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水汽分布和变化过程对全球地气系统的辐射能量平衡有重要的影响。发生在UT/LS区域的水汽输送过程是影响该区域水汽组成的重要物理过程,对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亚洲季风区作为夏季北半球对流层向下平流层水汽输送和交换的"窗口",虽然引起了研究者的强烈兴趣,但至今为止其研究仍然薄弱。为此,本文以卫星反演产品综合分析为基础,结合相关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数据等,借助基于拉格朗日方法求解方案的大气模式(FLEXPART),采用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途径,对亚洲季风区夏季UT/LS水汽分布、输送过程及其相关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多年的再分析资料表明,北半球夏季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上空为强大的南亚高压所控制,该区域具有全球最高的对流层顶高度,夏季往往小于100hPa。UT/LS区域大气温度波动垂直方向呈现出“正-负-正”的变化,UT区域的加热可以通过温度波动的向上传播到下平流层中。南亚高压主体的东南侧为强的上升运动区,此大气流场的气候态特征为对流层向平流层水汽输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2)利用最新的卫星资料,对亚洲季风区夏季UT/LS大气水汽及其他大气痕量成分季节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上对流层主要存在两个振荡周期,即10-20天和30-60天,而下平流层主要表现为30-60天的季节内周期振荡,这两个周期振荡分别和青藏高原及其南部区域的夏季对流加热以及南亚高压的位置变化具有同位相特征,说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的夏季对流抬升和南亚高压闭合环流的共同作用是影响该区域水汽及其大气痕量成分分布、变化的主要动力过程。(3)通过对流层-平流层交换诊断分析发现,发现夏季向上穿越对流层顶的对流层向平流层质量和水汽输送(TST)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侧及其临近的UT/LS区域的上空。穿越对流层顶气块4天前后的轨迹分析表明,向上穿越对流层顶以后,可以向热带地区继续输送,表明青藏高原上空以南亚高压为主要环流特征的UT/LS区域水汽输送对全球平流层水汽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4)初步探讨了南亚高压在亚洲季风区夏季UT/LS输送过程及水汽等异常分布形成中的动力作用。理想的集合数值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南亚高压水平方向上的动力屏障作用主要表现在14~16km高度。一般而言,而水平方向上,近地层大气在南亚高压闭合环流内滞留时间甚至可超过一个月,这也是亚洲季风区上空夏季水汽等异常和维持形成的原因之一。(5)通过高分辨的拉格朗日输送模式,诊断了进入亚洲季风区夏季平流层水汽的主要对流源区。研究表明,亚洲季风区夏季对流层向对流层向平流层质量输送的主要源区主要分布在热带西太平洋的中国南海、孟加拉湾、印度半岛东及其青藏高原区域。而对流层向平流层水汽输送的近地层对流源区主要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该区域贡献了整个亚洲季风区的进入平流层水汽的三分之一多。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的对流加热和较高的对流层顶温度是青藏高原地区成为夏季UT/LS水汽输送主要对流源区的可能原因。(6)结合中尺度气象模式和拉格朗日输送模式对南亚高压内水汽进入平流层的一次天气尺度输送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对流抬升作用下,湿空气可向上输送到位温320-340K高度,然后在南亚反气旋大尺度平流作用下,在反气旋的西侧向北输送。而在反气旋的东部及南侧经过对流层的冷点,进入到平流层中。南亚高压系统内辐射加热引起的大尺度的输送过程是亚洲季风区反气旋内部水汽进入平流层且水汽异常中心得以维持的主要原因,而对流加湿的作用较小。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平流层放大火灾的全球气候影响[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2)
- [2].平流层向对流层传输过程对中国东部夏季地表臭氧的影响(英文)[J]. Science Bulletin 2020(04)
- [3].第27章 认识平流层和中间层100年进步[J]. 气象科技进展 2019(S1)
- [4].夏季青藏高原及周边上对流层水汽质量及其向平流层传输年际异常.Ⅱ:向平流层的绝热和非绝热传输[J]. 大气科学 2020(03)
- [5].基于平流层通信技术的军事通信网络研究[J]. 数字通信世界 2020(06)
- [6].大气湍流对平流层星光导航中星光传输的影响[J]. 宇航学报 2017(04)
- [7].世界首架巨无霸双身飞机亮相 能在平流层发射火箭[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7(07)
- [8].平流层通信中抗部分带干扰优化研究与仿真[J]. 计算机仿真 2015(09)
- [9].艰难冲入平流层[J]. 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 2015(01)
- [10].艰难冲入平流层[J]. 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 2015(01)
- [11].天海之间[J]. 红领巾(萌芽) 2020(11)
- [12].平流层飞行器技术的最新发展[J].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9(02)
- [13].1979-2012年平流层大气的基本特征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14].平流层通信[J]. 通信技术 2015(02)
- [15].一次南疆强沙尘暴沙尘向平流层上传的事实及模拟[J]. 高原气象 2015(04)
- [16].宇宙成因核素~7Be和~(10)Be示踪大气垂直传输交换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10)
- [17].平流层与对流层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 气象科技进展 2013(02)
- [18].亚洲夏季平流层-对流层水汽交换年际变化与亚洲夏季风的联系[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10)
- [19].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大气垂直结构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03)
- [20].基于平流层通信技术的军事通信网络研究[J]. 通信技术 2017(10)
- [21].一次冷锋型沙尘暴过程对流层—平流层交换的数值模拟[J]. 干旱区研究 2015(03)
- [22].北半球春季平流层最后增温过程及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02)
- [23].青藏高原沙尘示踪物从对流层向平流层传输的数值模拟[J]. 高原气象 2014(04)
- [24].平流层准零风层统计特征及准两年周期振荡对其影响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01)
- [25].平流层通信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J]. 电力系统通信 2012(01)
- [26].首次证实平流层直接影响地球气候[J]. 中国科技信息 2012(20)
- [27].利用卫星大气成分资料分析夏季亚洲季风区平流层-对流层输送特征[J]. 高原气象 2011(01)
- [28].亚洲夏季风是低层污染物进入平流层的重要途径[J]. 大气科学 2011(05)
- [29].浅析平流层通信系统的特点及应用[J]. 金融科技时代 2011(09)
- [30].平流层通信技术在军事上应用的研究[J]. 信息通信 2011(06)
标签:南亚高压论文; 上对流层下平流层论文; 大气水汽含量论文; 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论文; 拉格朗日输送模式论文; 青藏高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