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发现,在给被试呈现的刺激场景中,如果相同的场景布局重复出现时并且目标的位置固定不变时,被试能够更快的做出反应并提高搜索效率,这这种由于场景重复出现所导致的目标搜索效率提高的现象被定义为情景线索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情景线索效应的加工机制,研究者们通常采用变化场景中的刺激项目个数并拟合反应时和刺激项目之间的函数以获得不同场景之间的搜索斜率和截距。如果情景线索效应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注意朝向目标位置(注意引导加工机制),那么在搜索过程中,被试对重复场景的搜索效率更高,表现为搜索斜度将会呈下降趋势更为更快;相反,假如情景线索效应源于反应选择加工或早期知觉感知过程的加工行为,那么重复场景和新异场景在截距上将会出现更大差异。然而在近期研究并未获得一致的结论。因此,通过反应时与刺激项目之间拟合的斜度和截距的线性拟合模型并不能有效的揭示情景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搜索斜度仅能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一种平均行为,并不能通过反应时来决定影响斜度下降(或更为陡峭)的因素(Matthew S. Peterson & Arthur F. Kramer,2001)。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眼动记录的手段来对情景线索效应的加工过程进行考察,试图通过记录分析更多的眼动指标来探讨情景线索效应在不同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共变关系。同时设计新的实验范式从行为指标上考察情景线索效应的不同加工过程和加工机制。研究一采用Kuanr等的相似的实验材料,利用情景线索研究范式,试图通过与前人研究相似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从眼动特征上来揭示产生情景线索效应的加工机制的加工过程。采用2(场景条件:重复场景或新异场景)×7(1-7个时间阶段:将相邻的4个block作为一个时间阶段)×2(刺激项目大小:8个或12个)被试内设计。实验记录的眼动指标主要包括:分别为眼跳次数、眼跳幅度、首次潜伏期、首次眼跳离目标的距离,路径扫描比率,最后注视点至按键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最后眼跳距离目标距离等6个指标。结果发现,与新异场景相比重复场景在搜索斜度上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而在截距上却没有出现这种显著的下降趋势。该结果支持Chun and Jiang (1998)的结论,即注意引导加工能够更为有效地引导注意朝向目标位置,这一结论与Kunar et al.的相反而与Chun and Jiang的一致。当前实验采用了类似于Kunar et al.(2007)的实验任务和类似的材料,却得到了不同的结论。而且在眼动数据上发现,在重复场景下获得的不同认知加工过程的眼动指标都明显的优于在新异场景下获得的指标。其中,将反应时间按照早期、中期和晚期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考察情景线索效应在感知觉阶段、注意引导阶段和反应选择阶段的加工过程发现,注意引导阶段和反应选择阶段的眼动指标都能对情景线索效应进行调制。因此,我们认为一个注意引导和反应选择两个加工过程均被调制的双加工加工模型可能是情景线索效应产生机制的更合理的解释。研究二采用新的实验材料,通过呈现不同颜色差度和开口大小的刺激材料,分别对注意引导阶段和反应选择阶段的加工过程进行控制。其中,颜色差度为将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之间的颜色对比度进行控制来探讨注意引导加工和反应选择加工对情景线索效应的影响。因为研究证实,不同颜色对比度的刺激将影响视觉搜索的效率;刺激开口的朝向将是本实验中要求被试进行相应反应的实验任务,因此刺激开口的大小将会直接影响被试进行辨别反应的加工。研究采用2(颜色差度)×2(开口大小)×2(场景布局)×4(时间窗口)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在两种任务相互作用下,出现了不同程度大小的情景线索效应,表明两种操作任务能够对情景线索效应进行有效调控。因此实验结果证明了情景线索效应存在注意引导加工和反应选择加工双阶段共同调制的双加工模型。本研究通过设置两种不同的刺激场景呈现方式,测量并分析了不同认知加工过程的搜索反应时间和眼动追踪指标,探讨情景线索效应是否是注意引导加工的有效形式。实验发现情景线索效应可能存在视觉搜索加工的双加工模式:(1)情景线索效应主要发生在注意引导阶段。(2)在视觉搜索加工的较早的引导阶段和较晚的反应选择阶段均发现重复场景能更有效地完成视觉搜索任务。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欺骗的身体线索[J]. 心理科学 2020(04)
- [2].部分线索效应的发展特点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 [3].围绕问题线索处置 实践“四种形态”[J]. 民心 2017(04)
- [4].基层检察院反贪线索匮乏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商 2015(41)
- [5].课堂教学线索构建探讨[J]. 当代教育科学 2015(20)
- [6].星际猎人·线索[J].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19(10)
- [7].线索[组诗][J]. 诗潮 2020(06)
- [8].线索[J]. 青年文学家 2020(22)
- [9].灵魂的线索[J]. 中国诗歌 2014(06)
- [10].线索追踪[J]. 意林(少年版) 2014(18)
- [11].线索[J]. 初中生 2012(03)
- [12].纷繁复杂 一线挈领——漫谈记叙文的线索[J]. 小作家选刊 2009(04)
- [13].文体阅读能力二·辨析记叙线索[J]. 课外语文 2010(03)
- [14].对专项斗争中涉黑恶线索研判管理的探讨[J]. 公安教育 2019(08)
- [15].《山市》易被忽略的两条线索[J]. 中学语文教学 2008(06)
- [16].情景线索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J]. 社会科学家 2018(05)
- [17].动态和静态注视线索对注意转移的影响:运动线索的作用[J]. 应用心理学 2015(03)
- [18].自杀线索[J]. 阅读 2019(Z8)
- [19].记叙文线索设置例说[J]. 同学少年 2015(06)
- [20].设置线索 串珠成链[J]. 小学阅读指南(3-6年级版) 2012(07)
- [21].把握文章线索——阅读答题的十个技巧(四)[J].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 2012(12)
- [22].找准绘本教学的切入点——线索[J].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1(03)
- [23].“有线索就有希望”[J]. 中国报业 2014(03)
- [24].举报线索的规范化管理[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9(11)
- [25].遍地线索[J]. 人民公安 2008(05)
- [26].一篇文章中两条线索的把握[J]. 文学教育(上) 2008(08)
- [27].如何精准分类处置问题线索[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0(12)
- [28].河南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管理平台上线[J]. 资源导刊 2018(10)
- [29].演员表演中的两条行动线索[J]. 大众文艺 2017(02)
- [30].滴答滴答,看穿时间的把戏,时空连“线”找线索[J]. 家教世界 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