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对羌塘地体四个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对其岩浆源区、演化过程及动力学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并由此建立起羌塘地体中生代构造演化的模型。美日切错地区火山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晚三叠世(205±4 Ma),大体代表其岩浆结晶年龄,为低Ti钾质碱性玄武岩,较低的εNdi(-4.79~-5.35)。恰岗错地区火山岩的岩浆锆石U-Pb谐和年龄为晚三叠世,低Ti高Mg值钙碱性安山-英安岩,不同程度的负Eu异常(0.61-0.69)以及较低的εNdi(-9.24~-9.79)。菊花山地区火山岩的全岩40Ar/39Ar坪年龄为早侏罗世(177.21±1.69Ma),为钙碱性英安岩,负Eu异常(Eu/Eu*=0.81),以及较高的εNdi(1.8~-0.6)和初始87Sr/86Sri(0.7077-0.7092)。三个地区均以LREE相对HREE富集,LILE相对HFSE富集为特征。日阿俊拉玛地区火山岩的全岩40Ar/39Ar坪年龄为早侏罗世(179.19±2.88 Ma),碱性玄武岩,LREE相对HREE轻微富集(La/YbN≈5),弱正Eu异常,较低的(La/Ta)N和(Th/Nb)N比值(0.73、1.08),与MORB/OIB相近的Nb/U,Ce/Pb比值(38.47、7.74)以及正的εNdi。羌塘地体在中生代先后经历了地体内部的大陆地壳深俯冲-折返、与松潘-甘孜地体的碰撞拼贴、南缘洋壳的俯冲消减以及随后与拉萨地体的碰撞拼贴等构造活动,每次构造活动都伴随着相关的岩浆活动。晚三叠世火山岩的形成与西羌塘大陆地壳北东向深俯冲时,与之相连的洋壳岩石圈发生断离(break-off)作用以及随后岩石圈地幔部分减薄有关。早侏罗世钙碱性英安岩是在班公湖-怒江洋洋壳向北俯冲时,羌塘地体北部出现弧后扩张,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岩浆经历地壳混染和分异结晶之后而成。早侏罗世碱性玄武岩代表了班公湖-怒江洋内的板内洋岛玄武岩。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附近的OIB型玄武岩与拉萨地体北部的中酸性火山岩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引起的弧后扩张有关。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第一章、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背景第一节、青藏高原各地体主要地质特征一、松潘-甘孜地体二、羌塘地体三、拉萨地体第二节、青藏高原内部主要缝合带一、金沙江缝合带二、红脊山-戈木日-双湖缝合带三、班公湖-怒江缝合带(BNS)四、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第二章、样品特征与分析方法第一节、取样位置及样品特征第二节、年代学分析方法第三节、主微量元素分析方法第四节、同位素分析方法第三章、羌塘地体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第一节、羌塘地体中生代火山岩岩相学特征一、美日切错地区二、恰岗错地区三、菊花山地区四、日阿俊拉玛地区第二节、羌塘地体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特征一、美日切错地区二、恰岗错地区三、菊花山地区四、日阿俊拉玛地区第三节、羌塘地体中生代火山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一、美日切错地区二、恰岗错地区三、菊花山地区四、日阿俊拉玛地区第四节、羌塘地体中生代火山岩Sr-Nd同位素组成一、美日切错地区二、恰岗错地区三、菊花山地区四、日阿俊拉玛地区第四章、羌塘地体中生代火山岩分布特征、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第一节、羌塘地体中生代火山活动的主要特征一、羌塘地体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解释二、羌塘地体晚三叠世火山岩主要特征三、羌塘地体早侏罗世火山岩主要特征四、羌塘地体早白垩世火山岩主要特征第二节、羌塘地体中生代火山岩岩石成因:源区特征和岩浆演化一、晚三叠世美日切错地区和恰岗错地区火山岩二、早侏罗世菊花山地区火山岩三、早侏罗世日阿俊拉玛地区火山岩第三节、羌塘地体中生代火山岩构造背景及动力学因素探讨一、羌塘地体晚三叠世火山岩动力学背景:板片拆离与对流减薄二、羌塘地体早侏罗世菊花山火山岩动力学背景:陆陆碰撞V.S.洋壳俯冲三、早侏罗世日阿俊拉玛火山岩动力学背景:洋岛玄武岩第四节、羌塘地体中生代火山-构造演化一、羌塘地体晚三叠世火山-构造演化二、羌塘地体早侏罗世火山-构造演化三、羌塘地体早白垩世火山-构造演化结论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羌塘地体论文; 中生代火山岩论文; 地球化学论文; 岩石圈演化论文; 弧后扩张论文;
羌塘地体中生代构造演化:来自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的证据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