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设计应用于卷曲形名茶的开发

品质设计应用于卷曲形名茶的开发

论文摘要

四川南部(以下简称川南)在本文中是指以成都为界(含成都)的四川南部地区。这是一个盛产茶叶的地方,是卷曲形名茶的生产和销售集散地,卷曲形名茶在这里有极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本研究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为手段,立足于新产品的品质设计与开发,通过对川南主要城市成都、雅安、泸州、峨嵋、宜宾等的名茶市场进行调研,找到卷曲形名茶的市场切入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新产品的品质设计和市场定位。最后将所开发的新产品进行品质成分的分析、感官评价和消费者嗜好性分析。结果证实,本研究科学合理,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分作市场调研、品质设计及工艺设计、理化分析、感官评价、消费者嗜好性分析几个部分。首先,通过市场调研,明确市场状态及确定市场机会;其次,以确定的市场机会为目标,以市场调研取得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新产品的品质设计和工艺设计,并实验确定最佳加工工艺,生产出样品;再次,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并应用理化分析数据来验证感官审评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最后,进行消费者嗜好性分析,以预测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说明本研究的成功与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由市场调研可知,针对于目标市场,新开发的产品应该满足如下的品质特征:干茶色泽翠绿,条索紧细卷曲匀整,不显毫或隐毫,香气清纯呈嫩香或粟香,汤色绿明,滋味醇和鲜爽,叶底嫩绿完整。2,由工艺实验知,能满足目标品质的样品的最佳加工工艺为:1)卷茶色泽加工工艺:鲜叶(一芽一叶初展)→摊放(摊放时间6h)→杀青(杀青温度200℃;时间,40型连续滚筒杀青机杀青,2分半钟)→摊放冷却→初揉(时间20分钟)→烘二青(温度100℃,时间30分钟)→摊放冷却→名茶烘干机手工固形(温度100℃,时间25分钟)→摊放冷却→足烘(温度70~80℃)→摊放冷却→毛茶→选拣→成品茶2)卷茶香滋加工工艺:鲜叶(一芽一叶初展)→摊放(摊放时间12h)→杀青(杀青温度220℃;时间,40型连续滚筒杀青机杀青,2分半钟)→摊放冷却→初揉(时间20分钟)→烘二青(温度120℃,时间20分钟)→摊放冷却→复揉(时间10分钟)→名茶烘干机手工固形(温度100℃,时间25分钟)→摊放冷却→足烘(温度80~90℃)→摊放冷却→毛茶→选拣→成品茶2,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卷茶香滋、卷茶色泽、龙湖翠三样品在色、香、味、形等品质方面各有所长。其中卷茶色泽的干茶色泽和汤色的品质因子得分最高,卷茶香滋的内质得分最高。卷茶香滋综合得分最高,最接近目标品质。3,由理化分析结果知,样品卷茶香滋内含成分丰富,且各成分间的配比合理适当,是三样品中品质成分最合理的样品。4,消费者嗜好性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250人中,有46.2%的受调查者表明喜欢卷茶香滋,37.2%的受调查者喜欢卷茶色泽,16.6%的受调查者喜欢龙湖翠。5,综上所述,样品卷茶香滋为目标市场的最优产品,其加工工艺为最优工艺,该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以确定营销组合、命名、包装后投放市场进行试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中国茶叶概况
  • 1.2 四川及川南茶叶概况
  • 1.3 市场调研概述
  • 1.4 STP营销与品质设计简介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2 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市场调研的对象与方法
  • 3.1.1 调研目的
  • 3.1.2 调研对象
  • 3.1.3 调研方法
  • 3.2 STP营销与品质设计
  • 3.3 理化分析的材料与方法
  • 3.3.1 实验材料及地点
  • 3.3.2 主要试剂
  • 3.3.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3.4 测定项目
  • 3.3.5 样品理化成分测定方法
  • 3.4 消费者嗜好性调查方法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卷曲形名茶销售情况调查结果调研结果
  • 4.2 市场调研结果分析
  • 4.3 STP营销与品质设计
  • 4.3.1 市场细分
  • 4.3.2 市场目标化
  • 4.3.3 市场定位与品质设计
  • 4.4 工艺设计
  • 4.4.1 原料
  • 4.4.2 加工工艺的确定
  • 4.5 感官审评结果与分析
  • 4.5.1 感官审评结果
  • 4.5.2 感官审评结果分析
  • 4.6 理化测定结果
  • 4.6.1 样品部分内含成分测定结果
  • 4.6.2 样品部分内含成分测定结果分析
  • 4.6.3 HPLC测定结果与分析
  • 4.6.4 AA组成测定结果与分析
  • 4.6.5 色泽测定结果与分析
  • 4.7 消费者嗜好性分析
  • 第5章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组合式形名结构词长搭配量化研究[J]. 汉语学习 2020(04)
    • [2].论形名:从语言规范到行为秩序[J]. 江西社会科学 2017(08)
    • [3].北大漢簡《節》篇“十二勝”初探[J]. 简帛 2016(01)
    • [4].论邓析的“形名”观[J]. 青年文学家 2013(23)
    • [5].论英语“形名”结构的汉译[J]. 怀化学院学报 2008(03)
    • [6].定中式形名组合词长搭配的量化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5(05)
    • [7].形名组合的认知语义学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2)
    • [8].英语形名结构认知探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9].形名构式的语义动态识解[J]. 海外英语 2016(16)
    • [10].从形名、声名到味名——中国古典思想“名”之演变脉络[J]. 哲学研究 2019(04)
    • [11].混合范畴类型逻辑对汉语形名结构及其虚化成分的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 [12].从形名学到符号学:一个学术史的梳理与反思[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8(03)
    • [13].形名组合的出现率:词长搭配和“的”字隐现[J]. 语言科学 2018(05)
    • [14].形名搭配中一价名词的隐含[J]. 励耘学刊(语言卷) 2013(01)
    • [15].英汉形名组合选择性机制的认知解释[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12)
    • [16].湘西山江苗语特殊“形名”结构的语序类型及产生动因[J]. 华中学术 2020(01)
    • [17].英语形名结构的认知研究[J]. 外语教育 2014(00)
    • [18].形名学对先秦思想的意义[J]. 思想战线 2013(S1)
    • [19].形名结构充当分句的功能语法分析[J]. 求索 2011(12)
    • [20].现代汉语形名复合动词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 2018(08)
    • [21].从概念整合理论看英语形名组合的意义建构——以典型的形名组合为例[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S4)
    • [22].也谈“red pen”——形名结构新显意义的识解[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 [23].中国大学生英语形名搭配使用中的母语迁移历时研究[J]. 现代外语 2018(06)
    • [24].现代汉语可状性“AN”形名粘合结构考察[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03)
    • [25].韩非子参验管理思想研究[J].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0(01)
    • [26].形名学或记号学:记号、信号、符号,谁是谁?[J]. 国际新闻界 2008(01)
    • [27].參之以人,驗之以物——論韓非的刑名之學[J]. 国学学刊 2016(04)
    • [28].英语学习者形名搭配特点分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
    • [29].转类形名化产生动因及其翻译[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30].贵州卷曲形名茶揉捻机提毫试验[J]. 贵州茶叶 2014(04)

    标签:;  ;  ;  ;  

    品质设计应用于卷曲形名茶的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