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他+X”结构研究

“V+他+X”结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现代汉语“V+他+X”结构的两类具体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A式:“V+他+数·量·(名)”,如“买他两斤(羊肉)/走他一趟/睡他三天”;B式:“V+他+个+NP/VP”,如“搞他个大名堂/喝他个痛快”。本文对现代汉语“V+他+X”结构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了考察。“V+他+X”结构的“他”常常是虚指的,其省略对于结构和语义的完整性没有影响,省略“他”后的结构性质有动宾和动补结构两种。“V+他+X”结构具有自主性、有界性和非现实性三个语义特点,这些特点非常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共同形成结构整体的语义特点,即“自主地促使某一未实现的事件的产生”。“V+他+X”结构的歧义表现在“他”有虚指和实指两种理解。“他”的虚实情况与动词的配价有关。“V+他+X”多用于口头语体中,也可以用于书面语体;多用于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感叹句中很少现;多用于肯定句中,否定句中很少见。根据重音居末原则和普通重音的指派理论,A式的焦点有动词和名词两种情况,B式的焦点是NP/VP。在对“V+他+X”结构三个平面的考察基础上,对“他”的功能进行了总结:“他”具有凑足音节、协调韵律、加强语气、标示动作的非实现体以及增强句子的感情色彩的功能。“他”既是一个语气助词,也是一个体助词。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出发,运用语法化的理论对“V+他+X”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他”的虚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他”经历了由名词到旁指代词,再到人称代词的变化。第三人称代词“他”产生于唐代,北宋时期开始虚化,最早出现在A1式中。词义的影响、韵律的驱动、句法位置的改变以及主观性的语用因素是导致“他”虚化的动因,重新分析和类推是促使虚指格式“V+他+X”产生并固定下来的机制。本文综合运用三个平面语法理论、配价语法理论、韵律句法理论、语法化理论,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V+他+X”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解释,从而对该结构的来龙去脉,以及“他”的来源、功能、性质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研究现状
  • 0.2 研究方向
  • 0.3 研究意义
  • 0.4 研究方法和语料
  • 第一章 “V+他+X”的句法语义分析
  • 1.1 X 的形类
  • 1.2 “V+他+X”结构的性质
  • 1.3 “V+他+X”结构的特征
  • 1.4 “V+他+X”结构的语义特点
  • 1.5 “V+他+X”结构的歧义分析
  • 第二章 “V+他+X”的语用分析及“他”的功能
  • 2.1 A 式和 B 式的语用环境
  • 2.2 A 式和 B 式的焦点分析
  • 2.3 “他”的功能
  • 第三章 “V+他+X”的产生及“他”的虚化
  • 3.1“他”的演化历程
  • 3.2 C 式的产生及发展
  • 3.3 A 式的产生及“他”的虚化
  • 3.4 B 式的产生及“他”的虚化
  • 3.5 “他”虚化的动因和机制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V+他+X”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