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LbL模板技术,制备了新型靶向药物释放载体,即将天然聚电解质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ALG、磁性纳米颗粒Fe3O4或带负电荷或双亲性磷脂在单分散胶体和药物微晶模板表面进行组装,得到具有pH、磁或热响应性的微囊和载药微粒。采用LbL法,首先在PS表面组装CS和ALG,交联并去核后得到直径为2~3μm的CS/ALG多层聚电解质微囊。以水溶性药物盐酸阿霉素为模型,研究微囊的载药性能。通过改变药物初始浓度、药物溶液的离子强度、pH、温度和组装层数,调节微囊的载药量,当微囊为5个双层,培养温度为60℃时,载药量可达224μg(mg微囊)。不同pH下研究载药微囊的缓释效果,发现在低pH环境中,药物释放速度远大于中性环境中,表明CS/ALG微囊具有一定的pH响应性。为制各生物相容性更好的微囊,使用碳酸钙微粒作为模板制备可生物降解微囊。通过控制羧甲基壳聚糖(CMC)的加入量调节CaCO3(CMC)粒径,研制了粒径在2~8μm之间的掺杂CMC的碳酸钙粒子。在CaCO3(CMC)表面组装CS和ALG,用EDTA使碳酸钙溶解,得到CMC/CS/ALG微囊,并研究微囊对盐酸阿霉素的载药性能。通过改变药物溶液的离子强度、pH、培养温度和组装层数,调节微囊的载药量。当微囊为3个双层,培养温度为37℃时,载药量可达到312μg/(mg微囊),大于PS模板制备的微囊的载药量。在药物释放体系中,14h后药物的释放量已达60%,相比由PS模板制备的微囊的载药量,其药物释放速率加快。选用油溶性药物布洛芬(IBU)为代表,在药物表面组装生物可降解聚电解质壳层,并研究药物缓释效果。制备在粒径从几个μm到十几个μm的布洛芬微晶,通过LbL法在其表面组装CS和ALG,得到壳一核型颗粒。研究IBU-(CS/ALG)5在pH=1.0的HCI溶液和pH=7.4的PBS溶液中的溶解行为可知,由于溶解度的差异,前者的溶解速率小于后者的。在中性条件下,包覆CS/ALG多层膜对延缓IBU的突释效应效果不佳。对载药微囊组装不同的磷脂层(DPPC、DPPA、DPPC-DPPA),使得载药微囊释放45%药物的时间从7h分别延长到9h,12h,11h。表明由于磷脂膜的致密结构,可以延缓载药微囊的药物泄漏。磷脂膜在相变温度点其结构由致密转为疏松,使得内部药物释放速度加快。通过将磁性纳米Fe3O4粒子组装到微囊表面,成功制备了磁性微囊。对磁性微囊进行磁性测定,表明了磁性微囊具备了磁导向,可以使载药微囊在外磁场的引导下达到指定部位,从而可能实现靶向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优化增压器以改善发动机低速响应性的措施[J]. 内燃机 2020(02)
- [2].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胶束的研究概述[J]. 云南化工 2020(06)
- [3].智能响应性~(19)F磁共振纳米分子成像探针诊断肿瘤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06)
- [4].刺激响应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性能及应用[J]. 化学进展 2020(07)
- [5].光响应性微凝胶的分子设计和智能材料构筑[J]. 化学进展 2017(07)
- [6].基于响应性纳米粒用于抗癌药物的选择性释放[J]. 中国科技教育 2020(07)
- [7].响应性水凝胶光子晶体的研究进展[J]. 粘接 2013(12)
- [8].超快温度响应性纳米纤维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用于药物的可控释放[J]. 材料研究学报 2020(06)
- [9].酯酶响应性光活化纳米农药的制备与评价[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10].高分子基环境响应性肥料的研究进展[J]. 高分子学报 2018(03)
- [11].含偶氮苯光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3(04)
- [12].环境响应性聚合物刷的制备与应用[J]. 高分子通报 2012(05)
- [13].温度响应性聚合物膜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08(10)
- [14].响应性聚合物纳米控释材料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6(08)
- [15].环境响应性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6(25)
- [16].刺激响应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4(06)
- [17].基于多酸/嵌段共聚物的刺激响应性杂化功能材料[J]. 高分子学报 2016(12)
- [18].吡喃羟丙基纤维素的合成与光响应性研究[J]. 高分子学报 2016(12)
- [19].转轨期县级政府的角色:响应性制度企业家[J]. 江汉论坛 2008(07)
- [20].双重响应性生物基自修复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J]. 应用化学 2019(02)
- [21].生物分子响应性高分子材料[J]. 化学进展 2017(04)
- [22].环境响应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自组装及应用研究进展[J]. 化学通报 2017(10)
- [23].技术升级之后还需要改革的决心[J]. 中国新闻周刊 2011(45)
- [24].基于控制释放的光响应性聚合物微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 2014(17)
- [25].环境响应性微球研究进展[J]. 粘接 2013(01)
- [26].小卫星大场面——美国防部欲以小卫星打造响应性空间能力[J]. 卫星与网络 2010(09)
- [27].环境响应性凝胶的药物缓控释应用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7(09)
- [28].刺激响应性纳米粒子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J]. 轻工科技 2014(06)
- [29].环境多响应性微胶囊的制备[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1)
- [30].温度响应性聚硅氧烷及其智能响应薄膜的制备[J]. 科学通报 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