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习得的基因和脑基础 ——双胞胎及罕见病例的研究

语言习得的基因和脑基础 ——双胞胎及罕见病例的研究

论文摘要

语言习得的大脑生理基础以及对应基因基础为最近研究热点。本研究首先建立一个网上科研辅助系统,然后应用了一系列神经心理学、行为遗传学及影像学的方法,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五岁儿童是否能习得汉语被动句?其习得过程是否具有基因基础?是否和特别的大脑半球相关?以五岁左右为分界点,早晚期习得的词语是否联系于不同的大脑机制?第一部分研究通过句图匹配范式来测试151个儿童(含54对双胞胎),以探讨五岁左右汉语被动句习得情况及其基因基础。结果显示:5岁时儿童理解非动作性长短被动句的正确率为随机水平,但动作性长短被动句的正确率高于随机水平5岁以后,小孩理解各型被动句的正确率均快速增加。仅遗传因素显著影响非动作性长短被动句的正确率。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动作性长被动句的影响几乎是一样的,而环境因素对动作性短被动句的影响要比遗传因素的影响大很多。由此可知,类似英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非动作性被动句)在五岁习得。遗传因素可能引导儿童习得非动作性被动句式,儿童在早期很可能应用形容词策略来理解动作性被动句。第二部分研究通过分视野速视实验来测试一例罕见的右侧大脑病灶导致纯左视野失读病例,一方面为了探索中央凹视觉词形的投射通路,一方面为第三部分研究的开展做理论和技术的准备。本实验的弥散张量成像数据显示右侧联结枕颞叶的胼胝体压部纤维被大量破坏,几乎没有纤维残留。实验结果显示,患者中央凹左部汉字及汉字部件阅读障碍,而对照组无阅读困难。本实验结果支持中央凹视野交叉投射到对侧大脑半球的假说。第三部分研究通过分视野速视的方法来测试五十六个健康成人,以探索不同型被动句和左右脑之间联系。实验结果提示:图句判断试验中动作性被动句具有右大脑半球优势,而非动作性被动句具有左大脑半球优势;而句图判断试验中结果正好相反。结合以往其他研究:被试在句图判断任务中更多地是运用了相应的视觉空间能力,而句图判断试验的功能磁共振实验中显示动作性被动句比主动句引起较强左侧额叶激活。由此得出假设,非动作性被动句的句法相关工作记忆很可能依赖于左脑,而视觉图像相关的工作记忆很可能依赖于右脑;动作性被动句的句法相关工作记忆很可能依赖于右脑,而视觉图像相关的工作记忆很可能依赖于左脑。第四部分借助已有图片命名常模及功能磁共振技术来研究一名纯命名障碍的病例,以探讨以五岁左右为分界限区域的早晚期习得词汇与大脑结构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在康复早期,词汇习得年龄和熟悉度同时起着重要作用,在康复晚期,仅熟悉度效应显著存在。康复早期能命名时患者右侧BA37区激活强度较大。由此得出假设:命名实验结果可能和早晚期明显不一样的病理过程有关。图片很可能是通过左右BA18收集和初步处理,再经由左侧BA37/19直接传递给左侧角回,或从右侧BA1 8区经过右侧BA37/19区处理后,再通过胼胝体传到左侧BA37/19区。5岁前习得的词也可以不经过左侧BA37/19区直接通过胼胝体提交给左侧角回处理,但是该通路在正常人脑中被抑制。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 目次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1 引言
  • 1.1 被动句法研究背景
  • 1.1.1 分视野的研究背景及方法
  • 1.1.2 左右脑的语言功能
  • 1.2 词汇习得效应
  • 1.2.1 AOA的临床研究
  • 1.2.2 AOA的相关假说
  • 1.2.3 AOA的颅内定位研究
  • 2 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 2.1 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
  • 2.1.1 实验设计
  • 2.1.2 实验过程
  • 2.1.3 数据分析
  • 2.2 分视野的研究方法
  • 2.2.1 分视野的研究基础
  • 2.2.2 分视野的句法研究
  • 2.3 基于网络的实验平台建立
  • 2.3.1 平台设计
  • 2.4 弥散张量成像的数据处理
  • 2.4.1 FSL相关背景
  • 2.4.2 仪器及参数
  • 2.4.3 数据处理
  • 2.5 年龄习得效应的研究方法
  • 2.5.1 行为学实验方法
  • 2.5.2 功能磁共振实验
  • 2.6 功能磁共振的数据处理
  • 3 结果及讨论
  • 3.1 被动句习得的基因基础
  • 3.1.1 实验对象
  • 3.1.2 全部小孩的实验结果
  • 3.1.3 行为遗传学分析
  • 3.2 分视野实验的大脑基础(中央凹假说)
  • 3.2.1 病例描述
  • 3.2.2 影像学数据
  • 3.2.3 DTI分析结果
  • 3.2.4 行为学实验结果
  • 3.2.5 结果分析
  • 3.3 被动句与左右脑
  • 3.3.1 40个成年人的分视野被动语态测试结果
  • 3.3.2 句-图判断任务和图-句判断任务
  • 3.4 年龄习得效应的大脑基础
  • 3.4.1 病例报道
  • 3.4.2 实验结果
  • 3.4.3 讨论
  • 4 参考文献
  • 5 综述
  • 5.1 句法习得的理论基础
  • 5.2 被动句法的语言学理论
  • 5.3 影像学研究
  • 5.4 胞胎的研究
  • 5.5 汉语被动句
  • 5.6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ABC检查法
  • 附录2 视知觉功能检查及字(听)图匹配图例
  • 附录3 命名实验的部分数据
  • 附录4 功能磁共振的图片名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动句产生机制再探[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汉语带宾被动句现象与带宾被动句研究[J]. 汉语学习 2020(01)
    • [3].英语致使移动句的认知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08)
    • [4].日汉被动句差异性在日译汉中的体现和处理方法[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2)
    • [5].重动句焦点分析[J]. 语言科学 2020(02)
    • [6].《庐山远公话》中的被动句研究[J]. 汉字文化 2020(14)
    • [7].《三国演义》中的被动句汉维翻译策略[J]. 文学教育(下) 2020(10)
    • [8].再论现代汉语重动句[J]. 语言与翻译 2020(01)
    • [9].被动句发展历程综述[J]. 今传媒 2018(12)
    • [10].英汉互译时被动句的处理方法与技巧[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11)
    • [11].汉语供用句和中动句的比较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9(06)
    • [12].关于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以间接被动句的汉译为中心[J]. 赤子(上中旬) 2016(20)
    • [13].例谈被动句表达效果的优化路径[J]. 语文建设 2017(02)
    • [14].浅析重动句的语义结构与语义功能[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03)
    • [15].英汉特殊被动句的非范畴化[J]. 新余学院学报 2017(04)
    • [16].姚安方言“着”字被动句浅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9)
    • [17].重动句、把字句及物性差异及其话语动因[J]. 世界汉语教学 2017(04)
    • [18].“被动受益型テモラウ句”与被动句互换的可能性[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9].试论日语被动句的汉译技巧[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5(12)
    • [20].汉语第一人称施事被动句的类型学意义[J]. 世界汉语教学 2016(01)
    • [21].浅谈汉俄被动句的类型和语义[J]. 戏剧之家 2016(06)
    • [22].话题特征与被动句的生成机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3].浅谈汉俄被动句的类型和语义[J]. 戏剧之家 2016(08)
    • [24].近代汉语重动句的来源及其分类[J]. 民族语文 2016(04)
    • [25].对大学基础日语教材中被动句描述的提案[J]. 科技视界 2015(03)
    • [26].《吕氏春秋》被动句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7].浅析英汉被动句的特点及互译[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04)
    • [28].英汉被动句的比较及翻译[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5(01)
    • [29].“他做饭好吃”及重动句相关问题研究[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30].日语被动句的误用探析[J]. 吕梁学院学报 2015(01)

    标签:;  ;  ;  ;  ;  ;  ;  

    语言习得的基因和脑基础 ——双胞胎及罕见病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