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饱和脂肪酸烷醇酰胺结合型加脂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半饱和脂肪酸烷醇酰胺结合型加脂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结合型加脂剂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加脂材料,受到广泛重视。其中磺化琥珀酸化结合型加脂剂又属于典型的清洁化生产,但这类加脂剂在稳定性、耐光性和其它一些加脂性能方面还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筛选原料和采用原料复配的手段展开相关研究工作,其主要内容由四部分组成。①以牛羊油半饱和脂肪酸和二乙醇胺为原料,采用二步合成法合成了中间体半饱和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简称烷醇酰胺)。考察了各个参数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饱和脂肪酸和二乙醇胺总摩尔比为1.0:1.1,第一步酰化反应中两者摩尔比控制为1.0:0.9,在135℃下反应3.0h;第二步胺解反应时加入剩余的二乙醇胺,在90℃下反应4.0h。胺解时碱性催化剂KOH的用量为半饱和脂肪酸质量的1.5%时,半饱和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的产率为89.52%。②以①中制备的烷醇酰胺为原料,通过与顺酐单酯化反应和与亚硫酸钠磺化反应制备了W-SCF皮革加脂剂。考察了反应物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单酯化和磺化反应的影响,确定较佳反应条件为单酯化反应烷醇酰胺与顺酐的摩尔比为1:1.05,90℃反应2h;磺化反应马来酸单酯与亚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1.05,80℃下反应3h。与HL-PA相比,W-SCF的稳定性和耐黄变性较好,但加脂性能较差。③以①中制备烷醇酰胺、羊毛脂和酰胺化菜油为混和原料,为了提高原料配伍性和稳定性,在原料中加入了分散剂10号白油,通过单酯化、磺化反应制备了ALC-SCF结合型加脂剂。ALC-SCF的合成反应条件与W-SCF的相同。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混合原料的较佳用量为烷醇酰胺45g,羊毛脂50g,酰胺化菜油10g,白油占起始原料总质量的35%。ALC-SCF结合型加脂剂乳液稳定性和乳化能力较好,可赋予皮革良好柔软性,渗透性,丰满性和耐黄变性。④以过氧化氢为漂白剂,采用两种不同的脱色方法对ALC-SCF结合型加脂剂进行了脱色研究,考察了pH、温度,过氧化氢的用量对脱色反应的影响。确定较佳反应条件为:当过氧化氢用量为加脂剂起始原料质量的6%,pH=4,70℃下反应90min。对ALC-SCF加脂剂半成品脱色,脱色效果较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加脂剂的简介
  • 1.2 加脂剂的合成
  • 1.3 加脂剂的功能性
  • 1.3.1 结合性
  • 1.3.2 柔软性
  • 1.3.3 丰满性 (填充性)
  • 1.3.4 耐光性
  • 1.3.5 防水性
  • 1.3.6 防霉性
  • 1.3.7 弹性
  • 1.3.8 阻燃性
  • 1.4 加脂剂的类型
  • 1.4.1 硫酸化加脂剂
  • 1.4.2 磷酸酯 (磷脂) 类加脂剂
  • 1.4.3 (氧化) 亚硫酸化加脂剂
  • 1.4.4 磺基琥珀酸盐类加脂剂
  • 1.4.5 结合型加脂剂
  • 1.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 1.5.1 课题的提出及创新性
  • 1.5.2 课题主要内容
  • 2 半饱和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的制备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2.2 实验原理
  • 2.2.3 实验方法
  • 2.2.4 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影响酰化反应的因素
  • 2.3.2 影响胺解反应的因素
  • 2.3.3 FTIR 表征
  • 2.3.4 MS 表征
  • 2.4 本章小结
  • 3 W-SCF 结合型加脂剂的合成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 3.2.2 实验原理
  • 3.2.3 制备方法
  • 3.2.4 分析检测方法
  • 3.2.5 性能测试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磺基琥珀酸酯盐的合成反应特点
  • 3.3.2 酯化反应条件的确定
  • 3.3.3 磺化反应条件的确定
  • 3.3.4 红外图谱结构表征
  • 3.3.5 W-SCF 理化性能
  • 3.3.6 W-SCF 加脂性能
  • 3.4 本章小结
  • 4 ALC-SCF 结合型加脂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4.2.2 实验原理
  • 4.2.3 实验方法
  • 4.2.4 分析检测方法
  • 4.2.5 正交试验方法
  • 4.2.6 性能测试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原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 4.3.2 单酯化磺化反应条件的确定
  • 4.3.3 ALC-SCF 原料配比确定
  • 4.3.4 ALC-SCF 理化性能
  • 4.3.5 ALC-SCF 功能性能
  • 4.4 本章小结
  • 5 过氧化氢对ALC-SCF 加脂剂的脱色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过氧化氢漂白原理
  • 5.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5.2.3 脱色方法
  • 5.2.4 色值测定方法及脱色率的计算
  • 5.2.5 过氧化氢剩余量的测定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pH 对脱色率的影响
  • 5.3.2 过氧化氢的用量对脱色反应的影响
  • 5.3.3 反应温度对脱色反应的影响
  • 5.3.4 不同脱色方法对产物稳定性的影响
  • 5.3.5 过氧化氢对加脂剂各组分的影响分析
  • 5.3.6 加脂剂漂白前后的红外图谱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廿烷醇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17)
    • [2].多廿烷醇的模拟胃肠吸收及代谢产物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2020(11)
    • [3].3种不同甘蔗品种蔗蜡中多廿烷醇分离及其成分[J]. 食品工业 2020(11)
    • [4].高级烷醇的研究进展[J]. 天津化工 2012(01)
    • [5].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1(02)
    • [6].烷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广州化工 2009(04)
    • [7].以地沟油制备烷醇酰胺的研究[J]. 应用化工 2016(09)
    • [8].多廿烷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前景[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1(05)
    • [9].烷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应用研究概况[J].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0(05)
    • [10].烷醇酰胺的合成研究进展[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09(04)
    • [1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豆油烷醇酰胺的制备[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12].气相色谱分析测定高级烷醇的方法研究[J]. 食品科学 2009(18)
    • [13].多廿烷醇对老年内皮功能异常患者血脂及内皮功能的临床疗效[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11)
    • [14].甘蔗蜡提取物多廿烷醇的降血脂机制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05)
    • [15].烟草中高级烷醇·植物甾醇和茄尼醇含量及形态分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6)
    • [16].羽扇烷醇的合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03)
    • [17].多廿烷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18].多廿烷醇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对比[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1(10)
    • [19].新型调脂药——多廿烷醇临床应用评价[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01)
    • [20].琥珀酸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正烷醇双酯磺酸盐的合成与性能[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21].新型的调脂植物药——多廿烷醇[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05)
    • [22].多廿烷醇对老年高血压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7)
    • [23].3-氨基金刚烷醇的合成工艺优化[J]. 光谱实验室 2013(02)
    • [24].多廿烷醇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甘蔗糖业 2019(01)
    • [25].多廿烷醇联合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8(12)
    • [26].酯交换法制备棉籽油烷醇酰胺的工艺优化[J]. 四川化工 2015(06)
    • [27].烷醇酰胺复合物的制备[J].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11(02)
    • [28].3-氨基-1-金刚烷醇合成进展[J]. 当代化工研究 2020(09)
    • [29].多廿烷醇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多效性分析[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5(05)
    • [30].多廿烷醇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5(09)

    标签:;  ;  ;  ;  ;  

    半饱和脂肪酸烷醇酰胺结合型加脂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