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小软件企业员工的形象调查研究

重庆中小软件企业员工的形象调查研究

论文摘要

企业员工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员工形象是企业形象的缩影,是企业形象的感性体现。员工形象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目前,重庆中小软件企业员工形象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形象,甚至产品形象。因此,重庆中小软件企业在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提升其员工形象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对以往有关企业员工形象的研究成果进行疏理后,笔者发现迄今为止的相关研究成果存在很大的不足与局限性,这就给本研究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本研究首先对重庆中小软件企业员工的形象进行了实证调查与分析。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重庆中小软件企业形象发展战略外部公众调查问卷》和《重庆中小软件企业形象发展战略内部公众调查问卷》,分别对360名外部公众和146名内部公众进行了调查。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员工形象,作者依据相关理论建构了员工形象的两大层面,即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外在形象又分为生理形象和风度形象二个子形象;内在形象又分为气质形象、道德形象、品格形象、能力形象、才学形象、意识形象六个子形象,这八个子形象构成了问卷的八大维度。对问卷的信度采用同质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进行考察,通过计算,外部公众问卷为0.897,内部公众问卷为0.570。对问卷的效度考察主要采用结构效度,通过计算,外部公众问卷各因素与问卷总分的相关均在0.495~0.810之间,各因素间的相关均在0.158~0.650之间;内部公众问卷各因素与问卷总分的相关均在0.286~0.612之间,各因素间的相关均在0.122~0.443之间。这显示两份问卷都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从而使问卷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有了保证。本研究的结论如下: 1.外部公众对重庆中小软件企业员工的整体形象趋向“中上”的评价,其中对外在形象(M=3.45 SD=0.70)的评价稍低于对内在形象(M=3.67 SD=0.69)的评价。员工(内部公众)对自身整体形象的评价不如外部公众,外在形象(M=3.19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引言
  • 2.文献综述
  • 2.1 对形象的界定
  • 2.2 有关企业形象的研究
  • 2.2.1 有关企业形象概念的研究
  • 2.2.2 有关企业形象构成要素的研究
  • 2.3 有关企业员工形象的研究
  • 2.3.1 有关企业员工形象概念的研究
  • 2.3.2 有关企业员工形象层面的研究
  • 2.4 已往研究的不足
  • 2.5 问题的提出
  • 2.6 本研究的意义
  • 2.6.1 理论意义
  • 2.6.2 实践意义
  • 3.研究一:外部公众对重庆中小软件企业员工形象的评价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被试
  • 3.2.2 材料
  • 3.2.3 程序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外部公众对员工两大主形象评价
  • 3.3.2 外部公众对员工各子形象的评价
  • 3.3.3 外部公众对员工形象评价的方差分析
  • 3.3.4 外部公众认知员工形象的渠道
  • 3.3.5 外部公众对员工评价的整体形象
  • 3.4 讨论
  • 3.4.1 外部公众对员工形象的整体评价
  • 3.4.2 外部公众的教育程度对员工形象评价的影响
  • 3.4.3 外部公众的职业对员工形象评价的影响
  • 3.4.4.外部公众的月收入对员工形象评价的影响
  • 4.研究二:重庆中小软件企业员工(内部公众)对自身形象的评价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被试
  • 4.2.2 材料
  • 4.2.3 程序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员工对自身的两大形象评价
  • 4.3.2 员工对自身子形象的评价
  • 4.3.3 员工对自身形象评价的方差分析
  • 4.3.4 员工对自身整体形象的评价
  • 4.4 讨论
  • 4.4.1 员工对自身形象认知与外部公众对员工形象认知之间的差异
  • 4.4.2 员工年龄对自身形象评价的影响
  • 4.4.3 员工职位对自身形象评价的影响
  • 5.结论
  • 6.对企业员工形象的理性探索
  • 6.1 员工形象的基本特征
  • 6.1.1 主观性与客观性
  • 6.1.2 概括性与整体性
  • 6.1.3 可传播性
  • 6.1.4 个别性与共同性
  • 6.2 员工形象提升的若干策略
  • 6.2.1 着力提升员工的生理形象
  • 6.2.2 开展“换脑过程”
  • 6.2.3 实施“充电工程”
  • 6.2.4 巧妙运用员工形象的传播途径
  • 6.2.5 发挥“重要他人”的作用,加强员工的自我形象认知
  • 6.2.6 针对公众不同社会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塑造
  • 6.2.7 内外兼修
  • 7.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小软件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探讨[J]. 现代商业 2020(25)
    • [2].对治理中小软件企业偷逃税的思考[J]. 纳税 2019(13)
    • [3].中小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浅析[J]. 全国商情 2016(27)
    • [4].谈中小软件企业的管理[J]. 办公自动化 2012(02)
    • [5].中国中小软件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策略探析[J]. 大众科技 2010(09)
    • [6].中小软件企业的发展——从一家教育软件企业的管理看中小企业的发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4)
    • [7].中小软件企业新招“过冬”[J]. 互联网天地 2009(06)
    • [8].软件产业集群:提高我国中小软件企业竞争力之途径[J]. 经济问题 2008(05)
    • [9].中小软件企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研究——以A公司为例[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13)
    • [10].基于知识管理的中小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 江苏商论 2009(07)
    • [11].IFC:软件企业致胜蹊径?[J].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2(15)
    • [12].中小软件企业信息化策略[J]. 硅谷 2010(06)
    • [13].并购式营销中小软件企业新谋略[J]. 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 2009(05)
    • [14].日本软件产业的构造、问题与出路(上)——对《离岸开发的潮流和软件行业的结构调整》的解析[J]. 软件工程师 2009(10)
    • [15].中小软件企业的融资问题与政府支持——源于建立区域软件园的思考[J]. 工业技术经济 2009(09)
    • [16].中小软件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待提升[J]. 软件世界 2009(09)
    • [17].中小软件企业的营销妙招[J]. 软件世界 2009(06)
    • [18].中小软件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分析[J]. 纳税 2019(26)
    • [19].浅析我国中小软件企业的文化管理[J]. 大众商务 2009(16)
    • [20].中小软件企业转型时期面临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6)
    • [21].中小软件企业的敏捷开发之道[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06)
    • [22].软件企业的山寨精神[J]. 软件世界 2009(05)
    • [23].科技型中小软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问题分析[J]. 财会学习 2018(14)
    • [24].浅谈中小软件企业的项目管[J]. 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06)
    • [25].中小软件企业对高职软件人才需求的研究[J]. 时代教育 2012(17)
    • [26].胜任力模型在中小软件企业人才招聘中的应用[J]. 企业家天地 2008(12)
    • [27].中小软件企业如何“山寨”一把?[J]. IT时代周刊 2009(10)
    • [28].管理软件逆势扩张[J]. 投资北京 2009(10)
    • [29].日本软件产业的构造、问题与出路(中)——对《离岸开发的潮流和软件行业的结构调整》的解析[J]. 软件工程师 2009(11)
    • [30].反垄断法:软件生态的福音[J]. 软件工程师 2008(10)

    标签:;  ;  ;  

    重庆中小软件企业员工的形象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