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保护遗传学及其繁殖行为研究

獐保护遗传学及其繁殖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獐(Hydropotes inermis inermis)为我国特产的保护动物。至今为止,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及乱捕滥猎,野生獐种群的数量及分布范围已急剧减少,因此深入了解目前獐各地理种群的形态及分子变异,是我们制定保护策略的重要依据。同时,獐的圈养繁殖在我国正蓬勃发展,但有关圈养繁殖行为、遗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却很缺乏。为此,本论文利用线粒体控制区(mtDNA D-loop)和微卫星两种分子标记及头骨形态标记分别对獐的遗传多样性和头骨的地理变异进行了研究。同时,于2003年5月至2004年7月期间,以浙江省嵊州市河麂种源基地(简称嵊州基地)的圈养獐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焦点动物取样、连续记录及行为取样、连续记录的方法对其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如下: 1.在32只獐个体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927-928bp)中共检测到37个变异位点。变异位点在控制区的3个区域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8%(ETAS区),2.16%(CCR区)和2.70%(CSB)区。同时,利用40只獐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部分序列(403bp)对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共检测出2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8个单倍型。不同来源个体的单倍型在系统进化树中呈镶嵌分布。控制区序列间的分歧从0.2%-3.5%(平均为1.7%)。与其它的稀有鹿类相比,獐有着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核苷酸多样性(π)和单倍型多样性(h)分别为1.318%±0.146%和0.923±0.025。同时,舟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π=1.061±0.217%,H=0.885±0.04)低于大陆种群的(π=1.551±0.175%,H=0.941±0.036)。两种群间的平均核苷酸差异为1.448%。AMOVA的结果表明:两种群间存在显著的分化(FST=0.088,P<0.001;ΦST=0.075,P=0.043)。 2.利用7个微卫星位点对南京红山动物园种群(大陆来源;n=19),嵊州种群(舟山来源:n=19)及舟山野生獐种群(n=25)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总的来看,与其它的稀有鹿类相比,獐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獐研究概述
  • 1. 系统地位
  • 2. 地理分布的历史变迁
  • 3. 种群现状
  • 4. 食性
  • 5. 生长发育与繁殖
  • 6. 行为生态学研究
  • 7. 饲养繁殖
  • 第二节 保护遗传学研究中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1. MtDNA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2. 核基因标记及其应用
  • 第三节 哺乳动物繁殖行为学研究概述
  • 1. 繁殖节律
  • 2. 发情、交配行为
  • 3. 交互吮乳
  • 4. 母婴(幼)关系
  • 5. 等级序位与成功繁殖
  • 6. 交配策略
  •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一节 獐保护遗传学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第二节 獐头骨形态性二型及地理变异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第三节 圈养獐繁殖行为研究
  • 1. 研究地点与管理模式
  • 2. 目标取样行为谱
  • 3. 行为特征研究
  • 4. 交配行为
  • 5. 父权鉴定
  • 6. 分娩行为及初生獐死亡率研究
  • 7. 分娩定时及同期化研究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獐的遗传多样性
  • 1. 线粒体DNA控制区遗传多样性
  • 2. 核DNA微卫星遗传多样性
  • 第二节 獐头骨形态性二型及地理变异研究
  • 1. 雌、雄獐头骨的性二型
  • 2. 獐头骨的地理变异
  • 第三节 圈养獐行为研究
  • 1. 圈养獐的行为特征
  • 2. 发情与交配行为
  • 3. 父权鉴定
  • 4. 分娩行为
  • 第四章 讨论
  • 第一节 獐的遗传多样性
  • 1. 遗传多样性
  • 2. 种群遗传分化
  • 3. 圈养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 第二节 头骨形态研究
  • 1. 头骨形态性二型
  • 2. 头骨地理变异
  • 第三节 圈养獐的行为研究
  • 1. 圈养獐的行为特征
  • 2. 发情交配行为
  • 3. 父权鉴定
  • 4. 分娩行为
  • 5. 初生獐死亡率
  • 6. 分娩定时与同期化
  • 第四节 舟山獐种群保护地位的探讨
  • 第五章 保护、管理建议与研究展望
  • 1. 野生种群的保护
  • 2. 圈养种群的管理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附录Ⅰ: 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
  • 附录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投稿及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独创性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体表擦拭取样在两栖动物保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J]. 四川动物 2018(04)
    • [2].环境生物学与保护遗传学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3].不仅仅是遗传多样性:植物保护遗传学进展[J]. 生物多样性 2009(04)
    • [4].在遗传学教学中加强保护理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4(04)
    • [5].从保护遗传学到保护基因组学[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6].两栖动物的保护遗传学(译文)[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1)
    • [7].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姚蒙课题组[J]. 生物多样性 2019(05)
    • [8].兰科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8)
    • [9].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太行花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9)
    • [10].动物mtDNA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01)
    • [11].茴鱼微卫星标记开发及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 2016(01)
    • [12].极度濒危植物中华水韭的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 2009(07)
    • [13].杜鹃属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7(04)
    • [14].金沙江河谷特有植物罂粟莲花的保护遗传学(英文)[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3(05)
    • [15].我国扬子鳄种群及栖息地保护现状[J]. 动物学杂志 2012(01)
    • [16].湖南隆回县野生大鲵资源的现状及对策[J]. 北京农业 2014(30)
    • [17].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达氏鲟微卫星标记筛选[J]. 动物学杂志 2017(03)

    标签:;  ;  ;  ;  ;  ;  ;  ;  ;  

    獐保护遗传学及其繁殖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