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定时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叶尖定时,振动测量,频率,振幅
定时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刘美茹,朱靖,梁恩波,滕光蓉,肖潇[1](2019)在《基于叶尖定时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振动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叶尖定时的转子叶片非接触振动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将非接触振动测量技术成功应用在某型涡扇发动机高压压气机一级转子叶片排故(改型)中,获取叶片共振时的振动频率和幅值,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叶尖位移与关键点的位移-应力换算系数。依据反算的关键点动应力可实现(改型)前后转子叶片的高周疲劳寿命预测。某型涡扇发动机高压压气机一级转子叶片非接触振动测试结果显示:由于加工工艺原因导致原型叶片叶型厚度变大,引起叶片固有频率升高,转子叶片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发生3阶激励激起的一弯振动,导致叶片发生故障。改进加工工艺后,非接触振动测试系统结果显示叶片振动状态较好。(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济龙,段发阶,牛广越[2](2019)在《基于微波传感器的叶尖间隙与叶尖定时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叶尖间隙和叶片振动是影响涡轮机工作效率、安全和寿命的重要参数,叶尖定时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非接触式叶片振动测量方法。传统的光学等叶尖参数测量方法难以实现实际工况下的长时间测量,为满足航空发动机等恶劣工作条件下的叶尖间隙和叶尖定时测量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传感器的叶尖参数测量系统,实现叶尖间隙和叶尖定时的同时测量,分析了系统组成和测量原理,设计了采用微带天线的24 GHz的微波传感器以及采用金属结构PIFA的微波传感器,传感器直径在8 mm以内。对制作的传感器和测量系统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并与已有的光纤式叶尖定时测量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微波传感器的测量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叶尖间隙和叶尖定时的动态测量,叶尖间隙测量精度为±35μm。(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许景波,殷宪宇,崔晓萌,刘智良,李兆[3](2018)在《主从同步定时模式的转速变M/T法测量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旋转机械的转速测量问题,根据变M/T法原理,提出了一种主从同步定时模式的转速测量设计实现方法。设计了处理器内部两定时器同步计数协同工作方式,以及外部触发脉冲生成电路,由外部触发能够同时启动两定时器计数,并由主定时器在计数达到的条件下停止从定时器,两计数值同步对应。结合当前转速,可以动态设定主定时器计数条件,使本方法适合高、低转速测量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相对测量误差小于0. 2‰、覆盖5~20 000 r/min的高低转速范围,并且软件处理简捷,易于实现,具有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诚[4](2017)在《基于定时积分的周期测量仪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时间的应用范围已从基础研究领域逐步渗透到工程技术领域,高精度的时间频率已经成为了衡量国家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参量。时间是周期运动持续特性的度量,周期是信号完成一个振荡过程需要的时间,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周期性过程运动的次数,两者的数学关系是互为倒数,因此两者的测量方法是相融合的。首先本文从周期时间的测量和控制着手,深入学习和研究当前的周期和频率的测量算法,在分析过零点检测法与电平触发积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定时积分方法,并设计成电路来实现,配合定时积分的软件设计完成整个周期仪表的功能设计。之后给出新的周期测量方法是信号过峰值后对积分初始化,使积分输出电压降为零,先获取几个过零点时间,根据前几次测量结果计算得到的时间作为下一个过零点的开始积分时间,记录下积分的开始时间,在积分器输出电压再次回到零时停止积分,记录结束时间,由积分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计算出信号的一个过零点的时间,这样测量一系列的过零点时间来计算出信号的频率。然后详细给出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的实现流程,设计出一套周期测量系统的实体装置,该装置的硬件是以DSP为基础的,软件是基于CCS集成环境。采样电路采集信号,积分控制电路获取过零点,微处理器完成相应的控制与数据存储,实现检测信号的数据计算,最后由液晶显示出来。最后本系统的核心之处在于硬件的实施和软件算法的实现。硬件电路采集信号数据并产生积分波形,获取过零点,验证了定时积分法的可行性。软件算法在积分法获取过零点数据计算出周期值,将本实验的数据与市场仪器测出的数据进行对比,说明了优越性。分析不同触发时间对定时积分法的影响,在开始积分位置f为0.75处,积分测量精度最高,稳定性能最好,也论证了周期测量仪可测量具有谐波的周期信号,完成本文设计周期测量装置。(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10-26)
马亚男[5](2017)在《基于定时积分的周期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旨在研究一种新型的基于定时积分的周期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定时控制积分器和记录积分结束时间点来实现对周期信号的测量。周期检测抗干扰性优化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课题希望能找到一种易于实现的周期检测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检测的准确度,提高抗干扰能力;希望通过简明的软件算法以及具有高精度的硬件装置设计出具有准确性较高的周期检测仪器。传统的利用积分获取电信号过零点的方法在测量无谐波的正弦波电信号频率时,精度较高,但是对于存在谐波[1]的电信号,积分起始点受噪声[2]影响导致测量结果也存在一定的误差;传统的数字频率测量方法受到电压测量误差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提出一种测量周期信号的周期的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定时积分的,同时实现了模拟定时积分算法和数字定时积分算法。模拟积分算法具体的步骤是由获取的若干个过零点推测下一个积分开始时间,在开始积分时间之前初始化密勒积分器[3],使得密勒积分器的电压输出值为0,在开始积分时间断开密勒积分器上的开关开始积分,当密勒积分器输出值再次变为0时,控制积分电路停止积分,并记录积分结束时间,从而计算出过零点,重复上述步骤,获得多个过零点来计算周期信号的周期频率。数字定时积分算法是模拟积分算法的数字实现,将待测信号进行A/D采样,存入缓冲区,对数据做积分处理,积分结束后计算过零点,最后计算待测信号的周期。对基于定时积分的周期检测装置的研究是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测控系统方案选择及系统总体设计,系统硬件设计。硬件部分包括DSP控制电路、周期测量电路、信号采集单元、施密特触发器、液晶显示电路和微处理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测频算法、信号积分控制算法、信号采集方法、CPU中断控制算法,最后做出实物,利用组建的实验装置验证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系统要求能够实现对积分器的定时控制以及周期信号频率的测量,系统上电之后,首先进行的是DSP初始化操作,这一过程包括初始化系统函数、禁止CPU中断[4]、清除CPU中断标志位、初始化PIE控制寄存器等操作。在计算出各个参数之后需要将它们存储在DSP的内部存储器[5]中,最后将计算求得的结果通过LCD直观地显示出来。本算法不需要将低频信号[6]转换成方波,尤其适合于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测量,系统检测方便,硬件开销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实现起来简单合理,数据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10-26)
李皓[6](2017)在《合肥光源条纹相机定时电路的改进和束团长度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的各大加速器装置中,条纹相机作为重要的测量仪器,被广泛使用在加速器和储存环的各种特性和参数测量中。合肥光源储存环中同样利用条纹相机测量束团的各种特性和参数,例如:束团长度、束团纵向不稳定性、束团势阱畸变、束团横向尺寸等等,条纹相机为储存环中的各项研究提供了平台和工具,为储存环的稳定运行和机器研究提供了各项数据参考。本文主要在现有条纹相机的基础上对其改进用来测量储存环中束团长度以及势阱畸变。现有的条纹相机的快扫描模块工作频率为102MHz,用来观测束团纵向分布,多束团时相邻的两个束团头尾会重迭,无法观测势阱畸变,同时导致束团长度测量结果不准确,单束团时相邻两个周期的束团也会重迭,目前的观测势阱是调节延迟使得屏幕中显示两个独立的条纹像。本文中设计一个叁分频二倍频定时电路,利用合肥光源的高频频率变换得到136MHz的信号,之后输入到条纹相机的扫描模块中,在此扫描频率下,单束团或者多束团的条纹像均不存在头尾重迭并且屏幕中只有一个像,提高了测量的精度。本文首先介绍了束团纵向参数的测量以及条纹相机的应用,接下来介绍了合肥光源条纹相机的原理、结构以及所设计的测量系统等。重点介绍了设计的用于条纹相机触发单元的叁分频二倍频定时电路,采用锁相环芯片ADF4360-8设计定时电路,学习设计电路原理图以及PCB图以及焊接测试电路板,并且介绍了储存环中束团的纵向运动以及势阱畸变的物理原理和模型。最后利用改进后的条纹相机观察合肥光源储存环在单束团和多束团模式下的束团纵向分布以及势阱畸变,并且与改进前的条纹相机观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设计猜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01)
唐茂,李晓明,李承奉,邓历翔[7](2016)在《面向场地鉴定的MLS脉冲定时点测量误差量化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径效应引起MLS(microwave landing system)信号包络畸变造成脉冲定时点测量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误差量化分析方法。通过对误差量化分析流程的分析,指出造成误差的关键因素,并根据包络信号的形式,提出假设条件,简化模型,导出修正后的误差量化分析公式,同时对量化分析公式精度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分析多径效应引起的脉冲定时点测量误差。(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李刚[8](2015)在《基于叶尖定时的叶片动应力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机械是现代工业系统的一种关键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力、化工等重要领域。航空发动机作为我国大飞机项目的核心装备成为科研攻关的重点,这其中压气机和燃气轮机作为提供动力的关键部件,决定着飞机能否高速、稳定、长时间飞行,而转子叶片作为核心零部件由于数量多,工作条件恶劣,其失效更是发动机故障的主要原因。转子叶片的失效原因除因外物撞击造成的叶片瞬时过载断裂外,绝大多数与叶片振动产生的动应力有关。传统的接触式应变测量,操作复杂且无法在线监测,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不便。因此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使用过程中,实现叶片动应力的实时监测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叶片进行建模分析,解决了动应力反演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叶尖定时测振技术,通过动应力反演算法实现旋转叶片动应力非接触测量的新方法。针对本文提出的方法,笔者在天津大学力学工程实验中心、浙江大学高速旋转机械实验室分别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旋转叶片动应力的非接触测量。本文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1.通过理论推导,提出了采用有限元建模分析获取叶片表面动应力与叶尖位移比值,进而反演出叶片动应力的方法。2.设计开发了满足叶尖定时测振系统要求的便携式采集卡,对叶尖定时测振系统进行了优化。3.采用有限元法对叶片进行建模分析,获取静态及旋转状态下叶片表面动应力与叶尖振幅的比值,并以此作为动应力反演的依据。4.设计实施了振动台叶片激振实验和旋转叶片振动监测实验。静态激振实验使用应变片和激光测振仪对单个叶片的应变和振幅进行了测试;旋转实验同时安装了叶尖定时测振系统及滑环引电式应变测量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0-01)
高来超,阮锦洋,卢超[9](2014)在《紫外线定时控制及光强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单片机设计了一套紫外线波长选择、定时控制和光强测量系统,用于研究紫外线照射下维生素D含量提升的试验。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测量装置,控制装置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驱动液晶触摸屏完成人机交互操作,以继电器控制不同波长的紫外线灯管工作,实现控制波长和照射时间。测量装置采用UVM-30A紫外线传感器模块,利用STC12C5A60S2单片机采集传感器输出信号,将测量结果以紫外线光强指数显示在LCD1602液晶屏上,实现紫外线光照强度测量功能。系统有效地解决了紫外线照射蘑菇试验中对紫外线波长、光强测量以及照射时间控制的问题。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可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4年04期)
王维民,尚文,姚剑飞,崔津[10](2014)在《基于电涡流技术的叶尖间隙及定时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透平机械叶尖间隙以及叶片的振动幅值是表征叶片健康状况以及进行叶片故障预测的重要参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涡流传感技术的叶尖间隙及振动幅值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测试标定获取输出电压信号与叶尖间隙变化的关系,提出在欠采样情况下叶顶间隙的获取方法。运用高速采集装置进行叶尖定时信号采集,获取叶片达到传感器的时间;随后结合电涡流叶尖间隙及定时分析算法对测试信号进行后处理计算,可得到旋转机械在运行状态下的叶尖间隙及叶片振动参数。在搭建的模拟实验台上进行不同运行转速下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可以准确获取叶尖间隙值及叶片振动位移值,相较于传统的电容技术及光纤技术具有更强的抗环境干扰能力,适合执行长期的状态监测任务,有较高的工程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定时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叶尖间隙和叶片振动是影响涡轮机工作效率、安全和寿命的重要参数,叶尖定时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非接触式叶片振动测量方法。传统的光学等叶尖参数测量方法难以实现实际工况下的长时间测量,为满足航空发动机等恶劣工作条件下的叶尖间隙和叶尖定时测量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传感器的叶尖参数测量系统,实现叶尖间隙和叶尖定时的同时测量,分析了系统组成和测量原理,设计了采用微带天线的24 GHz的微波传感器以及采用金属结构PIFA的微波传感器,传感器直径在8 mm以内。对制作的传感器和测量系统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并与已有的光纤式叶尖定时测量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微波传感器的测量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叶尖间隙和叶尖定时的动态测量,叶尖间隙测量精度为±35μ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时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刘美茹,朱靖,梁恩波,滕光蓉,肖潇.基于叶尖定时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振动测量[J].航空动力学报.2019
[2].张济龙,段发阶,牛广越.基于微波传感器的叶尖间隙与叶尖定时测量[J].控制工程.2019
[3].许景波,殷宪宇,崔晓萌,刘智良,李兆.主从同步定时模式的转速变M/T法测量设计与实现[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8
[4].陈诚.基于定时积分的周期测量仪的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7
[5].马亚男.基于定时积分的周期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7
[6].李皓.合肥光源条纹相机定时电路的改进和束团长度测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7].唐茂,李晓明,李承奉,邓历翔.面向场地鉴定的MLS脉冲定时点测量误差量化分析方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李刚.基于叶尖定时的叶片动应力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5
[9].高来超,阮锦洋,卢超.紫外线定时控制及光强测量系统[J].电子器件.2014
[10].王维民,尚文,姚剑飞,崔津.基于电涡流技术的叶尖间隙及定时测量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