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柴达木盆地昆前—茫崖坳陷构造样式与数值模拟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构造地质学
作者: 黄立功
导师: 林舸,钟建华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昆前茫崖坳陷,构造样式,地质模型,数值模拟实验,成藏规律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以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和岩石力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油藏等多种信息和计算机手段,对柴达木盆地昆前-茫崖坳陷的构造样式及其油气成藏进行了分析研究。 从野外露头研究入手,结合测井相、地震相,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相分布特点;在地震剖面解释及区域构造格局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研究区构造样式及其结合断裂样式的演化特征;从断层活动速率、断层生长指数的对比研究入手,论证了柴西地区高级序断裂发展的同生性、差异性、幕式性及断裂活动强度的迁移性. 通过构造演化史的分析,结合剖面缩短量、野外露头的研究成果,论证了柴西地区第四纪构造运动的强烈性。以盆地生油岩母质的类型及丰度研究为基础,结合盆地热演化史,探讨了生油岩热演化及其生烃量和时间的关系;建立了研究区古应力场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古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构造应力与油气运聚的深层次联系,认为构造应力,特别是成藏期构造应力,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油气藏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对有利圈闭进行了分析。对柴西地区成藏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把油气藏划分为后生断裂对原生油气藏破坏型和稳定发育型两种;同时提出柴西地区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取决于油源条件、储集条件、运移条件、保存条件以及各种条件相互之间的时空匹配关系。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四、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五、主要认识论与创新点
第二章 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与构造演化
第一节 盆地构造样式与类型
一、盆地类型划分
二、盆地构造样式与组合
三、构造样式的复合与叠加
四、构造样式与油气成藏
第二节 柴达木盆地基本地质构造背景分析
一、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
二、柴达木盆地的地质构造演化概述
三、柴达木盆地的大地构造属性的演化
第三节 沉积相展布特征
一、古新统一始新统路乐河组
二、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
三、中新统上干柴沟组沉积
四、早上新统下油砂山组
五、剖面沉积相
第四节 研究区地质构造演化史研究
一、埋藏史研究
二、构造沉降史研究
三、构造演化史研究
第三章 柴达木盆地昆前-茫崖坳陷构造样式与构造演化
第一节 柴西地区主要构造样式及其组合
一、断裂构造样式的基本特征
二、褶皱构造样式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断裂构造样式的活动特征
一、断层活动速率在地层剥蚀区的应用
二、断层活动速率在地层连续沉积区的应用
三、断层生长指数与断层活动速率的计算结果比较
第四章 构造应力数值模拟实验研究
第一节 构造应力场驱油的动力学分析
一、地应力导致岩体变形
二、有效应力原理
三、流体势
四、岩层内流体运动的微分方程
五、流体势微分方程的有限元公式
第二节 构造应力数值模拟的原理及方法
一、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实验的数学原理
二、数值模拟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第三节、柴西地区构造应力数值模拟实验研究
一、地质模型的建立
二、数值模拟实验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三、数值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第五章 柴西地区油藏形成条件及目标预侧
第一节 柴西地区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一、烃源岩及生烃特征
二、生储盖组合
三、圈闭条件
第二节 油气形成与分布特征
一、油气成藏期
二、油气藏分布特征
第三节 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
一、油源条件
二、油气运移条件
三、储集条件
四、保存条件
第四节 柴西地区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
一、后生断裂对原生油气藏破坏型
二、稳定发育型
第五节 勘探目标优选和评价
一、有利的勘探方向
二、有利的勘探区带及目标
主要结论和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主要成果及科技奖励
发布时间: 2005-10-11
参考文献
- [1].柏各庄地区构造样式及储层构造裂缝识别与预测[D]. 周灿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
- [2].东濮古近纪伸展断陷构造样式[D]. 程秀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 [3].冀中坳陷饶阳凹陷构造特征及油气聚集[D]. 崔树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 [4].新疆焉耆盆地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研究[D]. 李永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 [5].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控油作用研究[D]. 冯建伟.中国石油大学2008
- [6].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研究[D]. 张绍臣.大庆石油学院2009
- [7].查干德勒苏凹陷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D]. 陶国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 [8].德南洼陷下第三系油气运聚成藏特征[D]. 孙义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 [9].垦东凸起及邻区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D]. 付兆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 [10].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构造演化及沉积相研究[D]. 李楠.中国海洋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柴西第三系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D]. 刘云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
- [2].柴达木盆地沉积体系发育的动力学机制及成藏效应[D]. 李伟.成都理工大学2004
- [3].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沉积相研究[D]. 曹国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4].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冲断带油气成藏研究[D]. 胡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5].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源及含油气系统分析[D]. 张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
- [6].柴西第三系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D]. 江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7].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喜马拉雅运动与油气成藏研究[D]. 陈新领.西南石油学院2004
- [8].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D]. 曹海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
- [9].柴达木北缘西段中、新生代多旋回叠加改造型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D]. 汤济广.中国地质大学2007
- [10].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D]. 吴光大.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