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变迁的中国债券市场结构与行为研究

基于制度变迁的中国债券市场结构与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了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开始大力培养资本市场,但却走进了一个重股票市场、轻债券市场的路径。而分析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无不具备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并且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得到了均衡发展。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债券市场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历程,但在市场结构上也存在许多缺陷,如筹资者主体单一、投资主体层次不丰富、品种残缺、人为分割等。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必然形成信用单一、流动性不佳等市场行为,从而使债券市场的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进一步通过制度变迁分析会发现,制度变迁始终伴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和行为的演进,债券市场结构和行为的形成受到制度变迁的重要影响,并且随着其不断发展和演变又会反作用于制度变迁,对制度变迁产生新的需求。即制度变迁已经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结构和行为发展的内生因素,而不仅仅是一个外生的环境。基于以上分析,为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结构的演进和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基于制度变迁的发展战略。目前理论界对债券市场结构问题虽然常常提及,但对如何理解债券市场结构没有达成共识,甚至有简单地把债券市场结构等同于债券品种结构的说法,这种对债券市场结构理解的片面化和简单化,不利于债券市场理论研究的规范和深入。因此本文打算以债券市场结构的研究为切入点,对债券市场结构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采用静态研究和动态分析结合、借用制度变迁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债券市场自身的金融特性,对其进行基于市场结构基础上的研究尝试,并探讨对应的市场行为和功能发挥问题,提出一个整体性的债券市场发展战略。这无论是对于债券市场整体发展的理论认识,还是在实践层面探索制度变革的路径,都具有相当意义。本文在结构安排上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导论部分,指出研究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框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是理论回顾和综述。首先对债券市场理论进行梳理,讨论债券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效用和其自身的微观运行机理,同时也介绍中国理论界对债券理论的关注和探索。在债券基本理论回顾之后,本文引入了对产业组织理论、博弈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介绍。根据上述理论回顾,本文认为,债券市场虽然是一个金融市场,但经济人的行为还是受普遍规律约束的,即在特定制度环境和市场结构下进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行为,各方行为的综合导致特定的市场绩效。由此,我们可以参考产业组织理论,利用博弈论方法和制度变迁视角,进行对债券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和秩序分析,由此来构建本文的理论框架:从债券市场结构入手,对债券市场结构和行为进行研究,在阐明各因素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结构演进的发展战略。以下各章根据该研究框架,依次展开研究。第三章是对债券市场结构和行为进行静态分析。在静态分析过程中,首先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债券市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别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借鉴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债券市场的结构行为分析框架,对债券市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以静态关系为主的研究。这一研究的工作为下一步以行为为主要分析对象的动态研究打下了基础。第四章主要展开对债券市场发展历程和各经济主体行为之间作用关系的动态分析。首先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展开动态演进分析,然后采用博弈论方法,对目前债券市场结构形成与绩效表现进行多主体动态博弈分析,把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与制度变迁置于同一个内生经济博弈过程中,这也是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第五章则从制度变迁理论出发,对中国债券市场结构和行为进行制度变迁分析。根据制度变迁理论研究债券市场结构的制度成因、特点及其对于市场结构和行为的影响,指出中国债券市场制度变迁的特点和规律,由于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行为具有明显推动效应,强制性制度变迁始终贯穿于市场结构演变的过程中,并对其形成重要作用;诱致性制度变迁虽然也穿插其中,但由于其变迁时间长、成本高等特点,无法形成主导力量。两种制度变迁对债券市场结构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债券市场结构和行为的演变也会对其产生新的要求,因此进一步的结论是,在市场需求导向下,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推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促进债券市场结构和行为的研究,从而实现市场的高效发展。第六章则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结构演进的发展战略。需要提及的是,目前许多对中国债券市场的研究由于角度不同,大多选取一个债券品种、单一市场或其中一个功能入手,并基于该单一角度提出改进建议。本文是基于制度变迁角度,从债券市场结构出发,提山一个促进债券市场结构和行为演进的整体发展战略,以推动市场结构和行为协调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选题的意义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债券市场理论回顾:结构、功能与行为
  • 2.1 债券市场与经济增长:公债宏观理论回顾
  • 2.1.1 第一阶段:公债有害论
  • 2.1.2 第二阶段:转折阶段(公债中性论)
  • 2.1.3 凯恩斯学派:公债有效论与政策工具
  • 2.1.4 公共选择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公债观:平衡预算和挤出效应
  • 2.1.5 公债理论的发展观:公债的投入方向与宏观影响
  • 2.2 债券的微观行为理论
  • 2.2.1 债券定价理论
  • 2.2.2 债券风险与期限结构理论
  • 2.2.3 债券与资本结构理论
  • 2.3 国内债券研究视角
  • 2.4 债券市场的结构功能分析:产业组织理论的借鉴
  • 2.5 行为和秩序:制度变迁中的多方博弈
  • 2.5.1 博弈论对行为的解释
  • 2.5.2 制度变迁中的行为规律
  • 第三章 债券市场结构与债券市场功能
  • 3.1 结构内涵的界定、性质及特征
  • 3.1.1 债券市场的主体结构分析:筹资者和投资者
  • 3.1.2 债券市场的客体结构分析:债市市场工具
  • 3.1.3 债券市场的发行和交易市场结构分析
  • 3.2 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现状
  • 3.2.1 筹资者结构
  • 3.2.2 投资者结构
  • 3.2.3 债券市场工具结构
  • 3.2.4 发行和交易市场结构
  • 3.3 债券市场功能的发挥
  • 3.3.1 融资功能
  • 3.3.2 资金流动导向功能
  • 3.3.3 宏观调控功能
  • 3.3.4 定价功能
  • 3.4 债券市场的结构功能分析框架
  • 3.4.1 债券市场结构功能分析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 3.4.2 债券市场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框架
  • 3.4.3 中国债券市场结构功能分析的实证研究:结构分析
  • 3.4.4 中国债券市场结构功能分析的实证研究:行为分析
  • 3.4.5 中国债券市场结构功能分析的实证研究:绩效分析
  • 第四章 中国债券市场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
  • 4.1 中国债券市场: 制度制约下的结构发展
  • 4.1.1 初级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单一的国债市场
  • 4.1.2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1993):国债市场的复苏与企业债券市场的出现
  • 4.1.3 规范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迅速发展的国债市场和处于规范发展的企业债券市场
  • 4.1.4 分析与评价
  • 4.2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动因分析
  • 4.2.1 经济金融环境的逐步改善
  • 4.2.2 多主体目标差异
  • 4.3 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分析
  • 4.3.1 政府
  • 4.3.2 发债企业
  • 4.3.3 中介机构
  • 4.3.4 投资者
  • 4.4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多头博弈
  • 4.4.1 “投资者-发债企业”之间基于信任的博弈模型
  • 4.4.2 多头博弈之一:“投资者-发债企业-政府”之间基于法规约束的博弈
  • 4.4.3 多头博弈之二:“投资者-发债企业-中介机构”之间基于信息的博弈
  • 第五章 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中国国债券市场发展的路径分析
  • 5.1 制度变迁理论
  • 5.1.1 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
  • 5.1.2 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
  • 5.2 中国债券市场结构的制度分析:强制性变迁路径上的债券市场
  • 5.2.1 政府债券市场:优先发展的制度设计
  • 5.2.2 金融债券市场:行政化设计和市场化发展结合的市场
  • 5.2.3 企业债券:诱致性制度变迁
  • 5.2.4 制度变迁下的发行和流通市场:形成市场化的发行市场和分割的流通市场格局
  • 5.3 路径依赖:成熟市场的经验和我们的问题
  • 5.3.1 美国和日本的成熟市场
  • 5.3.2 中国债券市场路径依赖的风险和规避
  • 5.4 政府角色转换
  • 5.5 小结
  • 第六章 债券市场发展战略
  • 6.1 中国债券市场研究结论
  • 6.1.1 结构功能分析的结论
  • 6.1.2 中国债券市场各主体动态分析结论
  • 6.1.3 制度变迁和路径分析的结论
  • 6.2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战略的提出
  • 6.2.1 中国债券市场结构调整思路与优化思路
  • 6.2.2 促进债券市场结构演进战略
  • 6.3 债券市场结构演进战略设计
  • 6.3.1 多层次的债券市场的筹资主体
  • 6.3.2 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市政债券出台和发展
  • 6.3.3 丰富投资者结构
  • 6.3.4 建立统一的流通市场
  • 6.3.5 构建多层次的信用体系
  • 6.3.6 市场流动性
  • 6.3.7 形成市场创新机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与更深层次的开放[J]. 中国外汇 2019(09)
    • [2].中国债券市场质量观察[J]. 债券 2020(02)
    • [3].中国债券市场境外资金动向及影响因素[J]. 债券 2020(03)
    • [4].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分析[J]. 债券 2020(03)
    • [5].不断推进制度建设 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开放[J]. 债券 2019(08)
    • [6].违约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J]. 债券 2018(08)
    • [7].中国债券市场——机遇与挑战[J]. 债券 2017(08)
    • [8].热烈祝贺以下机构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债券市场优秀成员[J]. 债券 2016(01)
    • [9].富滇银行荣获“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优秀发行人”称号[J]. 时代金融 2016(07)
    • [10].基于现状的中国债券市场优化与改善[J]. 经济师 2016(06)
    • [11].热烈祝贺以下机构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债券市场优秀成员[J]. 债券 2015(02)
    • [12].债市开放进阶:从“走出去”到“引进来”[J]. 当代金融家 2017(03)
    • [13].主编寄语 持续稳步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J]. 当代金融家 2017(03)
    • [14].圆桌论坛:中国债券市场开放2.0[J]. 债券 2019(12)
    • [15].中国债券市场违约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20(10)
    • [16].中国债券市场违约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6)
    • [17].中国债券市场时变风险溢价——远期利率潜在信息[J]. 管理科学 2016(06)
    • [18].中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分类及特点[J]. 债券 2015(11)
    • [19].中国债券市场目前的发展状况[J]. 企业导报 2013(06)
    • [20].优化中国债券市场的主客体结构[J]. 中国金融 2011(18)
    • [21].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 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统一化进程[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11)
    • [22].对中国债券市场的一点思考[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4)
    • [23].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违约风险的成因分析[J]. 清华金融评论 2016(10)
    • [24].制度变迁与中国债券市场的演变路径[J]. 上海金融 2008(12)
    • [25].中国债券市场违约问题研究及原因分析[J]. 中国商论 2020(16)
    • [26].中国债券市场首个“子强母弱”型集团企业违约启示[J].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17(04)
    • [27].中国债券市场开放前瞻[J]. 中国金融 2015(19)
    • [28].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分析和展望[J]. 中国流通经济 2013(11)
    • [29].美元指数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机制研究[J]. 上海金融 2013(06)
    • [30].债券市场风险评估与控制[J]. 中国金融 2017(17)

    标签:;  ;  ;  ;  ;  ;  ;  ;  ;  ;  

    基于制度变迁的中国债券市场结构与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