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就业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王传荣
导师: 袁文平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劳动就业,传递机制,就业治理
文献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向前,正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跨国流动以及产业的国际转移等多条途径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上述因素互相作用下,世界劳动就业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分析经济全球化推进中世界就业的规律性特征,揭示经济全球化影响劳动就业的传递机制,分析全球化进程中的就业治理路径,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扩大就业提供新的思路。全文共分6 个部分。导论,主要交待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概括了本文的逻辑结构以及各章的主要内容等。第1 章以失业原因为线回顾就业理论的发展与演变。经济学领域有关就业的研究文献是丰富的,许多著名经济学家都重视研究就业问题。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劳动力供求缺口理论在全球化时代仍具生命力。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在当今时代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就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文中总结了西方就业理论的研究成果及其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新进展,并对90 年代以来全球化影响就业的已有成果进行概括,这些论述为以下各章提供了观点表述的理论基础和主题分析的理论平台。第2 章首先界定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及其内涵,并说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全球化进程中就业的规律性特征。本章在介绍了学术界关于经济全球化概念的代表性观点后,得出了自己对经济全球化的解释,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的过程,主要指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和配置,这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间高度依赖和融合的表现。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
论文目录:
0 导论
0.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0.1.1 问题的提出
0.1.2 研究意义
0.2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0.3 研究方法
0.3.1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0.3.2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
0.3.3 比较分析法
0.3.4 抽象和具体研究相结合
0.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 劳动就业理论:文献综述
1.1 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劳动力供求缺口——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有关理论观点
1.1.1 以劳动力商品学说为基础
1.1.2 资本有机构成原理
1.1.3 失业人口本质上就是相对过剩人口
1.1.4 产业后备军理论
1.2 西方就业理论的演变
1.2.1 “否认失业存在说”——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
1.2.2 “有效需求不足说”——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1.2.3 “否定凯恩斯总量就业理论”——新保守主义的就业观..
1.2.4 “周期失业论”——保罗·斯威齐的解释
1.2.5 “人力资本论”—舒尔茨的阐述
1.2.6 “结构性失业说”——新古典综合派的观点
1.2.7 “人口增长失业说”——马尔萨斯主义者的看法
1.2.8 “劳动无限供给说”——发展经济学派的理论
1.2.9 “工资粘性论”——新凯恩斯主义的阐释
1.3 对西方就业理论的简评
1.4 学术界有关全球化与就业关系的研究进展
1.4.1 国外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就业相关的研究
1.4.2 中国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就业相关的研究现状
2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就业的规律性特征
2.1 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界定及其主要表现
2.1.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历史进程
2.1.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1.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2 全球就业状况概览
2.2.1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2.2 全球化进程强力推进,劳动力市场格局渐变
2.2.3 经济增长与就业波动风险加大
2.3 就业方式、就业结构与劳资关系的变革
2.3.1 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与就业形态的不稳定性
2.3.2 就业结构的变化
2.3.3 劳资关系新格局的形成
2.3.4 人才流动——先进国家的吸入效应与落后国家的推出效应引发在国与国之间的不对称
2.4 经济全球化拉大劳动收入差距
2.4.1 收入差距是就业状况的直接反映
2.4.2 全球化拉大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经济全球化影响劳动就业的传递机制
3.1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成为就业变动的“驱动器”
3.1.2 相关理论研究
3.1.2 贸易量拉动就业的理论分析
3.1.2 贸易战略选择与就业
3.1.3 贸易结构对就业的影响
3.2 资本的逐利性引起的资本国际流动带动就业机会的转移
3.2.1 FDI 与就业关系的理论研究
3.2.2 跨国投资与劳动就业
3.3 科技进步推动下的国际产业转移直接引发劳动力资源的全球配置
3.3.1 产业转移理论研究
3.3.2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
3.3.3 技术进步、产业转移与就业的关系
3.4 贸易的自由化发展、资本的国际流动和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交互作用
3.5 本章小结
4 以人为本的全球化与“体面的劳动”
4.1 “体面的劳动”的提出和内涵
4.1.1 “体面的劳动”的提出
4.1.2 “体面的劳动”的内容
4.2 以人为本的全球化在就业治理中的地位
4.2.1 “以人为本的全球化”的含义
4.2.2 以人为本的全球化是就业治理的基石
4.3 推进以人为本的全球化、实现体面劳动的对策
4.3.1 积极维护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
4.3.2 促进企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创造
4.3.3 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工群体进行人文关怀
4.3.4 加强劳工、雇主和政府三方之间的社会对话
4.4 本章小结
5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有效促进就业的路径选择
5.1 高度重视开放条件下的就业研究
5.1.1 就业战略应适应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
5.1.2 全球化推进与中国劳动就业的不适应
5.1.3 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5.2 开放条件下就业发展长远路径选择
5.2.1 “实行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创造就业机会的增长模式”.
5.2.2 加快劳动就业制度的创新
5.2.3 更加注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5.2.4 劳动比较优势与科技竞争优势的不同时期替代
5.2.5 利用入世契机,积极挖掘开放型经济的就业潜力
5.3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8-30
参考文献
-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研究[D]. 王健.武汉大学2005
- [2].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政府职责[D]. 庞丽霞.中央民族大学2006
- [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垄断寡占市场结构及其效率、政策研究[D]. 刘艳婷.西南财经大学2009
- [4].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 吴宏洛.福建师范大学2009
- [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发展研究[D]. 孙峰.中共中央党校2010
- [6].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研究[D]. 吴剑雄.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
- [7].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 赵新正.华东师范大学2011
- [8].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 汤晓莉.河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