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重建角膜缘上皮组织,为重建角膜表面提供良好的移植材料和方法。方法:选健康新西兰新生兔和成年兔各8只,在手术显微镜下取其角膜缘组织块进行体外培养重建角膜缘上皮层,其中成年兔和新生兔左眼的角膜缘组织块种植于以等量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作用生成的纤维蛋白胶上,右眼角膜缘上皮组织块种植于盖玻片上。每天记录细胞的生长覆盖面积,并从生长特性、光镜特征、超微结构特点及免疫细胞化学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配对t检验比较培养于纤维蛋白胶上的新生兔与成年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之间的生长差异,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成年兔的角膜缘上皮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体上和在盖玻片上的生长差异。结果:新生兔和成年兔的角膜缘上皮细胞均能在纤维蛋白胶上很好地黏附生长和增殖。体外培养7天左右即能较好地形成单层上皮细胞,2周左右在纤维蛋白胶上形成的复层角膜缘上皮细胞与生理状态下的角膜上皮组织相近。在第4天至第7天时,生长于纤维蛋白胶体上的成年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的覆盖面积要优于生长于盖玻片上的上皮细胞,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兔和成年兔体外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均能在纤维蛋白胶上很好贴附生长,在眼表重建中可作为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的一种新方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10)
- [2].角膜缘上皮细胞治疗胬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04)
- [3].角膜缘松解切开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J]. 国际眼科杂志 2015(02)
- [4].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重建眼表的实验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4)
- [5].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角膜缘出血的临床探讨[J]. 国际眼科杂志 2008(03)
- [6].角膜缘假性上皮瘤样增生1例[J]. 国际眼科杂志 2008(03)
- [7].远离角膜缘的球结膜切口在巩膜外加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估[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11)
- [8].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采用颞侧角膜缘3.2mm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03)
- [9].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27)
- [10].大角膜缘移植瓣术在翼状胬肉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 2016(16)
- [11].白内障角膜缘内小切口手术临床观察[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9)
- [12].羊膜联合角膜缘移植治疗早期中重度眼烧伤的疗效观察[J]. 国际眼科杂志 2009(06)
- [13].PCNA在新西兰大耳兔角膜及角膜缘的表达[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05)
- [14].培养角膜缘上皮细胞深低温保存后异体移植实验研究[J]. 实用防盲技术 2009(04)
- [15].糖尿病白内障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J]. 青岛医药卫生 2008(03)
- [16].角膜肿物患者135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J]. 眼科新进展 2018(05)
- [17].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降低角膜缘翼状胬肉复发效果评价[J]. 中国药业 2016(24)
- [18].角膜缘令双眼更加闪亮迷人[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7(21)
- [19].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01)
- [20].颞侧角膜缘隧道式切口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临床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08)
- [21].自体角膜缘复合组织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J]. 医药论坛杂志 2014(09)
- [22].角膜缘上皮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对比观察[J]. 国际眼科杂志 2014(11)
- [23].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J].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2(02)
- [24].1262例透明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观察[J]. 临床眼科杂志 2014(02)
- [25].5.5mm无缝线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探讨[J]. 微创医学 2009(03)
- [26].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23)
- [27].结膜后退加角膜缘血管冷冻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疗效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12)
- [28].原子力显微镜在平板离心法筛选的人角膜缘上皮细胞研究中的应用[J]. 眼科新进展 2012(03)
- [29].LASIK术中角膜缘出血的初步研究[J]. 西南军医 2008(01)
- [30].异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34例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