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体外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初步探讨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体外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初步探讨

论文摘要

牙周病是人类常见病之一,是成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牙周炎的发病机制一直是近年来牙周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众所周知,牙菌斑为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它与牙石,食物嵌塞,(牙合)创伤等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牙周病。但细菌致病学说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牙周病的部位特异性以及间断爆发性等问题。同时基因检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问世和不断发展,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在牙周炎患者病变位点的龈沟液和牙龈组织中常可检测到疱疹病毒,尤其是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因此提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各型牙周炎具有一定相关关系。单纯疱疹病毒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发挥作用的。考虑到病毒感染宿主的第一步便是病毒吸附进入宿主细胞,而人口腔上皮细胞又是人类口腔中先天性防御系统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在体外建立一个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模型就具有其特殊的意思。本研究拟在体外大量扩增获得HSV-1,再用标化的病毒直接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KB细胞系,建立HSV-1体外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模型。并通过间接感染的方法“转移感染”Vero细胞,利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技术和PCR技术对模型建立结果进行鉴定。实验一HSV-1体外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模型的建立目的在体外建立HSV-1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模型,并运用一定方法进行鉴定。材料和方法在体外利用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扩增HSV-1,并利用噬斑计数法测定病毒滴度(PFU/ml),用此病毒分别以MOI为0.5PFU/cell、1.0 PFU/cell、3.0 PFU/cell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KB细胞,并以正常Vero细胞上清液代替HSV-1病毒液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0h、24h、48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于感染后48h收集细胞,制成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并用PCR技术检测感染后KB细胞基因组中是否包含HSV-1特异性的糖蛋白D基因片段。结果在体外通过Vero细胞成功的扩增出大量HSV-1,并将其滴定标化为106PFU/ml。HSV-1体外感染KB细胞后于24h,48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透射电镜下,KB细胞核内及胞浆内均未见HSV-1病毒颗粒。而KB细胞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凝胶电泳后可见一位于709bp位置的阳性条带,与预测结果一致。结论HSV-1体外感染人口腔上皮KB细胞实验模型建立。KB细胞为HSV-1的非允许性细胞,HSV-1感染KB细胞后可能形成转化性感染或潜伏性感染。实验二KB细胞的上清液对Vero细胞的“转移感染”及鉴定目的通过“转移感染”的间接方法将前述实验中KB细胞的上清液感染对HSV-1敏感的Vero细胞,以此检验HSV-1是否成功感染人口腔上皮KB细胞。材料和方法收集实验一模型中不同MOI组HSV-1体外感染KB细胞48h后的培养上清,并以之感染HSV-1的允许性细胞Vero细胞。分别于0h、24h、48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于感染后48h收集细胞,制成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和病毒形态。并在“转移感染”48h后计算细胞病变率。结果倒置显微镜下,Vero细胞“转移感染”24h时可观察到细胞病变出现;48h时细胞病变率上升。扫描电镜下Vero细胞核内可见大量大小均一的典型HSV-1颗粒。通过对细胞病变率进行统计,得知各滴度组“转移感染”后Vero细胞病变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KB细胞中潜伏的病毒被活化并在Vero细胞中产生了感染性病毒颗粒,证明了HSV-1可在体外感染口腔上皮细胞,并表达其基因。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Vero细胞大量扩增HSV-1,并以此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KB细胞,在体外建立HSV-1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模型。并收集HSV-1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后的上清液“转移感染”Vero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及PCR技术进行检验。结果表明HSV-1能够直接感染口腔上皮KB细胞,形成转化性感染或潜伏性感染,并在KB细胞内表达其基因。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一 HSV-1体外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模型的建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二 HSV-1体外对Vero细胞的间接感染及鉴定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就读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综述及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口腔上皮细胞几种染色方法的比较[J]. 现代养生 2016(20)
    • [2].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J]. 新课程学习(上) 2014(02)
    • [3].放射线对口腔上皮细胞抗白色念珠菌感染能力的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12)
    • [4].Bcl-2基因在口腔上皮癌多药耐药细胞的表达[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8(03)
    • [5].“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细节的改进[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4(01)
    • [6].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体外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研究[J]. 口腔医学 2008(01)
    • [7].牙龈卟啉单胞菌侵入口腔上皮细胞后基因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2(11)
    • [8].《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研究性教学设计[J]. 试题与研究 2019(08)
    • [9].“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简化实验[J]. 中学生物学 2011(07)
    • [10].利用口腔上皮细胞粗提取DNA的简单方法[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6(02)
    • [11].“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DNA”的实验设计[J]. 中学生物教学 2014(Z1)
    • [12].Raf-1基因可能与口腔上皮癌细胞多药耐药性发生机制有关[J]. 解剖学报 2009(01)
    • [13].“用人口腔上皮细胞提取与鉴定DNA”的实验改进[J]. 生物学通报 2015(07)
    • [14].口腔上皮细胞感染白假丝酵母菌后HBD-2蛋白的表达[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12)
    • [15].饮料瓶上口腔上皮脱落细胞DNA检验1例[J]. 刑事技术 2009(06)
    • [16].镧长期暴露对鲤鱼粘液细胞的影响[J]. 四川动物 2008(05)
    • [17].三聚氰胺对鲤鱼鳃、消化道粘液细胞分布与类型的影响[J]. 毒理学杂志 2016(06)
    • [18].对“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教学探究[J]. 贵州教育 2009(09)
    • [19].“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优化和研究[J].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4(11)
    • [20].基于人口腔上皮细胞颅颌面特异增强子序列机器学习预测IRF6位点唇腭裂致病突变[J]. 口腔生物医学 2020(03)
    • [21].蒙药巴特尔-7抑制口腔上皮癌KB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作用研究[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02)
    • [22].唾液斑口腔上皮细胞端粒长度变化在法医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8(08)
    • [23].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ALS mRNA表达[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26)
    • [24].维甲酸对口腔上皮细胞内游离钙的调节[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8(09)
    • [25].口腔上皮整合素的研究进展[J]. 口腔医学研究 2016(01)
    • [26].体外共培养环境对犬脂肪干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36)
    • [27].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三则[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3(04)
    • [28].“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优化[J]. 生物学教学 2013(05)
    • [29].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中基因甲基化研究现况[J]. 口腔生物医学 2016(01)
    • [30].“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改进[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1(09)

    标签:;  ;  ;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体外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初步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