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贷款犯罪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刑法学
作者: 任继鸿
导师: 何鹏
关键词: 贷款犯罪,立法完善,制度建设,文明和谐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全文共分五篇:基础论、构成论、形态论、个罪论和完善论。对贷款犯罪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递进式的研究与探讨。基础论部分对贷款的概念及其法律性质,贷款的类型,贷款的发放程序以及贷款的监督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对贷款犯罪的现状和特点,贷款犯罪的中外立法概况进行了介绍,对经济犯罪、金融犯罪与贷款犯罪的关系特别是对贷款犯罪的归属进行了适当的剖析;构成论部分对贷款犯罪的主体、贷款犯罪的主观方面、贷款犯罪的客体、贷款犯罪的客观方面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形态论部分重点研究了贷款犯罪的未遂犯罪形态和共犯形态;个罪论部分对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高利转贷罪,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贷款诈骗罪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完善论部分提出了增加单位贷款诈骗罪的构想, 同时建议增设贷款骗用罪。另外在贷款犯罪的刑事立法完善上,在贷款犯罪的司法解释方面,尤其是遏制贷款犯罪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方面, 提出了构想。面对金融业对外开放格局日益明朗的情形,以及2006 年金融业外资金融机构大量介入的趋势,笔者提出了应借鉴英美金融业公司治理的模式,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全面改造,以此来应对外资金融机构的挑战, 增强自身竞争实力,以期达到与国际金融业同步发展的目的。完善我国金融业,特别是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性转轨,为构建现代理念的银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本文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研究,力图从宏观和微观上对贷款犯罪的整体把握与控制,以期达到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形成有利的保障体系,加大对贷款犯罪的打击力度,使金融管理秩序平稳、有序地运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论文目录:
导言
第一篇 基础论
第一章 贷款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节 贷款概念及法律性质
一、贷款的概念
二、贷款的原则
三、贷款的法律性质
四、贷款制度的渊源
第二节 贷款的类型
一、期限型贷款
二、担保型贷款
三、风险型贷款
四、专属型贷款
第三节 贷款程序与监督
一、贷款的程序
二、贷款的监督
第二章 贷款犯罪概况
第一节 贷款犯罪现状及特点
一、贷款犯罪的现状
二、贷款犯罪的特点
第二节 我国贷款犯罪的立法
一、贷款犯罪的缘起
二、贷款犯罪的立法
第三节 贷款犯罪的域外立法
一、俄罗斯贷款犯罪立法
二、美国贷款犯罪立法
三、德国贷款犯罪立法
第三章 贷款犯罪的界定
第一节 贷款犯罪的源属
一、贷款犯罪的概念
二、贷款犯罪的范围
三、贷款犯罪的归属
第二节 贷款犯罪的特征
一、贷款犯罪的抽象性
二、贷款犯罪的紧密性
三、贷款犯罪的可罚性
第三节 贷款犯罪的类型
一、牟利型贷款犯罪
二、欺诈型贷款犯罪
三、非法占有型贷款犯罪
四、扰乱秩序型贷款犯罪
第二篇 构成论
第四章 贷款犯罪的主体特征
第一节 贷款犯罪的一般主体
一、自然人贷款犯罪一般主体
二、单位贷款犯罪一般主体
第二节 贷款犯罪的特殊主体
一、贷款犯罪的特殊主体内涵
二、贷款犯罪的特殊主体内容
第五章 贷款犯罪的主观特征
第一节 贷款犯罪的罪过论析
一、贷款犯罪的罪过形式
二、贷款犯罪的复合罪过
第二节 贷款犯罪的目的犯
一、贷款犯罪目的犯的理论纷争
二、贷款犯罪目的犯的管窥之见
第六章 贷款犯罪的客观要件
第一节 贷款犯罪的客体特征
一、贷款犯罪的犯罪客体
二、贷款犯罪的犯罪对象
第二节 贷款犯罪的客观方面
一、贷款犯罪的客观前提
二、贷款犯罪的行为方式
三、贷款犯罪的复合行为
四、贷款犯罪的犯罪情节
第三篇 形态论
第七章 贷款犯罪的未遂形态
第一节 贷款犯罪未遂的特征
一、贷款犯罪的着手性
二、贷款犯罪的未逞性
三、贷款犯罪的意外性
第二节 贷款犯罪未遂的界定
一、贷款犯罪未遂的标准
二、贷款犯罪未遂的范围
第八章 贷款犯罪的共犯形态
第一节 贷款犯罪共犯的表现形态
一、自然人贷款共犯
二、自然人与单位贷款共犯
三、单位贷款共犯
第二节 贷款犯罪混合身份共犯探析
一、贷款犯罪混合身份共犯的构成
二、贷款犯罪混合身份犯的认定
第四篇 个罪论
第九章 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
第一节 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一、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概念
二、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构成特征
第二节 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罪间界限
一、本罪与滥用职权罪界限
二、本罪与违法发放贷款罪界限
第三节 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刑罚适用
第十章 违法发放贷款罪
第一节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一、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概念
二、违法发放贷款罪构成特征
第二节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疑难问题
一、司法认定的问题
二、罪过认定的问题
三、损失认定的问题
第三节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界限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二、本罪与他罪的界限
第十一章 高利转贷罪
第一节 高利转贷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一、高利转贷罪的概念
二、高利转贷罪的构成特征
第二节 高利转贷罪的犯罪形态
一、高利转贷罪的既遂形态
二、高利转贷罪的未完成形态
三、高利转贷罪的“着手”
第三节 高利转贷罪的界限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二、本罪与他罪的界限
第四节 高利转贷罪的疑难问题
一、“他人”行为的认定
二、“虚假文件”的认定
三、“失职行为”的认定
四、“违法所得”的认定
第十二章 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
第一节 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一、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的概念
二、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的特征
第二节 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的疑难问题
一、以牟利为目的的认定
二、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认定
三、偷支客户账上资金的认定
四、多户一贷或一户多贷的认定
五、重大损失标准的认定
第三节 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的罪间界限
一、本罪与高利转贷罪的界限
二、本罪与挪用资金罪的界限
三、本罪与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界限
四、本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
第十三章 贷款诈骗罪
第一节 贷款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
一、贷款诈骗罪的概念
二、贷款诈骗罪的特征
第二节 贷款诈骗罪的犯罪形态
一、贷款诈骗罪的未完成形态
二、贷款诈骗罪的既遂形态
三、贷款诈骗罪的罪数形态
四、贷款诈骗罪的共犯形态
第三节 贷款诈骗罪的界限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二、本罪与他罪的界限
第四节 贷款诈骗罪的疑难问题
一、“拆东墙补西墙”问题探析
二、冒名贷款问题的论析
三、骗借贷款问题的辨析
四、破产避贷问题的研析
五、贷款诈骗数额的分析
第五篇 完善论
第十四章 贷款犯罪的立法完善
第一节 构建完备的贷款犯罪法律体系
一、完善贷款犯罪的罪状
二、完善贷款犯罪的刑罚
第二节 贷款诈骗罪的立法完善
一、单位贷款诈骗罪的现实状况
二、单位贷款诈骗罪的学界争讼
三、单位贷款诈骗罪的学说评述
四、单位贷款诈骗罪的立法完善
第三节 增设贷款骗用罪
一、贷款诈骗罪适用的局限
二、贷款诈骗罪适用的尴尬
三、增设贷款骗用罪的必要
四、贷款骗用罪的立法建议
第十五章 贷款犯罪司法解释的完善
第一节 贷款犯罪司法解释存在的弊端
一、贷款犯罪司法解释形式不规范
二、贷款犯罪司法解释发布不透明
三、贷款犯罪司法解释主体多元化
四、贷款犯罪司法解释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贷款犯罪司法解释的立法完善
一、保证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权威性
二、统一贷款犯罪司法解释的形式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
第十六章 遏制贷款犯罪运行机制的构建
第一节 加强对金融系统的内部管理
一、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约机制
二、防范贷款犯罪、化解金融风险
第二节 我国银行运行机制的现状
一、不良资产比重高,资本充足率低
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势在必行
第三节 引进战略投资者 推进我国银行机制的改革
一、降低国有银行风险,提高贷款质量
二、控制各方投资比例,形成制约机制
第四节 我国银行治理借鉴的模式
一、英美治理的模式
二、德日治理的模式
三、我国借鉴的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 记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贷款诈骗罪研究[D]. 黄嵩.武汉大学2004
- [2].贷款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D]. 李建勋.吉林大学2012
- [3].我国存贷款犯罪研究[D]. 胡洪春.华东政法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我国存贷款犯罪研究[D]. 胡洪春.华东政法大学2013
- [2].证券犯罪论[D]. 王洪伟.吉林大学2004
- [3].货币犯罪研究[D]. 韩金柱.吉林大学2004
- [4].价格违法犯罪研究[D]. 王连生.吉林大学2005
- [5].商业瞒骗走私犯罪刑法规制研究[D]. 陈磊.吉林大学2005
- [6].数额犯研究[D]. 赵威.吉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