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在极低浓度下即具有危害性,城市污水及再生水是其重要来源。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河湖补水和地下水补给,导致EDCs进入土壤和含水层,引发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风险。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快速灵敏的EDCs检测方法,调查EDCs在再生水与地下水回灌区的时空分布特征,筛选典型EDCs,研究土壤吸附、土壤微生物降解和回灌条件对其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进而模拟和预测其在地下水回灌场地的迁移转化规律,从而为再生水回用的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通过优化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条件,建立了同时测定再生水和地下水中雌酮(Estrone,E1)、雌二醇(17β-estradiol,E2)、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inylestradiol,EE2)、雌三醇(Estriol,E3)、双酚A(BisphenolA,BPA)、壬基酚和辛基酚等7种EDCs的检测方法,定量限为0.01-0.06ng/L。对北京市潮白河再生水回灌地下水的场地调查表明,64个再生水样品中E1、E2、EE2、E3和BPA检出率为100%。51个地下水样品中(埋深为30-80m)EDCs检出率为80.4%,BPA浓度最高。45.1%的地下水样品中EE2超过其预测无影响浓度,其生态风险最大。BPA和EE2被筛选为再生水回灌场地的典型内分泌干扰物。通过分析土壤和土壤有机质对EDCs的吸附特性与其结构特征的相关性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表面积以及吸附质的临界分子直径都能够影响EDCs饱和吸附量,EDCs在微孔中的扩散是产生慢吸附的原因,解吸滞后性与黑碳的含量和位置相关。特异性吸附作用使BPA与EE2强烈竞争土壤中吸附位,从而增强其迁移性。EDCs的降解过程可以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双溶质体系EDCs的半衰期比单溶质体系延长1.4-2.9倍。甾体雌激素的转化路径为E2/EE2→E1→E3。长时间吸附与解吸滞后性,对EDCs生物降解过程有抑制作用。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发现,连续回灌土柱中土壤添加0.5%黑碳使EE2和BPA的迁移速率降低45%左右。相同回灌量(约1-10倍柱体积)条件下,间歇回灌土柱EDCs出水浓度为连续回灌土柱的0-44.5%。基于潮白河砂柱实验建立的EDCs对流-弥散模型,能够模拟预测潮白河地下水回灌区均质性较好的潜水层中EDCs的变化,EE2和BPA的迁移速率分别为21.4m/年和28.5m/年,半衰期分别为21.7d和20.4d。回灌10年后,EE2和BPA的影响范围分别达到距岸边337m和734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