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县黄宅镇治平中心小学322204
【内容摘要】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郭沫若先生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工整、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这都是在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敲警钟:语文教学要加强书写习惯的培养。不求人人成为书法家,但求人人能写工整字。
【关键词】规范工整养成作业书写习惯
《新课标》中也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写字不仅可以巩固识字,把字写得正确端正,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还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一、握笔不当,坐姿不正。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首当其冲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和握笔的好习惯。刚迈入小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在不同的幼儿园接受了不同程度的书法训练。有的一进小学就能拿出一手好字,但有的似乎跟手中的铅笔有仇,以每节课削铅笔为快乐——不正确的书写方法导致他们用笔特别费。有的同学拿起笔来重如泰山,将笔捏得紧紧的,大有“不把作业纸写穿不罢休”的势头;有的同学拿起笔来轻若鸿毛,留在纸上的字迹犹如羽毛轻轻滑过;更有甚者,拿起笔来就像在篆刻,举步维艰。
苦口婆心提醒,榜样示范纠正。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轻者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书写习惯;重者影响生长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如今专家们正高呼:近视猛于虎!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身为一年级语文教师,我在学期初做到次次作业巡视,对每个学生的书写握笔姿势做到心中有数。在巡视时就可以有选择性地手把手地纠正学生握笔姿势,在批改作业时则可以有针对性地点名提醒那几个握笔姿势错误的学生,虽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那般快,但一段时间坚持下来,有心的同学都能做到正确地握笔书写了。
如果说握笔姿势不当只是个别情况,那坐姿不正就是普遍现象了。为了让学生记住正确的书写姿势,我在一年级时便将口诀教给了学生:“写字时,头摆正,身挺直,双脚要放平;握笔摆好‘三个一’,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每节课的作业书写时间,从短到5分钟的生字描红到长达60分钟的考试,课堂上时不时地可以听到我“一尺一拳一寸在哪里?”的提醒声。每节课我都特别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小明星”,有时还请书写姿势正确的同学坐在前面特置的座位上,面对同学做作业,利用身边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改掉不良的书写姿势。
二、字迹潦草,行款零乱。
强化手、眼协调,训练整体感知。写字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身心活动,是在高级神经系统调控下,躯体、五指、腕肘、双眼等相互配合和协调的活动,具有一系列身心特征。要掌握千变万化的书写线条,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学好规矩,循序渐进”。写字技巧的学习离不开这条基本原则。如果把一个字看成是一部组合巧妙的“机器”的话,那么,八个基本笔画则是组成“机器”的“零件”。“零件”是否精确,直接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出现类似作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书写动作之间不能保持连续性,只能看一笔写一笔,写出来的字多数是字形不正、比例不当、配置不妥。
针对这样的学生,我刻意强化训练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趁着巡视的机会强制性地要求他们看完整一个字再书写,慢慢地要求他们看完整一个词再书写,继而进步到连续记住几个词再书写,慢慢地他们的作业总算比较工整、清楚起来。同时,在平时的板书中,我总要求自己将每个字一笔一画地展示给学生看,
三、作业是作业,练字是练字。
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形是: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做作业时又是另一种书写;学校作业是一种书写,家庭作业又是一种书写。翻开每天20分钟的书法练习本,不少同学的字虽不能称为“美”,但已绝对能称得上工整。打开同一个人的作业本,却会发现字形完全变了,七上八下,东倒西歪。
这学期进行每班争章角布置评比时我灵机一动,何不利用争章角来激励学生呢?争章的兴趣让学生有了好好写字地动力,看着一次次慢慢变工整的作业,一次语文测验让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考试时只管填满答案,根本没有考虑书写的规范要求。既然要在班里抓书写,那就得关注学生的每一次书写,按作业要求,于是我又有了新规定:考试时拿100分可以照旧得一颗奖章,但如果谁的卷面从头到尾坚持书写工整,那老师就会在试卷上方给一颗星,有星的同学可以在争章角贴奖章,100分又有星的同学贴两颗奖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冲着奖章,同学们也拿出了“张飞拿绣花针”的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当然,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的过程,这需要我及我们所有的教师持之以恒的教育和永不停止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汪潮.语文教学专论〔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2】李海霞.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李振村.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