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间游戏论文-孟庆艳

蒙古族民间游戏论文-孟庆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蒙古族民间游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蒙古族儿童游戏,民间游戏,价值传承,社会价值

蒙古族民间游戏论文文献综述

孟庆艳[1](2019)在《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价值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共生繁荣、相辅相成的传统大国,不同民族有其历史悠久的文化脉络和民族风情。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发展就是在本民族生产生活环境下,与实际条件相结合,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文化。儿童民间游戏的发展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看,都带有浓烈的民族特点。这种草原文化在发展中不仅教育和启蒙了蒙古族儿童的身心发展,同时也使孩子们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增进了孩子之间对于情感的表达,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认同。因此,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具备着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价值,是中华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一支。(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道力亚干[2](2019)在《蒙古族民间游戏融入学前蒙汉双语教学的行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民间游戏是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勤劳而智慧的牧民自发创编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地域性、趣味性、娱乐性并折射和反应着当地牧民独特的、思维、行为、情感的一种游戏活动。蒙古族民间游戏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蕴含着独特的教育魅力。而蒙汉双语是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中具有特色地组成部分,发展和完善学前蒙汉双语教育对于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和各项事业发展至关重要。蒙古族民间游戏作为蒙古族文化的一部分,将其融入学前蒙汉双语教学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蒙古族民间游戏,亲近生活,培养民族情感,建立起民族认同感。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易于产生在心理上的亲切感,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学习蒙汉双语有助于让幼儿放下焦虑和排斥,促进他们的蒙汉双语共同发展。本研究采用的是行动研究,遵循“理论—设计—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的逻辑,在内蒙古牧区一所蒙古族幼儿园中选取一个大班进行研究,与这个班的两位老师共同组成研究小组。笔者在设计好访谈提纲、问卷、活动方案和观察记录表后,开展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主要由下面四个部分形成: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阐述选题缘由,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界定核心概念,明确研究方法、思路、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意义追寻。借鉴蒙古族民间游戏及蒙古族文化等相关的理论阐述,分析蒙古族民间游戏与蒙古族幼儿之间的关系,挖掘出蒙古族民间游戏对学前幼儿蒙汉双语发展的价值。第叁部分,行动研究。这部分是笔者在幼儿园了解家长、幼儿园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后,设计活动方案,与协助教师一起实施活动方案。第四部分,建议,在这一部分,笔者根据行动研究的结果,对于蒙古族民间游戏融入学前蒙汉双语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五部分,结语。在行动研究结束后,笔者归纳出行动研究的结论及关于幼儿在蒙汉双语教学中语言的理解、词汇的扩展、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的思考,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0)

毕欣欣,范明丽[3](2018)在《蒙古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幼儿阶段,游戏对于文化的传承有着很大的助推作用。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到教育公平性原则,重点是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公平性。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儿童,幼儿园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应该更接近儿童的文化和生活。为实现课程改革的文化要求,蒙古族地区的幼儿园课程应该在选择社会主流文化的同时,重视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不仅保持蒙古族文化的特色,实现蒙古族文化的创新,进而也发展蒙古族幼儿园的特色。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围绕蒙古族儿童民间传统游戏这一主题,讨论蒙古族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文化传承作用。(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特日格乐[4](2017)在《蒙古族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蒙古族民间游戏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导。随着叁级课程管理的实行,民族文化逐渐被学校重视起来。在幼儿园,尤其是蒙古族幼儿园也尝试着将蒙古族民间游戏融入在教育活动中。蒙古族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地域性是随着市、县、镇、嘎查而逐渐增强。基于以上思考,研究者尝试以苏尼特蒙古族幼儿园为个案,对苏尼特地区蒙古族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了解蒙古族民间游戏融入教育活动的现状,并为改善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本研究立足于苏尼特蒙古族幼儿园,采用为期叁个月的实地非参与观察,对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活动及教育活动融入蒙古族民间游戏的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初步了解蒙古族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蒙古族民间游戏的现状情况,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基本情况及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融入蒙古族民间游戏的态度等做了调查,再以家长对蒙古族民间游戏的认识及配合幼儿园工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辅以访谈法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试图全面的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蒙古族民间游戏的现状进行把握和分析。苏尼特右旗蒙古族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具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幼儿园开展了蒙古族民间游戏的多种玩法,不仅丰富了幼儿教育活动,还丰富了蒙古族民间游戏的内容。但是,由于幼儿园管理层面、幼儿教师和家长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蒙古族民间游戏还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为:(1)幼儿园各群体对蒙古族民间游戏价值认识的全面性不足(2)幼儿教师缺乏对蒙古族民间游戏活动的相关指导(3)民俗区域活动的蒙古族民间游戏空间狭窄,相关材料的更新频率低(4)班级墙面欠缺蒙古族民间游戏环境创设的布置(5)缺乏针对性的相关培训及评价内容。基于以上调查与分析,本研究为对改善苏尼特蒙古族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蒙古族民间游戏提出以下建议:(1)幼儿园建立蒙古族民间游戏的评价内容(2)幼儿园开设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蒙古族民间游戏培训(3)提升幼儿教师蒙古族民间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能力(4)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中应增加蒙古族民间游戏相关的内容(5)增强家园合作,共创良好的蒙古族民间游戏环境。此外,研究者还对小班、中班、大班的沙嘎游戏进行游戏人数、游戏准备、游戏规则以及教育价值方面的梳理,为幼儿教师的进行蒙古族民间游戏提供更好地方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7-03-20)

张倩[5](2015)在《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展的行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产生于蒙古族生产、生活之中,并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形成了与其生产、生活相接近的特殊游戏形式。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对幼儿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是缘于游戏自身所具备浓郁的益智性、趣味性和竞技性等特征,在蒙古族儿童中备受喜爱世代相传,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分。幼儿在自主参与游戏的快乐氛围下,不仅能够切身体验到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还可以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社会性发展及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等。所以将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这一宝贵资源融入到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中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兼文献法与观察法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展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实践活动,可为幼儿园的其他班级开展相关研究活动提供指引与借鉴。本论文研究分为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本次研究选题缘由进行说明及文献综述进行阐述,其中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第二部分是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呼和浩特市A园开展行动研究,设计与实施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在区域活动中开展的方案。在活动过程中,利用观察、拍照、等方式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与合作教师共同探讨,若有不妥当之处,及时更改活动内容或是活动方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幼儿在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中的表现及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5-05-20)

李素梅[6](2008)在《论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内涵·功能·价值·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是形成于蒙古族的生存、延续和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与该民族生产、生活实际相适应的独特内容与形式,并在蒙古族儿童中广为流传的最常见、最普遍、最有趣的综合性娱乐活动。这种活动对蒙古族儿童的发展起着启蒙教育、传承生产与生活方式、自娱自慰的调节、民族亲和及文艺体育的生成点等功能。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对儿童情感的表达、感受和控制,对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以及对儿童自我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价值。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通过其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等途径得到有效的传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梁艳[7](2007)在《蒙古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幼儿教育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只有结合本地特色,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在利用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独具特色的优良教育经验的同时,吸纳现代幼儿教育的精髓才能实现幼儿教育本土化。蒙古族民间游戏,无论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幼儿教育的本土化,幼儿的发展,还是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都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对蒙古族民间游戏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以包头市A幼儿园作为个案,通过访谈、观察、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对蒙古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分别从物质、观念和行为叁个层面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思考。物质层面上,包头市A幼儿园为蒙古族民间游戏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观念层面上,由于个人成长环境、民族、教龄、教育观以及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不同情况等种种原因,教师对蒙古族民间游戏的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参差不齐,但总体而言,教师对蒙古族民间游戏及其内涵的理解比较全面和深刻;行为层面上,(一)由于蒙古族民间体育游戏自身的优势、那达慕大会的影响力、教师的个人因素、幼儿园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等因素,蒙古族民间游戏作为课程资源的搜集、选编和实施集中体现在户外活动、体育教学活动、歌舞表演类游戏和玩具的制作等方面,(二)由于幼儿园对家长工作目的认识不到位,蒙古族民间游戏开展中家园合作不够深入、密切,而且由于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蒙古族民间游戏的开展没有实现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发展,(叁)蒙古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主要存在资源的搜集、与原有课程的整合和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等方面的困难;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对蒙古族民间游戏更深刻的认识,并就开展蒙古族民间游戏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确立、课程资源搜集、选编、与原有课程的整合实施以及幼儿园利用外部资源促进蒙古族民间游戏的开展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为蒙古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7-04-15)

李素梅[8](2005)在《基于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如何在教育改革中开发和利用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但关系到各民族能否很好的应对文化变迁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且还关系到能否迅速实现教育本土化的问题。 蒙古族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并发展民族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一珍贵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适当的辅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围绕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这一主题,以如何开发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为主要目的,从几个方面研究和讨论了基于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开发问题。 第一大部分从背景、意义和现状阐述了基于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开发这一研究的源起,从民族文化变迁的时代背景、幼儿教育本土化的现实背景、幼儿园课程的改革背景、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运用的实践背景出发,集中讨论了这一研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现实意义、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际意义和幼儿园游戏课程开发的深远意义以及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大部分首先从概念内涵、功能和传承途径方面对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进行了诠释;其次,从定义、内在意蕴、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诠释了游戏课程;最后,在讨论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和游戏课程内涵的基础上,把游戏课程作为开发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课程资源的途径,简要讨论了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与游戏课程的关系。第叁部分从理论上探讨了以蒙古族儿童(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5-06-05)

呼·纳斯图[9](1987)在《蒙古族民间游戏——击古尔》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尔的用料及制做 把牛的膑骨(俗称嘎拉哈)的凸凹面磨平,并在中心部位打一手指粗细的圆孔,里面注满铅水,增加其重量。经过加工的牛膑骨,蒙古语俗称之古尔,是一种游戏的器物。磨平牛膑骨的凸凹面和打孔注铅水的目的是,保证击物运动时古尔的稳定性和方向性。古尔分母古尔和子古尔二种,母古尔每枚重量在150克至250克之间,子古尔每枚重量在150克左右。(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民族丛刊》期刊1987年01期)

蒙古族民间游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蒙古族民间游戏是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勤劳而智慧的牧民自发创编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地域性、趣味性、娱乐性并折射和反应着当地牧民独特的、思维、行为、情感的一种游戏活动。蒙古族民间游戏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蕴含着独特的教育魅力。而蒙汉双语是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中具有特色地组成部分,发展和完善学前蒙汉双语教育对于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和各项事业发展至关重要。蒙古族民间游戏作为蒙古族文化的一部分,将其融入学前蒙汉双语教学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蒙古族民间游戏,亲近生活,培养民族情感,建立起民族认同感。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易于产生在心理上的亲切感,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学习蒙汉双语有助于让幼儿放下焦虑和排斥,促进他们的蒙汉双语共同发展。本研究采用的是行动研究,遵循“理论—设计—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的逻辑,在内蒙古牧区一所蒙古族幼儿园中选取一个大班进行研究,与这个班的两位老师共同组成研究小组。笔者在设计好访谈提纲、问卷、活动方案和观察记录表后,开展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主要由下面四个部分形成: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阐述选题缘由,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界定核心概念,明确研究方法、思路、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意义追寻。借鉴蒙古族民间游戏及蒙古族文化等相关的理论阐述,分析蒙古族民间游戏与蒙古族幼儿之间的关系,挖掘出蒙古族民间游戏对学前幼儿蒙汉双语发展的价值。第叁部分,行动研究。这部分是笔者在幼儿园了解家长、幼儿园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后,设计活动方案,与协助教师一起实施活动方案。第四部分,建议,在这一部分,笔者根据行动研究的结果,对于蒙古族民间游戏融入学前蒙汉双语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五部分,结语。在行动研究结束后,笔者归纳出行动研究的结论及关于幼儿在蒙汉双语教学中语言的理解、词汇的扩展、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的思考,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蒙古族民间游戏论文参考文献

[1].孟庆艳.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价值传承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2].道力亚干.蒙古族民间游戏融入学前蒙汉双语教学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9

[3].毕欣欣,范明丽.蒙古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4].特日格乐.蒙古族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蒙古族民间游戏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5].张倩.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展的行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6].李素梅.论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内涵·功能·价值·传承[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7].梁艳.蒙古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7

[8].李素梅.基于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9].呼·纳斯图.蒙古族民间游戏——击古尔[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7

标签:;  ;  ;  ;  

蒙古族民间游戏论文-孟庆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