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鹏(山东省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太阳城中学山东德州253000)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1-181-02
【教学目标】
1、感知内容,把握说明顺序,明确说明方法。
2、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欣赏画作,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内容,把握说明顺序,明确说明方法。
2、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翻页笔、《清明上河图》画册。
2、学生准备:搜索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5年8月12日,就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三天,中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准备乘一架小型军用飞机企图秘密逃往日本。可是在过沈阳机场短暂停留时,被我人民解放军和苏军截获。溥仪其随身携带的一批珠宝玉翠、法书名画也一同被军队收缴。
1951年初,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在东北博物馆开始着手整理、鉴定解放战争中留下的书画文物。当无意间打开一卷残破的画卷时,顿时,眼前为之一亮。难道这就是被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稀世神品《清明上河图》真迹吗?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将这幅画卷调往北京,后经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鉴定,确认这幅长卷就是千百年来名闻遐迩的——《清明上河图》真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这幅充满着无限魅力的神奇之作。让我们一起一睹为快,(展开画作)。
昨天在和大家一起交流的时候,我突然灵感一现,何不把这节课当成一场辩论赛来尝试呢,主题就叫“东京印象”辩论赛
二、必答环节:预习大比拼
设置的题目有字词、文章体裁、说明方法考查、说明顺序、语句赏析。
预设: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树梢上的薄雾好像刚刚退去,让人感到一丝清晨的寒意,生发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三、抢答环节:谁与争锋
1、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属于界画,按照中国画的分类,界画属于哪种类别?
预设:工笔重工整写实,写意重笔墨情趣。
2、多媒体展示,画中的有“孙记正店”和“十千脚店”,脚店,课文中指工人临时歇脚的小客店,你还能通过查资料赋予新的内涵吗?
预设:均为酒店,等级不同,通正店与脚店就是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关系。十千原意形容为数量多,后来成为酒的代名词,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即是如此。
3、当人们穿过长长的街市,快要达到这座都城的中心时,画面突然戛然而止,有人认为是因为年代久远,被人为截断的,有人认为可以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你是怎样认为的?
预设:设置一定的悬念,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此处无声胜有声,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4、多媒体展示,这是《清明上河图》后的题跋,属于什么书体,与下边的书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在此处留有题跋?
预设:题跋,是对墨迹、书画风格文字内容、收藏流传情况的评价、说明,在书画作品中
内容与题跋、印章相得益彰。
四、我来当导游
同学们,当我们出去旅游到历史文化景区参观的时候,光靠眼睛是看不出沧海沉浮的痕迹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导游的讲述,才能了解期间风云变幻的秘史,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应该怎样进行解说呢?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环节,把清明上河园分成三个景区:田园风光、汴河虹桥、繁华宋韵。请各位同学跟随我们的导游游览清明上河园。
1、到郊区,如何介绍这里的田园风光呢?鼓励学生积极表现,上台展示。
预设:(1)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2)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交通事故”,充满生活情趣。
(3)河岸边的柳树,新枝挺拔秀丽、老干用笔朴拙,汴河为东京的生命线,政府每年把柳树砍掉,捆成捆,扎在两岸,起到防洪抗洪的作用。
2、迎面走来一群外国游客,你怎样进行解说呢。鼓励学生怎样与外国人进行交流,锻炼学生的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可随机安排2名同学进行展示。
预设:1、汴河之于京城乃建国之本,民以食为天,漕运则是根本解决之办法。
2、虹桥上的冲突,人流都向虹桥集中,人物的变化、不同姿态。
3、还有赶集的、买卖的、闲逛的、饮酒的。生活的真实不等同于艺术的真实,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4、走过虹桥,成人旅游团来到了汴梁市区的街道上,你该怎样进行讲解呢?鼓励学生前
台展示,展现作为导游应有的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自信大方,声音洪亮。
预设:
1、修理车轮的店铺,说明当时宋代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了。要想走进东方了解中国,一定要推开那扇木质大门,才可以真正领略到中国从木头中散发出来的古老文化。
2、赵太丞,治疗男、妇、儿科。展现宋代的医学已经很发达了。
通过大家的展示,大家对这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作,又加深了了解。
五、唇枪舌剑
北宋时期商业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经济繁荣,《清明上河图》也为我们展示了宋代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但也有学者认为这幅画有揭示社会问题,劝解宋徽宗之意,表现了画家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鼓励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主题进行辩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谈自己的认识与感受,正方与反方分别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根据正方与反方的辩论,进行总结,其实《清明上河图》的主题历来是见仁见智,大家课下可以继续对《清明上河图》进行探索与研究,进一步的了解这幅名画。
最终评出最佳辩手2名和最佳团队,并颁发奖状,进行课堂评价。
六、小结
往事如烟,北宋辉煌已逝,在作者的眼中,也许只留下了繁华不再的遗憾,“虹桥影落繁华尽,梦回汴京认归帆”!
一个王朝,一座城市不会因为缺少一群政客而停止发展,但一定会因缺少伟大的艺术家而缺乏色彩,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让我们懂得了,只要我们从生活出发,抵达艺术家的心灵,我们就一定会发现艺术的真谛,也希望大家做一个热爱生活,充满艺术情趣的人。今天的课就上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