型假说检验分析结果
  • 附录1.6 浙北七市"倒U"型假说分析结果
  • 附录1.7 苏南八市"倒U"型假说检验数据
  • 附录1.8 浙北七市"倒U"型假说检验数据
  • 附录1.9 苏南八市"地区差异变动之悖论"检验
  • 附录1.10 浙北七市"地区差异变动之悖论"检验
  • 附录2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相关数据
  • 附录2.1.1 长三角各城市历年GDP对数值
  • 附录2.1.2 长三角各城市历年人力资本存量对数值
  • 附录2.1.3 长三角各城市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对数值
  • 附录2.1.4 长三角三大区域固定资本投资数据
  • 附录2.1.5 长三角三大区域人力资本数据
  • 附录2.2.1 长三角各城市工业化指数
  • 附录2.2.2 长三角三大区域产业发展水平比较
  • 附录2.3.1 长三角各城市非国有化率指标
  • 附录2.3.2 长三角各城市对外开放度指标
  • 附录2.3.3 长三角各城市经济利益分配指标
  • 附录2.3.4 长三角各城市市场化指数
  • 附录2.4 长三角各城市FDI占GDP比重指标
  • 附录2.5.1 长三角各城市劳动力指标
  • 附录2.5.2 长三角各城市技术指标
  • 附录2.5.3 长三角各城市资本指标
  • 附录2.5.4 长三角各城市收入分配指标
  • 附录2.5.5 长三角各城市消费水平指标
  • 附录2.5.6 长三角三大区域聚集经济效应指标比较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铁开通对东北地区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03)
    • [2].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J]. 市场研究 2020(03)
    • [3].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流动性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9(04)
    • [4].文化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5(27)
    • [5].城市网络与城市经济增长[J]. 学习与实践 2015(04)
    • [6].浅论财政与税收之间的关系[J]. 大众投资指南 2019(03)
    • [7].高铁开通对中小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J]. 城市问题 2020(01)
    • [8].自然资源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影响及机制研究[J]. 现代商业 2020(24)
    • [9].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了吗?[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5)
    • [10].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12)
    • [11].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广东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 产业经济评论 2016(02)
    • [12].技术创新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 城市问题 2015(02)
    • [13].自然资源禀赋与石油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997~2014年数据[J]. 生态经济 2015(11)
    • [14].人口集聚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 地理学报 2018(06)
    • [15].南宁市房地产与城市经济增长相关性和影响力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17(07)
    • [16].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格局研究[J]. 当代经济 2017(13)
    • [17].创新驱动视角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时空演变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7(08)
    • [18].空港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一个长期因果关系检验[J]. 热带地理 2013(06)
    • [19].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绩效的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基于中国34个中心城市的面板协整[J]. 国有经济评论 2011(02)
    • [20].文明城市评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来自文明城市评选的准自然实验[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20(11)
    • [21].国有土地出让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12(02)
    • [22].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绩效的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基于中国34个中心城市的分析[J]. 江海学刊 2011(01)
    • [23].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的城市经济增长与交通发展相关性分析[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1(01)
    • [24].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 当代经济科学 2010(05)
    • [25].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识别方法与趋同机制——来自中国347个行政区的实证检验[J]. 当代经济科学 2018(06)
    • [26].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 区域金融研究 2019(10)
    • [27].人口老龄化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建模与实例分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5(05)
    • [2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08(01)
    • [29].产业集聚结构与城市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J]. 财经科学 2012(08)
    • [30].河南省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5)

    标签:;  ;  ;  ;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