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也为广大哲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力求从哲学的角度,对古今中外和谐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及实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古今中外的历代哲人对和谐思想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从中国古代典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到近代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中国传统哲学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从古代到近现代哲学文化中“和谐”的定义,“和谐社会”的架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所蕴涵的和谐理念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哲学基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与发展过程,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特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和谐是充满矛盾的、积极的动态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与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用唯物辩证法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个重要原则。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价值论原则、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法则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公平与效率,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文化,执政党建设等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处理这些问题的新思路,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激发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