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肢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常发生于肢体挤压伤、肢体高位离断再植、腹主动脉瘤手术等患者的转归过程中。肢体缺血的时间越长,IR损伤表现越重,严重者可引起肢体坏死,不得已而行截肢手术。更严重的是,由缺血区组织细胞产生释放的活性氧物质及炎症介质可引发全身性IR损伤,进而引起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肢体IR损伤是整体救治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信使分子一氧化碳(CO)具有抗炎、抗氧化损伤的重要功效,在机体遭遇器官IR损伤的病理过程中,CO发挥细胞保护作用。本课题组先前的研究证实,给予适量外源性CO可有效减轻大鼠肢体IR损伤。但前期研究所用动物模型的肢体缺血时间为4 h,缺血程度相对较轻。给予外源性CO对肢体严重IR损伤有何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目的:本实验拟通过夹闭大鼠股动脉8h再开放的方法复制肢体严重IR损伤模型,使模型动物吸入含CO的医用空气后,观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肢体湿干(W/D)重比值和病理学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吸入CO对肢体严重IR损伤的效应,为最终将吸入CO的办法应用于防治肢体严重IR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动物分组:健康、清洁、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IR组(24只)、IR +CO(RC)组(24只)、假手术(S)组(8只)。在IR、RC组中,8只用于10 d存活率的观测;8只于再灌注6 h时取材,另8只于再灌注12 h时取材,用于LDH、CK、肢体W/D和病理学指标的观测。S组中,4只与再灌注6 h组对比观测,另4只与再灌注12 h组对比观测。(2)模型复制:本实验采用无创血管夹在双侧后肢根部夹闭股动脉,并用橡皮筋绑扎后肢根部,以此造成双侧后肢缺血。根据文献提示,并经本实验证实,缺血达8 h以上者再灌注后血压下降,呈现休克表现。据此,本实验将缺血时间确定为8 h,以此建立肢体严重IR动物模型。S组动物模拟手术过程,但不造成肢体缺血。(3)吸入CO的方法:RC组动物吸入CO,把动物置于特制的器皿中,通入含有CO的医用空气,CO的体积分数为0.075%。于再灌注前2 h时开始持续吸入含有CO的医用空气,直至再灌注后4 h,共计吸入6 h。S、IR组暴露于空气中,自由呼吸。(4)10 d存活率观测:IR、RC组各取8只大鼠,于再灌注过程中,观测尾动脉收缩压的变化和10 d存活率。(5)血清LDH、CK活性测定:IR、RC组,分别于再灌注6 h、12 h时,S组于对应的手术后时间点,在深度麻醉下经右心房采血各5mL,静置,离心,取上清液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LDH、CK活性。(6)肢体W/D重比值测定:上述动物经心房采血后,把左侧后肢从髋关节处截断,用电子分析天平测量其湿重,在60℃电热恒温培养箱中干燥7天,待水分完全析出后测其干重,算得W/D。(7)病理学观察:从髋关节处截取上述动物右侧后肢,对肢体肿胀程度、皮下渗出情况及坏死粘连程度、肌肉颜色、质地等进行大体观察。其后,剥去皮肤,将小腿部分进行固定,把小腿三头肌切成组织块,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大体观察结果:S组,肢体形态大小正常,皮下无出血及渗出物,肌肉颜色暗红、弹性好。IR组,肢体明显肿胀,皮下组织内、肌间隔内有血色渗出液,并可见大量浅黄色、胶状渗出物,肌肉色泽深暗,成褐色,弹性差。RC组,肢体的肿胀程度较IR组明显减轻,皮下组织、肌间隔内血色渗出液及胶状渗出物明显减少,肌肉颜色较IR组显苍白,弹性中等。(2)肢体W/D重比值:S组,W/D最低,IR组W/D最高,RC组W/D居中。IR组和RC组相比,RC组和S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HE染色观察结果:S组,骨骼肌细胞形态正常,胞浆均匀、红染,胞核无变形,核仁清晰;肌束明显,胞间无炎性细胞浸润。IR组,骨骼肌细胞胞体增大,部分肌细胞变性、坏死,肌浆溶解、破坏,胞核消失,呈空泡状;肌束断裂,胞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广泛出血。与再灌注6 h相比,再灌注12 h者病理表现更为严重。RC组,可见部分肌细胞变性,肌浆含有空泡,呈灶状溶解,大部分肌细胞肿大程度减轻,肌浆染色接近正常,胞核染色及位置趋近正常,未见核固缩;骨骼肌细胞间有少量单核细胞浸润,出血减轻。(4)血清LDH和CK活性检测结果:6 h取材者:IR组和R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RC组和S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2 h取材者:IR组和RC组相比,RC组和S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10 d存活率:IR组,再灌注后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开始降低,其下降过程可区分为四个时相:第一时相,再灌注0-2 h,为血压快速下降期,至2 h前后,尾动脉平均收缩压为8.6708±0.5992 kpa;第二时相,再灌注2-4 h,下降幅度较小,为血压相对稳定期;第三时相,再灌注4-8 h,为血压缓慢下降期,至再灌注8 h时尾动脉平均收缩压为5.3259±0.3832 kpa;第四时相,再灌注8 h-死亡,为持续低血压期,尾动脉收缩压波动在5 kpa上下,动物处于持续休克状态,再灌注13-14 h间有6只大鼠死亡,另外2只再灌注至20 h前后死亡,10 d存活率为0。RC组,尾动脉收缩压的下降速率较慢、下降幅度较小,与IR组的四个时相比照:第一时相,血压也快速下降,但下降幅度显著变小,再灌注至2 h前后,尾动脉平均收缩压为10.3843±1.3111 kpa;第三时相,血压下降的速率和幅度均明显降低,至再灌注8 h时尾动脉平均收缩压为8.3300±0.4224 kpa;第四时相,血压未出现下降,且稳中有升,至再灌注13 h时尾动脉平均收缩压为9.4157±0.3305 kpa,8只大鼠中1只在再灌注至20 h前后死亡,其余7只再灌注10 d后仍存活,且状态良好,10 d存活率为7/8。结论:(1)大鼠肢体缺血8 h者,再灌注过程中血压明显下降,出现休克表现,10 d存活率为0。据此认为,使大鼠两侧后肢持续缺血8 h行再灌注,以此可复制肢体严重IR模型。(2)及早给予外源性低浓度CO,可稳定动物血压,防止休克发生,显著提高肢体严重IR损伤大鼠的生存率。(3)及早给予外源性低浓度CO,可显著减轻肢体IR损伤,降低肢体的伤残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犀角地黄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大鼠模型自噬水平的调节机制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04)
- [2].瘦素在肝缺血/再灌注致肾损伤中作用的研究[J]. 感染.炎症.修复 2009(02)
- [3].再灌注早期高血糖加重脑卒中脑糖的增加[J]. 神经药理学报 2015(04)
- [4].牛磺酸增强渐增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2(06)
- [5].核因子κB与缺血/再灌注肺损伤[J]. 医学综述 2008(11)
- [6].针刺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8(14)
- [7].己酮可可碱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及缺钙/复钙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07)
- [8].炎性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4(04)
- [9].再灌注方法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08(34)
- [10].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32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20(02)
- [11].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痛证研究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12)
- [12].体外再灌注血在缺血/再灌注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模型构建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 2013(32)
- [13].二氢杨梅素减轻氧糖剥夺/再灌注所致的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及机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10)
- [14].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1(04)
- [15].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改良的实验研究[J].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01)
- [16].限制性再灌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20(04)
- [17].浮针再灌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智慧健康 2020(19)
- [18].浮针扫散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医案1则[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5)
- [19].C型利尿钠肽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13)
- [20].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自发再灌注对临床预后影响的观察研究[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01)
- [21].七氟烷对肾脏缺血/再灌注糖尿病大鼠肝功能的影响[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2(05)
- [22].T淋巴细胞在缺血肝脏再灌注早期表达的实验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18)
- [23].基于压力相平面推导的τ和K在评价离体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02)
- [24].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时相的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02)
- [25].红景天苷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01)
- [26].急性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预测因素及其短期预后[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01)
- [27].小胶质细胞在大鼠暂时性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区活化反应的初步研究[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4(03)
- [28].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思考[J]. 医学综述 2011(21)
- [29].早期抗炎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DNF表达的影响[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8(S1)
- [30].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的适应性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