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37井区剩余储量分布研究

陕37井区剩余储量分布研究

论文摘要

长庆靖边气田经过多年的重点勘探开发,在勘探工作上已经取得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果。第一口区域探井—陕参1井在奥陶系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气藏获得工业气流以来,经过二十几年的勘探开发,原气田探明面积内大部分地质储量已经动用,可供部署开发井位的区域已越来越少。由于陕37井区下古气藏的复杂性和低渗性,非均质性严重,单井各层的储量动用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能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开展了对陕37井区储量动用程度及剩余储量分布特征课题的研究。本论文是在前人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地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了陕37井区下古气藏储层的地质储层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综合运用测井解释资料、分析统计实验室高压物性数据,确定了研究区各小层的参数下限,对研究区的静态储量进行了计算。又分别运用物质平衡法、产量递减法、油压递减法等方法对研究区的动态储量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分析储层储量的动用情况,进一步明确气藏储量可动用程度,对气藏的剩余储量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这对于指导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4 研究区位置及研究层位
  • 1.5 研究内容和目的
  •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7 主要工作量及成果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2.1.1 地质背景概述
  • 2.1.2 早古生代沉积特征
  • 2.1.3 现今格局
  • 2.1.4 本次研究区范围
  • 2.2 研究区地层系统
  • 2.2.1 马六段
  • 2.2.2 马五段
  • 2.3 研究区构造特征
  • 2.4 沉积相及微相特征
  • 2.4.1 沉积相特征
  • 2.4.2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 2.5 气藏的地层温度、压力系统
  • 2.5.1 压力系统
  • 2.5.2 气层温度
  • 2.6 小结
  • 第三章 孔隙结构特征及地层压力的确定
  • 3.1 储集体岩石学特征
  • 3.1.1 碳酸盐岩的成份组成
  • 3.1.2 主要的岩石类型
  • 3.2 孔隙类型特征
  • 3.2.1 孔隙类型
  • 3.2.2 储层孔、洞充填物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 3.2.3 孔隙类型的分布
  • 3.3 孔隙结构特征
  • 3.3.1 裂缝—溶洞(溶孔)型
  • 3.3.2 裂缝—孔隙—孔洞型
  • 3.3.3 孔隙型
  • 3.3.4 微裂缝—微孔型
  • 3.3.5 微孔型
  • 3.4 启动压力变化特征
  • 3.5 储量动用与孔喉特征关系分析
  • 3.6 储层物性分布特征
  • 3.6.1 孔隙度分布特征
  • 3.6.2 渗透率分布特征
  • 3.6.3 含气饱和度分布特征
  • 3.7 储层的非均质性平面分布特征
  • 3.7.1 非均质系数的变化特征
  • 3.7.2 非均质系数的平面分布特征
  • 3.8 气井地层压力的确定
  • 3.8.1 流压—产量外推法
  • 3.8.2 关井“生产”数据折算法
  • 3.8.3 “流动”物质平衡外推法
  • 3.8.4 气井地层压力的综合确定
  • 3.9 小结
  • 第四章 储量计算方法分析与储量计算
  • 4.1 低渗气藏储量计算方法研究
  • 4.1.1 有效厚度划分的标准
  • 4.1.2 储量参数的确定
  • 4.2 研究区静态储量计算
  • 4.2.1 计算方法的选取
  • 4.2.2 静态储量计算
  • 4.3 研究区动态储量计算
  • 4.3.1 物质平衡法
  • 4.3.2 产量不稳定法
  • 4.3.3 产量累积法
  • 4.3.4 油压递减法
  • 4.3.5 类比法
  • 4.3.6 动储量计算方法对比及优选
  • 4.4 储量评价及单井采出程度特征分析
  • 4.4.1 方法优选及评价
  • 4.4.2 气井动储量评价
  • 4.4.3 单井采出程度特征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剩余储量平面分布特征研究
  • 5.1 剩余储量平面分布特征
  • 5.1.1 体积系数与地层压力
  • 5.1.2 采出程度与地层压力
  • 5.1.3 剩余气分布特征研究
  • 5.2 小结
  • 第六章 认识与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球探明的能源储量分布情况[J]. 理论参考 2013(01)
    • [2].世界稀土资源储量分布及供需现状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5(06)
    • [3].基于储量分布特征的地下开采系统优化[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8(05)
    • [4].我国铜资源储量分布数理分析[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8(05)
    • [5].我国铝土矿资源综述[J]. 轻金属 2008(02)
    • [6].世界铝土矿资源概述[J]. 科技展望 2015(09)
    • [7].石油化工:行业配置价值凸显[J]. 股市动态分析 2017(47)
    • [8].子长油田中山川区长6剩余油潜力研究[J]. 云南化工 2020(02)
    • [9].浅谈广东省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发展现状[J]. 当代经济 2020(09)
    • [10].云南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J]. 科技风 2010(23)
    • [11].2014年全球主要化石能源供需格局浅析[J]. 现代商业 2015(26)
    • [12].有色金属的世界分布[J]. 新疆有色金属 2016(01)
    • [13].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浅析[J]. 西部探矿工程 2016(07)
    • [14].不同井网密度地质储量分布特征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21)
    • [15].准噶尔盆地储量构成变化特征与启示[J]. 当代石油石化 2014(09)
    • [16].俄罗斯贵金属矿开发现状及前景[J]. 世界有色金属 2013(12)
    • [17].世界煤炭资源供需形势分析[J]. 中国煤炭地质 2012(06)
    • [18].我国海洋能研究与开发述评[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12)
    • [19].河口厂石油资源开发状况研究[J]. 内江科技 2014(07)
    • [20].页岩气开采技术与开发现状分析[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2(08)
    • [21].毛公铁矿溜井运输系统的设计优化[J]. 金属矿山 2016(07)
    • [22].靖边气田低效储量评价与可动用性分析[J]. 石油学报 2012(S2)
    • [23].我国地热能资源储量分布[J]. 中外能源 2016(12)
    • [24].四川盆地工业性油气层的发现、成藏特征及远景[J]. 新疆石油地质 2013(05)
    • [25].世界碲资源及其提取回收和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 2012(12)
    • [26].腐植酸肥料的开发应用前景[J]. 磷肥与复肥 2016(05)
    • [27].长期施肥影响下亚热带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及氮储量分布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10)
    • [28].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现状及其长期规划与发展前景[J]. 当代石油石化 2009(03)
    • [29].马家沟菱镁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潜力分析[J]. 科技传播 2013(05)
    • [30].不同施肥模式下黄壤旱地土壤碳氮储量分布特征[J]. 西北农业学报 2018(05)

    标签:;  ;  ;  

    陕37井区剩余储量分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